污染者高地,塞尔达克洛格森林迷雾怎么消失?

2023-09-28 14:56:03 108阅读

污染者高地,塞尔达克洛格森林迷雾怎么消失?

1首先拿着火把,根据火把的火苗方向,判断风向。跟着火苗方向走。

2后面火把没了,可以根据迷雾森林里的漂浮光粒的流向来走。右摇杆拉倒俯视角,跟着流动方向判断风向就行了。

污染者高地,塞尔达克洛格森林迷雾怎么消失?

3等进去一次,打开森林深处的神庙,就可以解除迷雾,随便传送了。

杭州哪个板块发展好?

一座矗立在地铁站之上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公交优先发展)项目,就像一座“微缩城市”,能够集纳各种功能,满足周边居民的各种日常需求。

最近几年,TOD成了杭州人口中频频出现的热词,不少商场、写字楼以及新楼盘在宣传时都说自己是TOD项目,一些市民在买房时,也会先看看中意的楼盘是不是TOD项目。

近日,杭州市政府批复了《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明确了TOD在杭州的总体布局和开发模式。

这又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哪些区域将重点发展TOD?TOD将给杭州哪些区域带来更多利好?受TOD影响,杭州哪个板块发展潜力最大?

分丝析缕,或窥一斑。

“六区二十一片”

将重点发展TOD

在老城区,TOD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引擎与抓手;在新城区,TOD是引领城市扩容提质的开拓者与先驱力。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通俗地讲,就是铁路(轨道)加物业的发展模式。经过国内外城市长时间的探索,已证明TOD是治疗“大城市病”的一剂良药。

对常住人口已超1220万人、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的杭州来说,TOD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强大的助力。

在《关于推进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了杭州要落实TOD发展理念,加强规划保障衔接,加强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控制,引导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差异化发展。

《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的获批,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带动作用,构建国际一流的新时代TOD发展格局,推动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功能综合化、开发立体化、出行便捷化的TOD城市活力节点。

《规划》把杭州分为“六区二十一片”——先把杭州市区分为核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拓展共六个片区,在各片区内又按不同的定位,共划出二十一个小片。

比如,在核心片区内,以城市中心综合发展为定位,划出“湖滨时尚消费活力片”,布局了湖滨商圈TOD;在拓展片区内,以富阳融杭发展为核心,划出了“富阳客运枢纽活力带动片”。

这“六区二十一片”将成为杭州TOD的重点发展区,它们将总体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框架结构要求,与轨道站点客流集聚能力相匹配,具备良好的地上、地下高强度一体化开发条件。

唯一特级TOD在城西科创大走廊

承载的功能更强大

要规划建设TOD项目,轨道交通是基础。

目前,杭州已有200多个轨道交通站点,后续还会持续增加,TOD的数量也将随之增长。

不过,TOD的规模和能量,需要有大小之分。

“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的区位条件、城市功能、用地形态、客流量、接驳与换乘便捷度、辐射范围、服务人口与岗位数量等因素,我们科学研判站点地区发展潜力,对杭州的TOD们进行了分级。”《规划》把杭州的TOD,分成特级、Ⅰ级、Ⅱ级这三个级别,编制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可以全面支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

最高级是特级TOD,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站枢纽站城融合TOD”,就是《规划》中唯一一个特级TOD。

“特级的标准,是依托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具备多轨换乘条件,车站客流量一般高于10万人次/日,用地功能高度混合,发展形态站城融合,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丰富的立体交通场景,核心区半径可达1000米以上,居住和就业人口总量一般不少于20万。”《规划》编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西站枢纽站城融合TOD”定为特级TOD,有两大理由。

一是因为它主要的轨道交通载体是杭州西站。

计划今年8月开门迎客的杭州西站枢纽,是一个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有11座铁路站台和20条铁路轨道线,合杭高铁湖杭段及规划中的杭临绩高铁等铁路将经过杭州西站。

施工中的杭州西站站房

除了高铁,建设中的杭州地铁3号线和机场快线也将经过杭州西站。这里可以实现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

杭州西站承载的功能不止一座车站,在它南北两侧都有体现站城融合的综合体,正在建设多座摩天大楼,其中一幢高度近400米,2027年竣工后将成为杭州第一高楼。

二是因为“西站枢纽站城融合TOD”还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

城西科创大走廊绵延33公里,是杭州的城市重点功能板块,将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居住人口有望超过40万。

望江新城、武林新城等地

区域能级高,开发潜力大

杭州规划了十多个Ⅰ级TOD,分布在市中心、大城北、钱江南岸和富阳等区域。比如在近期(2021-2025年),武林新城、望海潮和西湖大学等TOD都是Ⅰ级TOD。

Ⅰ级TOD主要依托于轨道交通双线或多线换乘枢纽、多站点联动地区或结合大型公交枢纽一体化布局,车站客流量一般高于5万人次/日,用地功能混合,一般具有组团公共中心功能、完善的垂直交通体系和便捷的换乘系统,核心区半径为800米左右,居住和就业人口总量一般不少于8万。

《规划》编制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Ⅰ级TOD项目具备区域能级高、开发潜力大、轨道交通服务功能强的综合利用条件。

以武林新城TOD为例,多条地铁线的换乘站都位于这一区域,且轨道交通站点相对密集,属于“多站点联动地区”。依托创新创业新天地、跨贸小镇、电竞小镇等核心项目,将形成“武林新城发展极核”。

可以预见,未来武林新城内乘坐轨道交通将更加便利,东新路沿线的嘉里等项目将受到轨道交通及TOD带来的更多利好影响。

武林新城内的杭州新天地

望海潮TOD依托城站火车站和周边的轨道交通站点,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双枢纽,计划实行综合开发,集交通、酒店、商业、服务、展览、办公、交互、居住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打造TOD综合立体之城,并有望成为“长三角精品商务客厅”。

望海潮TOD意向效果图

未来,围绕着望海潮TOD,还会有K11艺术购物中心、瑰丽酒店及未来社区,这是充满现代都市和未来感的望江新城,起到了连接老城区和钱江新城区域的作用,望海潮TOD正是其中的关键节点。

目前,望海潮TOD周边已有建设中的地铁7号线莫邪塘站,预计本月底具备开通条件,根据《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这一区域未来还会有其他轨道线路接入,形成换乘站点。

大城北&运河湾转型提升

两大Ⅰ级TOD将助力支撑

大城北的康桥北TOD和杭钢TOD,也属于Ⅰ级TOD,并被列入近期重点项目。

两大TOD相距不远,都处在大城北&运河湾转型提升片,《规划》编制团队的解释是:为了共同支撑大城北&运河湾转型提升片。

大城北区域过去是杭州的工业区,分布了杭钢、杭玻、炼油厂等一大批工厂,部分工厂关闭或搬迁后,大城北&运河湾转型提升片的定位是“工业转型升级与城市有机更新示范”,两大TOD的规划建设,将为其注入“硬核动力”。

在杭州的“北建”战略中,就要求高标准推进大城北区块建设,加快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塑造世界级文化地标,充分展现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将城北建设为“展示我国城市有机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效果图

除地铁、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大城北区域未来还有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等项目。

在《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还有多条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路涉及大城北区域,也将助力大城北TOD的强大。

城市外围的郊区新城

将带动发展

郊区新城,也是近年来城市发展领域的热词。

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是大势所趋,更成为很多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杭州在城市外围的郊区新城布局多个Ⅱ级TOD,如临平区的昌达路TOD,萧山区的蜀山南、所前TOD,临安区的滨湖新城TOD等。

这样的规划布局方式用意明显:将带动郊区新城的发展。

与Ⅰ级TOD相比,Ⅱ级TOD核心区半径又要小一些,一般为500至800米,居住和就业人口总量一般不少于5万。

Ⅱ级TOD主要依托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站或车辆段,车站客流量一般不少于1.5万人次/日,一般具有片区公共中心职能和多方式换乘系统。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分院规划所所长王淼说:“在郊区新城布局TOD,可以更好地实现职住平衡,提升生活品质,缓解中心城区人口负荷和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避免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通勤成本较高以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城市病’。”

满足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功能

TOD综合开发是杭州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像杭州这样的城市,在土地等各类发展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的开发方式,来满足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

开发TOD,在站点周边用高品质生活圈、创业活力圈和高效通勤圈吸引人群集聚,避免城市盲目扩张,可以更好地引导城市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引导TOD差异化发展。TOD根据不同站点周边区域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这对轨道交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王淼表示,合理有序布局TOD,有利于杭州形成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帮助核心区分散交通等各方面的压力。

比如,在郊区新城形成区域中心,市民购物、休闲、娱乐等,就不用再费时费力地跑到武林广场、龙翔桥等老中心,家附近就可以满足大量需求,既缓解城市整体的交通压力,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更高。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建设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依托轨道交通,使得土地、人口、岗位等资源向轨道沿线集聚,实施站点TOD综合开发——这是杭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记者手记——

一个好的TOD项目

会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尽管TOD一词已在人们生活中频繁出现,但TOD究竟什么模样?还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认为,靠近地铁站的房子就算TOD;还有人认为,地铁站上方造一幢房子,就可以称为TOD;许多楼盘在宣传时,也会把“TOD”作为一大亮点。

然而,并不是地铁站上方盖幢房子,就可以称为TOD。

一个项目被规划定位为TOD,是需要满足多方面因素的。

首先,有共识的,是必须具备较强大的公共交通功能,公共交通站点是TOD规划基础,作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所在的站点需有着较为强大的公共交通功能,如一般为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站点,或是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铁、地面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并拥有充足的人流量。

其次,TOD的功能一定不是单一的,在交通功能基础上,它还需集纳商业、娱乐、办公甚至城市公共中心等多重功能。它在规划布局时,必须有相关产业支撑,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周边居民的工作需求。

第三,TOD还必须是高强度开发的,能将多重功能集中在轨道交通站点近距离的一幢或几幢建筑内,能集聚大量人流。

换句话说,TOD可以让大家在走出轨道交通站点后,无缝衔接商场、写字楼、居民楼等,实现工作、休闲、娱乐和居家。

因此,一个成功的TOD项目,在商业、资源、产业、配套、服务等方面,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是如何独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中,新加坡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独树一帜,不同凡响。独立后,新加坡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经济发展成就显著,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殖民政府改革与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

50年代开始,英国缓慢地推动着新加坡的政治改革,出台了林德宪制,但是这一改革无法满足新加坡的自治要求。1956-1958年,新加坡政府与英国政府前后共进行三次宪制会谈,英国政府同意给予新加坡在英联邦内部的自治邦地位。新加坡最终于1959年获得自治,成立了自治政府。

林德宪制的出台,50年代,英国为了维护在新加坡的地位,开始缓慢地推动当地政治发展,除了设立议会,逐渐扩大当地人参政权利外,还在1948年举行大选,这是新加坡历史上的第一次选举。这次选举中的23名立法议员有6名由选举产生,3名由各商会选派,4名当然议员,9名由总督从新加坡殖民政府的官吏以及新加坡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中委任,而总督则是立法议会的当然主席。1948年大选中,保守的进步党获胜,他们与殖民当局合作,在维护经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的宪制改革和温和的社会改革。此后直到1955年大选,进步党都控制着新加坡政坛。

此时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东南亚掀起了民族解放的风潮。1951年,东姑·拉赫曼发出了“独立”的呼声,马来亚正朝着自治大踏步前进。进步党虽然满足于微不足道的宪制进步,却也受到周边局势的影响,提出了十年内获得自治的建议。英国将进步党视为可靠的伙伴,希望可以在进步党手上和平有序地完成新加坡的权力转移,不对新加坡局势和经济造成冲击。但是,马共开始渗透新加坡的华人学校和工会,共产主义影响逐渐扩大,英国政府认为“现行宪法已经无法满足华人的野心”。1952年,新加坡总督组建了两个委员会,一个负责确立立法委员会中民选议员人数、选区划分以及参选人员的资格认定;另一个则负责探讨新加坡竞选机制。1953年,这两个委员会都提交了报告,认为新加坡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改革,据此总督于年底成立了林德委员会,目的在于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和宪制结构,以便新加坡无论与哪个联合,都能成为一个独立、自治的单位。”

1954年,林德宪制出台,主要内容包括:议会成员增加到32位,其中的25位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剩下的7位议员中3位是英国官员,其他4位则由新加坡总督委任的非官员担任;新加坡总督根据一个由9位部长组成的委员会的建议行使职权;部长委员会的9位部长中,6位从议会里的民选议员中产生,其他3位是议会中的3位英国官员。

根据林德宪制,新加坡于1955年再次举行大选,新成立的劳工阵线和人民行动党都参加了选举。结果马绍尔的劳工阵线赢得了10个席位,联合政党(新加坡的巫统一马华公会)赢得了3个席位,进步党获得4个席位,人民行动党获得3个席位,剩下有5个独立议员。最后劳工阵线和支持它的联合政党结成联盟,组成联合政府。

按照伦敦宪制会谈的安排,新加坡在1959年再次举行议会大选,议会的议席增加到了51个,全部由选举产生。新加坡人民联盟、劳工阵线、人民行动党、自由社会主义党、工人党以及一些其他的小党派都提出了各自的候选人参加选1959年4月25日是大选的提名日,共有194名候选人竞选51个议席。人民行动党参与全部议席的选举,新加坡人民联盟提名了39位候选人,自由社会主义党提名了32位候选人,新加坡的巫统-马华公会提名13位候选人,其他党派的候选人都比较少,剩下的就是34位独立候选人。5月30日,进行大选投票,第二天大选计票结束。结果人民行动党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赢家:赢得了51个议席中的43个议席,获得的票数为281891,占总票数的53.4%。

6月1日,林有福政府辞职,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于6月5日正式宣誓就职,组织新的新加坡政府。人民行动党政府上台之后,开始兑现竞选承诺,除了新加坡内部改革之外,还积极寻求与马来亚联邦合并,以这样的方式使新加坡摆脱英国统治,实现独立。

1945-1965年,为了摆脱英国统治,新加坡一面积极与英国谈判争取自治,一面又努力实现新马合并的目标。面对新加坡的自治诉求,英国在百般无奈之下选择让其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自治邦,并且支持它与马来亚的合并。同时,在新加坡的争取之下,马来亚政府同意与新加坡合并,并提出组建马来西亚。然而,由于新马两地矛盾不可调和,新加坡最终被迫独立。

殖民地时期形成的新加坡民族主义是新加坡争取政治独立的重要原因

自从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后,同年9月就成为联合国的第116个成员国,同年10月又成为英联邦的第22个成员国。尔后不久,它又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之一。

近现代的新加坡从1819年到1959年的140年中,除了1942年2月至1945年9月被鬼子法西斯侵占外,一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个居民稀少的荒凉小岛地处东南亚的半岛区和群岛区水域之中,正好是东南亚地区的中心、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新加坡就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各国航船停泊、修理之处,又是各国商人、海员在此等候季风或换船接运以及交换货物的转口贸易港。尤其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新加坡又恰好处于两大洋(即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四大洲(即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国际大洋航线之上,它扼住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形势险峻,其战略意义越发重要。况且新加坡港靠近赤道,港面宽阔,南北均有屏障,东西又有锚地,有长期保持深水港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远洋巨轮进出安全方便。新加坡这一战略要地被老谋深算的英国殖民者染指后,不仅据为已有,而且狡诈地辟为“自由港”。

在新加坡自由港贸易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加坡的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等不断进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华人于1831年、1851年和1854年先后发动了3次武装起义,1915年2月印度士兵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历时一周的起义。还有本世纪30年代开始的工人罢工斗争。

鉴于共同的遭遇和共同的利益。新加坡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他们意识到种族的差异仅是外部特征的不同,在这里的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等都是新加坡人,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才是他们共同的愿望。新加坡民族统一体逐渐形成,民族主义由此产生。二战中,新加坡人民组织义勇军迎击来犯的日寇,战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卷土重来,新加坡人民再次掀起砸碎殖民枷锁的反英斗争高潮。

1945年9月5日,英国以“向日军受降”、“维持秩序”为名,派25万军队重返新加坡。新加坡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和直接目的就是动员民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建立新加坡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战后新加坡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要求独立的政治斗争与日俱增。战后的英国殖民体系已土崩瓦解,英国势力大大削弱了。它既无能力进行武装镇压,又无法阻止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的历史潮流,因而只能通过玩弄一些政治骗局来拖延新加坡自治和独立的进程。如1946年1月英国政府抛出“白皮书”(即《马来亚和新加坡一关于未来宪法的声明》),用“分而治之”和“合而治之”的老手腕,一方面把战前分散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合并成英属殖民地的马来亚联邦,另一方面又让新加坡从战前的海峡殖民地划分出来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新加坡20万人举行总罢工,坚决反对“白皮书”。这一年12月,英国又公布了“蓝皮书”(即《马来亚政制建议书》),仅以“马来亚联合邦”代替原先的“马来亚联邦”,换汤不换药。1947年新加坡和马来亚两地区人民加强合作,一再开展总罢工、总罢业等群众性的反对“蓝皮书”运动。

顽固的英国殖民当局在1948年2月宣布“马来亚联合邦”成立,新加坡成了英国直辖殖民地。此后数年内,新加坡人民的反殖斗争和英国殖民当局的迫害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尽管英国殖民当局宣布“紧急状态”,制造了“六·二”事件,然而新加坡人民的罢工斗争次数有增无减。1952年的2月、9月和12月,新加坡军港工人连续发动3次大罢工,并得到各业工人的大力支持。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不得不改变对新加坡的统治方式,派“调查团”抵新加坡,并于1954年2月公布了《伦德尔制宪调查报告书》。英国作出某些让步,提出在新加坡成立一个立法议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所谓“民选”政府,,并由“民选”议员任首席部长;但是它带有十足的政治欺骗性,诸如议员席位的规定和政府中的政务、司法、财政三个重要部长必须由英国殖民官方的议员担任等。在此关键时刻,李光耀、杜进才、吴庆瑞、拉贾拉南等人发起并组织了人民行动党(1954年11月21日在新加坡宣告成立),高举了新加坡民族主义大旗,团结和领导了新加坡人民,把反对殖民制度和争取实现独立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

50年代中期起至60年代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斗争风起云涌,新加坡人民乘风破浪、紧追不舍。继1955年6月掀起席卷全市各经济部门的反英斗争之后,1956年3月中旬又发动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独立运动周”(12至18日)。一周之内,20万新加坡人签名要求立即结束殖民统治、实现政治独立,最后一天又有5万多群众在加冷飞机场举行示威大会。

直到此时此刻,英国政府才被迫于同年4月下旬邀请新加坡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到伦敦谈判,讨论新加坡的政治地位问题。马歇尔、林有福和李光耀等率领的新加坡代表团,经过两年多的3次谈判,终于1958年5月达成关于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的最后协议。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正式成立,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国家。6月5日,由在全部51个议席中获得43个席位的人民行动党组成新加坡第一届内阁,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担任内阁总理。

古代的哪些奇技淫巧让人叹为观止?

奇技淫巧一词,出自《书·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奇技好理解,就是令人称奇的技艺,淫巧则是过度工巧的意思,奇技淫巧就是指过度工巧的技艺或者作品。

总之,奇技淫巧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词汇,一般总是和不务正务、玩物丧志等联系在一起,像纣王就是用奇技淫巧来取悦妇人,最后导致亡国。不过,话又说来,奇技淫巧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文明发展的程度。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奇技淫巧呢?下面就来盘点一下。

第9名 曾候乙编钟

编钟作为一种古代传统的打击乐器,早在西周就有了,随着编钟的不断完善,编钟的组建也是相当的复杂,而曾候乙编钟就代表了编钟的最高水准。

曾候乙编钟音色、音域包含的特别广,与现代的钢琴相比只少了一个八度。不得不感叹,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事物钻研的工匠精神。

第8名 战国水晶杯

如果你第一眼看到这个杯子,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这不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水杯嘛。但是,这个平平无奇的玻璃杯,其实是来自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这个杯子是用一整块水晶,经过工匠悉心雕刻打磨而成,其价值不言而喻。现如今这个水晶杯被放在浙江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于64件禁止海外展出的国宝之一。

第7名 蛋壳黑陶杯

这也是一个杯子,此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制成,整体呈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为中空,且装饰有细密镂孔,其内放置有一粒陶丸。

称为蛋壳黑陶杯是因为其杯壁厚度如蛋壳一般,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全重仅约40克!而且若想要陶器存放至今,烧制温度必须保持在900℃以上!

900℃环境中得保证杯身不变形,还要使表面细腻,质地坚硬,即使放在今天,没有极高精密的工艺水准也难以做到。最最关键的是,这个杯子的出土年代是新石器时代,可见古人的智慧有多高。

第6名 战国齿轮

齿轮想必大家都见过,也都熟悉,通过齿轮的传动作用,可以提高机械效率。但是如果我跟你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齿轮,你信不?

下面这个看似和现代齿轮没什么区别的齿轮,就出自战国时期。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发掘,就在清理粮仓遗址时,考古人员意外挖出了一块硬疙瘩。

从露出泥土的部分看,这块硬疙瘩应该是一件青铜文物。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将表面的泥土一点点清理掉,当这块青铜文物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竟然是一个青铜齿轮!专家立刻对齿轮进行了鉴定,初步估计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文物。而且专家在看到这个青铜齿轮后,同样也吃了一惊,甚至直言:“这和现代齿轮一模一样!”

第5名 东汉摇钱树

这株摇钱树顶端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树冠分为6层,每层两片叶子,顶端面两片树叶是两条龙的造型,口中各衔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其下两层树叶,枝端各有一只造型生动,振翅欲飞的凤鸟,并饰有传说中的神兽、枝下则悬挂串串铜钱,最后三组树叶,装饰着仙人和奇花异草。树干上则有三只向上攀爬的猴子,底座之上是以钱币为主体的一对神鸟。

能在这么一株小小的摇钱树上,用青铜做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工艺。这株摇钱树现存于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属于64件禁止海外展出的国宝之一。

第4名 北魏蓝玻璃小碗

根据历史记载,罗马使者曾经5次来到当时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天的大同市),并且带来了一批玻璃器,考古出土有实物。

而在大同的北魏墓里也出土了一批当时由中国人自己烧制的玻璃器,推测是当时学习国外烧制玻璃技术后自行烧制的。这批蓝色的玻璃小碗就是古人用玻璃烧制技术做出的艺术品,简直美的无法形容!

第3名 青铜弩机

青铜弩机其实不算是奇技淫巧,这是在军事上有重大的实际价值的发明。

青铜弩机的发明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这是一种非常精巧、坚实的机械装置,由牙(包括望山,瞄准器)、悬刀(扳机)、郭(机匣)、钩心(或称牛,中间杠杆)和枢轴(或称键,销轴)等铜质部件构成的联动机构。郭将整个弩机固定于弩臂(木质托柄)后端的空槽内,再与弩臂上的矢道(长条形浅槽)、弓弦及连接件组成了一把能施放箭矢的弩。相比于弓箭,怒不仅射程高,威力大,而且上手容易,一个弩手的要求比一个弓箭手的要求要低多了。

汉朝时期,改进后的青铜弩机实用性更强,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射击表尺-在望山的后侧立面上加上刻度,使得弩具备“三点一线”的瞄准功能。弩机大约11-12世纪随蒙古西征传至西欧,影响也很大,衍生出其他类型的弩机。

第2名 清朝的象牙萝卜和象牙白菜

这两件清朝时期的“萝卜和白菜”,是用象牙雕刻而成,并且还上了色。要知道象牙上色极为困难,但是这两件艺术品却形貌色泽都栩栩如生,连白菜上的纹理,昆虫的纤毛都可以看见,并且直至今日光鲜依旧,丝毫没有褪色,令人难以想象。如今手艺人和制作工艺已成失传,现在即使有人勉强给象牙着上色,过了三五年之后也会慢慢褪去,光彩不复存在。

第1名

这又是一件穿越品。此铜卡出自王莽新朝时期,和今天使用的游标卡尺构造大体相同,由固定尺和活动尺两个主要部件构成。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上有一环形拉手,便于活动尺移动。使用时,右手握尺,拇指牵动环形拉手,左右移动,使用方式与现代卡尺完全一样。

这件铜尺既可测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方便实用。可惜年代久远,卡尺上的刻度和铭文已经不可辨认了。东汉青铜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相比较,除了在测量精度上有一定差距,卡尺长度短于现代的以外,其原理、性能、用途和结构与现代游标卡尺已经非常相似了,比西方卡尺的出现早了1600多年。

关岛为什么是美国的?

关岛是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的岛屿,该岛屿距离美国有近万公里的距离!关岛表面上被联合国列为“非自治领土”,美国仅仅对关岛有着管理的权利,并不属于美国的领土!但是实际上美国早已经将关岛视为囊中之物,建立了美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所以说关岛在表面上虽然不属于美国,但是实际上早已经属于美国了!

什么是“非自治领土”

非自治领土指的是,该地区人民尚未实现自治,对宗主国仍保有不同程度依赖关系的领土!而美国认为关岛原住民没有自治的能力,需要美国这个宗主国协助管理,才通过联合国将关岛定性为“非自治领土”,从而实现对关岛的合理占据!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1章“关于非自治领土宣言”规定:负责管理“非自治领土”的国家,应当充分尊重该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发展,促进该地区的自由政治制度的发展等!并且在该地区拥有总有自治能力后,无条件的将所有权力移交给非自治领土人民,使其享有完全的独立与自由!

虽然按照联合国要求,关岛在拥有自治能力后,美国需要将所有权利移交给关岛居民,但是目前来讲关岛居民基本上都是美国人,所以交与不交都是美国自己说的算,与其说是“非自治领土”不如直接说关岛就是美国的海外领土,更为符合目前关岛的现状!

关岛的历史

关岛目前虽然属于美国的“非自治领土”,但是在关岛被发现后曾经多次易手,最终才属于美国管辖!

1521年航海家麦哲伦首先发现了关岛,并且在岛屿上和关岛土著一起生活了几个月!随后麦哲伦再返回西班牙途中,不幸受伤身亡!随后西班牙从1565年起举兵入侵关岛,正式将关岛划入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并且对本地土著人种展开了血腥屠杀,将土著人口数量缩减了一半!关岛由此开始了长达300年的被西班牙占领的时代!

19世纪末期,西班牙的实力逐渐开始衰弱,而美国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美国国内的资本主义家,需要通过殖民来扩大资本主义市场,所以西班牙就成为了美国的攻击对象!随后美国以“缅因号”为借口向西班牙宣战,美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摧毁了西班牙重要的海军力量,成功占领了包括关岛在内西班牙殖民地!并且由于关岛内的西班牙守军常年没有人管理,导致岛内守军懒懒散散,美军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轻松占领了关岛!美军在接管关岛之后,为了发展海军力量,将关岛建设成为美国的海军基地,以便给海军舰队提供补给、修理和作战的功能!

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岛,由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序幕!随后日军派兵攻击了美国的关岛军事基地,由于守卫该岛的美军士兵数量很少,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关岛的美国守军只是象征性抵抗了下,就向日军投降!关岛也随之进入了日军为期两年半的残酷占领时期!

太平洋战争上美军逐渐取得主动优势!随后美军先是对塞班岛、提尼安岛发起海空火力突击,在攻下塞班岛之后,马上将火力集中到关岛,并且迅速消灭了守岛的日军,重新夺回了关岛的统治权!

美国正式宣布美属“非自治领土”

关岛被美国重新夺回来后,由于该岛屿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美国于1950年由杜鲁门总统签署了美国7273号法案,法案宣布关岛是美国的非合并建制属地!从此美国开始了关岛军事基地的快速建设!

关岛虽然被联合国列为“非自治领土”,但是目前无论是岛内的军事设施,还是岛内居民都是属于美国政府管辖,所谓的“非自治领土”不过就是富丽堂皇的幌子罢了,实际上关岛已经属于美国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