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共绘小康壮美画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古老的诗经时代,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小康生活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持续拓展,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幅全民共享的小康生活壮美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
经济腾飞,筑牢小康之基
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生活的基石,回首往昔,中国经济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步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大幅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水涨船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创新型国家迈进,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为人们创造了大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以我的家乡为例,曾经这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县城,农民收入微薄,生活条件艰苦,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当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盖起了新房,购置了汽车,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经济的腾飞,让小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民生改善,彰显小康温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无数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张桂梅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照亮了无数女孩的前程,让她们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她义无反顾地冲向受灾群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这些扶贫干部用热血和汗水,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让小康生活的阳光照进了每一个角落。
除了脱贫攻坚,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我们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资源更加均衡,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以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体人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者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化繁荣,丰富小康内涵
小康生活不仅要有物质的富足,更要有精神的充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文艺创作精彩纷呈,文化市场繁荣活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
走进社区文化中心,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书法绘画展览、文艺演出、科普讲座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学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入推进,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故宫文创产品的热卖,到“唐宫夜宴”等文化节目在网络上的火爆出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文化的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生态宜居,扮靓小康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小康生活的重要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曾经,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频发,各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人们身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在城市,公园绿地越来越多,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市民们可以在闲暇时光漫步公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垃圾实现分类处理,村庄绿树成荫,田园风光如画,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许多地方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生态宜居的小康生活,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开启小康新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国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人才振兴是关键,通过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等方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文化振兴是灵魂,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文明焕发新的光彩,生态振兴是基础,持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组织振兴是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将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人民将继续团结奋斗,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小康生活新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这一伟大成就,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继续描绘小康生活的壮美画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