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毒杀89只狗被拘 涉案23万余元,六十五个好汉都是怎样死的?
4人毒杀89只狗被拘 涉案23万余元,六十五个好汉都是怎样死的?
征讨方腊时,梁山好汉死亡人数并不是六十五人,而是七十人。
其中,因水土不服和伤病而死的十九人;战死沙场的五十人;战后坐化一人。(鲁智深虽是在活捉方腊后坐化,但毕竟死在归途中,所以也包括在名单内)
征讨方腊前,宋徽宗把神医安道全调到身边,当自己的私人保健医生。这让梁山很多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最后死亡。
杨志随军经过丹徒县时,病逝而亡。杨志是梁山好汉中,第一个死去的人。
林冲患上了风瘫,病死在杭州。
没遮拦穆弘、船火儿张横、毛头星孔明、旱地忽律朱贵、白日鼠白胜这几位,感染瘟疫,病死在杭州。
鼓上蚤时迁患搅肠痧,病死在杭州。
病关索杨雄在平定方腊后,屯驻杭州时发背疮而死。
金眼彪施恩、独火星孔亮、金毛犬段景住、通臂猿侯健这四位,掉河里淹死了。
铁臂膊蔡福、金钱豹汤隆、笑面虎朱富、催命判官李立这四位是重伤不治而亡。
金枪手徐宁中流矢毒箭,硬挺了半个月后,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死。徐宁好好的金枪班教头当着,结果被亲戚汤隆坑上山,最后受伤得不到救治,病痛而死。徐宁的一生可谓凄惨,完全被亲戚给坑了。
最奇葩的是中箭虎丁得孙,他被毒蛇咬死了。
病死9人,重伤不治5人,淹死4人,毒蛇咬死1人.
如果神医安道全随军的话,除了淹死那四位,剩下的十五人应该会平安无事。
再说战死的五十人。赤发鬼刘唐,被千斤闸砸死。
立地太岁阮小二被方腊军包围后,自杀身亡。
浪里白条张顺,在涌金门前被乱箭射死,死后被西湖龙王收做金华太保,还借哥哥张横的身体还魂,一刀劈死了方天定。张顺是梁山好汉中,第一个死后成神的,也是唯一一个给自己报仇的人。
解珍、解宝两兄弟在攻打乌龙岭时,一个坠崖而死,一个被乱石砸死。
赛仁贵郭盛也死在乌龙岭的乱石之下。他的好基友小温侯吕方,与方腊手下将领白钦纠缠在一起,最后掉落山崖而死。话说,几百年后,人们发现他俩的尸骨,会不会以为他们死于殉情?
井木犴郝思文,被敌人生擒后,千刀万剐而死。郝思文是最惨的。
八臂哪吒项充被乱刀剁成肉泥,死的也相当惨。
白面郎君郑天寿死的比较有新意,被磨盘砸死。
圣水将单廷珪、神火将军魏定国,掉入陷阱,被伏兵所杀。
玉幡竿孟康被炮弹打死。这位是造船大师,可惜宋江目光短浅,一直没重用他。如果宋江重用孟康,广造船只,远征海外。以梁山好汉们的实力,绝对能打下一片硕大的天地。
摸着天杜迁、出林龙邹渊,乱军之中被马踩死。
飞天大圣李衮、九尾龟陶宗旺、操刀鬼曹正、云里金刚宋万、没面目焦挺、活闪婆王定六这几位死在了乱箭和毒箭之下。
(梁山第一代元老杜迁、宋万、朱贵、全部死亡。足见当年王伦的高瞻远瞩,如果当年梁山所有人都听从王伦的话,不收留林冲,此时他们一定还在梁山逍遥快活。)
天目将彭玘被江南十二神之一的张近仁所杀。张近仁最后死在了丧门神鲍旭之手。
短命二郎阮小五死在方腊左丞相娄敏中之手。娄敏中最后自缢身亡。
丑郡马宣赞与方腊手下郭世广同归于尽。
矮脚虎王英和一丈青扈三娘这两口子,一个被方腊手下太尉郑彪用枪刺死,一个被郑彪用镀金铜砖砸死。郑彪最后被关胜砍死。
菜园子张青死于乱军之中,他的老婆母夜叉孙二娘和险道神郁保四死在杜微的飞刀之下。杜微还在方杰和霹雳火秦明的决斗中偷袭,使秦明被方杰打死。杜微最后被一枝花蔡庆剖腹剜心,祭奠了秦明等人。
九纹龙史进被小养由基庞万春一箭射死。为救史进,拼命三郎石秀、白花蛇杨春、打虎将李忠、跳涧虎陈达、病大虫薛永这五位都死在乱箭之下。
庞万春后来又杀了摩云金翅欧鹏。梁山一共有两位好汉直接死在庞万春手上,五位间接死在他的手上。庞万春最后被汤隆活捉,被梁山好汉割腹剜心,祭奠史进、石秀。
方腊手下八大天王之一的司行方,斩杀了插翅虎雷横。后被卢俊义追赶,掉入水中淹死。
双枪将董平被方腊手下二十四将之一的张韬在背后拦腰一刀砍死;他的好友没羽箭张清一枪刺进树中,拔不出来,被八大天王之一的厉天闰趁机杀死。小霸王周通也是死在厉天闰手上。张韬最后被梁山好汉剖腹剜心,厉天闰被卢俊义杀了。
这里感慨一句,张清本不会死,他完全是陪着受伤的双枪将董平去独松关报仇,才误入险地。如果厉天闰不是靠着地利,他不是张清的对手。只可怜张清,家中娇妻还怀着身孕……
方腊手下兵部尚书王寅,纵马踩死青眼虎李云,打死石将军石勇,后被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这五位合力所杀。
方腊手下南离大将军石宝,先后砍死了丧门神鲍旭、铁笛仙马麟、火眼狻猊邓飞,用流星锤砸死了急先锋索超、锦毛虎燕顺。一共有五位好汉死在石宝之手,石宝堪称梁山第一克星。乌龙岭兵败之后,石宝怕被俘受辱,自刎身亡。
最后说鲁智深鲁智深活捉方腊后,跟宋江说了一句深邃的话:“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然后就留在了六合寺。
某日,鲁智深听到钱塘潮水,想起了师父智真长老的话,“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猛然顿悟。
于是鲁智深沐浴更衣,焚起一炉好香,写下偈语,坐化而去。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小结梁山征讨方腊,之所以死伤惨重——
一是水土不服。很多好汉适应不了南方的环境,患上了疾病。加上神医安道全没有随军,好汉们得不到救治,造成了非战斗性减员。
二是师老兵疲,梁山征方腊前,已经打过了辽国、田虎、王庆,在没有得到休整的情况下就出征。
三是方腊占据地利优势。
江南地形复杂,水网交错庞杂,方腊在各处险要地势布置了大量的滚木礌石,机关消息。很多好汉都死在这上面。
四是宋江指挥不力。
梁山好汉们没有得到休整,就被宋江带着长途奔袭,然后又将有限的兵力分为两路,因此被拥有兵力优势的方腊打得伤亡惨重。
五是宋江的情报工作没有做好。
梁山好汉们对战方腊手下大将之时,对敌方大将的情报几乎一无所知,这造成了以下驷对上驷的局面。
如果此战,梁山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修养,做好情报工作,指挥官换成善于行军布阵的朱武,梁山伤亡应该不会如此惨重。
注:我实在无法把七十多人的图片,全部贴出来,所以只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人。请各位看官原谅。
89师官兵离奇阵亡?
这就要说到,解放战争中的一款神奇武器,飞雷炮了。
这个炮怎么来的呢?原来是陈赓部队的一名工兵连长发明的。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之后,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进军中原,向蒋军的后方发起了攻击。而之前气势汹汹向解放区进攻的蒋军,反而成了被攻击的一方。
所以中原地区的蒋军往往就拒守城市,依托坚固的城市工事,负隅顽抗,或者是猬集一团,修筑野战工事,提高防守能力。废话,打野战,那肯定打不过,去一个送一个,去两个被俘虏一双,顺便把装备也送过去啊。
可是,这样反而给我军带来了麻烦。那就是,打城市攻坚战,打敌军严密防守的坚固工事,缺少有力的攻坚武器。
有人说,这有什么难的,大炮拉出来轰不就行了?
可是,问题就在这里。此时我军的重炮兵正是起步阶段,缺少三种东西,第一是大炮,第二是熟练炮手,第三是炮弹。
可以说,炮兵此时就是挂个牌子,其他全部缺乏,当然,8182迫击炮这些还是有的。这是因为在抗战时期,我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以游击战争为主,打的是轻步兵小兵群战法,而且,抗战各根据地的军工,也没有大炮和大炮弹生产能力,军工主要产品是手榴弹,复装枪弹,五〇掷弹筒,掷弹筒弹。
偶尔缴获几门步兵炮,野炮,山炮,也由于炮弹来源主要是缴获,打一发少一发,而且携带笨重,很少能用到。
可是到了解放战争,打的是大开大合的大兵团战法,双方往往是几个纵队几个军的厮杀,所以这种情况下,炮兵就很重要了。
但是,缴获蒋军的大炮和炮弹,依然不敷使用。所以,陈赓的四纵有个工兵连,连长聂佩璋就琢磨,炮弹不就是弹头里面装炸药嘛,能不能利用一种装置,把炸药包飞送到前面去,不就起到炮弹的效果了吗?
说干就干,他找了几个汽油桶,就开始了试验。
经过一番研究,一种新式武器出现了。那就是把主炸药包绑成圆形,然后找个汽油桶,倾斜埋在土里,在利用一个小炸药包起抛射药的作用,主炸药包和小炸药包中间用木板隔开。
至于效果,经过反复试验,确定药包比例,最后达到可以把主炸药包抛射到两三百米的地方的效果。
虽然非常简陋,但是,这种武器,很快升级换代,采用了专门打造的钢板筒型结构,加上支架,再把主炸药包捆扎成圆锥形状,其实就类似一个土造迫击炮。
由于这种武器制作方便,效果惊人,所以我军战士非常喜欢,给它起了个威武的名字叫做“飞雷炮”。
在淮海战役中,陈赓的四纵利用这种武器,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杀伤。这个是有战史明文记载的。因为抛射的炸药包可达十斤,所以你想想,十斤炸药的威力!
更何况,四纵是集中使用这种武器的,那就是,集中几十门,上百门这种武器,一起施放,你算算,短时间内可以打出多少炸药包?
至于实际效果,这样大威力的炸药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把几十米范围内的敌军都给炸死了。有的碉堡内的敌军,虽然全身没有伤口,但是也毙命了。原因是,冲击波把内脏都给震碎了,出血都在里面。
所以蒋军士兵非常怕这种武器,口口相传,对面有了先进武器,威力大得很,杀人没伤口,直接送上天。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做“没良心炮”。
亮剑的作者写小说的时候,就把这个情节也写进去了。
所以亮剑中,89师官兵离奇阵亡,全身不见伤口,应该就是飞雷炮的杰作。
有人要问了,既然“没良心炮”威力这么大,为啥后来不用了呢?
这个武器,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应急之作。就比如,大刀长矛梭镖也可以杀敌,有了枪炮,谁还乐意使唤大刀长矛?对吧?
飞雷炮固然威力巨大,但是射程很近,弹道非常难以掌握,而且,抛射药和主装药依靠木板隔开,有时候会产生事故。当我军重炮兵成规模之后,飞雷炮就迅速消失了。
与之类似命运的还有一种武器,就是前面我说到的五〇掷弹筒,当时叫做小炮,手炮,在解放战争中还多有使用,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就全部撤编,步兵连队统统把五〇掷弹筒换成六〇迫击炮了。
而解放后有了充足的军工生产基地和能力,大炮和炮弹想造多少就造多少,这种“没良心炮”也就成为历史了,后来再也没用到。如今你去军博,淮海战役纪念馆,还可以看到这种武器的陈列品。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发生了8.0地震,还记得那天我们还在教室上课,当时教室里面的灯晃了一下,以为那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第二天上课,老师给我们说了汶川大地震的事,放学之后一回家,边看新闻联播边流泪。
一种从未有过的悲痛和难过浑身席卷而来,看着救援官兵从废墟底下抬出一具具遗体,无数个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救出的那一刻,永远停止了呼吸,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由于地震破坏强度大,灾区所有道路已经损毁,处于震中地带的茂县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空降兵成为进入灾区勘报灾情的最后希望。
在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的大型运输机载着某空降特种大队的108名官兵,飞抵茂县上空,其中有一位年龄48岁的大校李振波,在4000米高空带头纵身一跃,伞花迅速绽放,消失在白云之中,第一批7名伞兵跳伞后,第二批8名随后跳了下去。这是一次赌上生命去拯救生命的一跳,这次跳伞官兵们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示、无指挥引导,其危险,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其中的队员之一,李玉山在后来的采访中向记者描述,无论他们降落的地方有多么偏僻总会有人群乌泱泱的围上来,在他降落后曾经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抓住他的手臂喊:解放军来了。在挺近汶川途中,空降兵不时遇到从震中往外走道游客,游客们纷纷递来写有亲人电话号码的纸条,希望带有通讯设备的解放军能为他们报个平安,后来没有纸了,他们就把电话写到迷彩服上,直到今天,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还珍藏在空降兵军史馆。
这15名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勇士中的一位曾经给女友发过一条短信: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虽然我可以不去。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只告诉你。那里情况不容乐观,抢险救灾有一定危险。记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
正是这15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民勇士争分夺秒为灾区人民打开了生命通道。
曾经有村民这样描述他们看到空降兵降落时的情景:空降兵挂在树上,脸都剐得稀烂,看得让人心疼得流泪。子弟兵来了,希望就来了!
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即便知道前方可能是一去不回头的灾区,也毫不犹豫的奔赴前线。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南京江宁区有一位乞讨的老人徐超,在5月15号中午,向募捐点捐了5元钱,下午3点又来了,这次他捐了100元。工作人员了解之下才得知,这位老人中午捐的时候,身上都是零钱,不好意思拿出来,后来到银行兑换成100元整钱。后来有人爆料,这位老人后来又捐了339.01元,这些钱虽然数目不大,很有可能是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当人们问起他捐款原因时,他却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动容的话: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收到威胁,不容易啊。什么是位卑不敢忘忧国?这就是啊!
在汶川大地震中离北川县城的一所希望小学没有丝毫垮塌,在该校上课的483名学生和教职工奇迹般的撤离,在有一位叫沈长树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翻山越岭穿过灾区安全来到绵阳市。然而在12号这一天,他失去了7位亲人,妻子在地震中被压断一条腿,但他从未离开学生半步,甚至都没有去看过妻子。后来记者采访他,他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动容的话:我没有去看过她,她现在在哪所医院我也不知道,她能理解我。是什么能让这位平凡的教师如此伟大,因为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让他舍小家为大家。
还有一位叫吴忠洪的老师,为了就班里的最后两名学生,不幸遇难。根据吴老师救出来的学生所说,地震发生是,他示意大家赶紧往教学楼外跑,所有人在楼梯口挤成一团,突然后面有同学喊,教室里还有两位同学,吴老师非常紧张,又往四楼楼上跑,冲回教室,当同学们跑到楼下,教学楼塌了,为了救学生,吴老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是崇州市怀远中学的一名伟大的老师。
救援人员在什邡龙居小学清理废墟时,发现英语老师向倩的身体被楼房砸成两截。面部血肉模糊,但她的双手紧紧护住两个学生,无论人们怎掰都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的救援人员都是泪流满面,自发向这位伟大的教师鞠躬致敬。地震发生时,向倩紧急疏散学生离开教室,在危急时刻,她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他疾步冲上去,一手搂住一个朝教学楼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永远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得知女儿去世的父亲,悲痛欲绝,但他依然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声泪俱下的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在家国灾难面前,我们眼里总是容易进沙子。
在映秀镇,当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倒在废墟上,手臂紧紧护住两个孩子,孩子还在活着,但这个男子已经去世,紧护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含泪将他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位老师叫张米亚,他才29岁。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灾难来临,他没有退缩,勇敢的张开手臂为孩子们守住一片生命的净土。
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学楼坍塌。教导主任谭千秋毫无犹豫的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4个学生,后来学生们都获救,谭老师不幸遇难。在14日,张关蓉在给自己丈夫擦拭遗体时,怎么也没想到,人们流传的用生命为4个学生守护生命之门的英雄竟然是她那深爱的老公。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母亲留给她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当救援人员在一间垮塌的房子废墟底下发现她的时候,已经死亡。她双膝跪地,整个身体向前匍匐,双手稳稳的支撑着地面,在她身体的空隙里面,一个黄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宝宝还在安静的睡着,毫发无伤。手机被塞在放着宝宝的小被子里,保存着和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那一年 ,捐款的队伍里有匍匐而来的乞丐,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有半大的孩子,有....那一年,各地的献血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那一年,无数自发前往灾区救援的私家车辆被劝阻......那一年,8万名普通中国人在天安门广场泪流满面的高呼“中国加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灾难来临之时,举国上下、海内外爱国华侨,踊跃捐款。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瞬间,无数次让我们感谢祖国人民的壮举,在灾难来临之时让我们感激涕零。
对此,我特别想说一句:我爱您,我伟大的祖国!唐朝历史上的四次玄武门兵变都是怎么回事?
题干中说出了唐代四次政变,可提到唐朝,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呢?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人、唐服?
应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一般都是正面的。
唐朝的统治世界很长,289年,是公认的我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疆域也很辽阔,西部和北部边界,都比我国现在的疆界范围超出很多。
唐朝的文化与政治制度非常先进,引来新罗、渤海国、鬼子等藩属国纷纷前来学习。
……
然而,这么厉害的唐朝,其实发生过非常多的宫廷政变,其中,从武德九年(626年)到唐隆元年(710年),短短84年的时间,就发生了4次,分别是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和唐隆政变。
题干中所指的四次政变,就是这四次。
那么,明明只有第一个是玄武门之变,有人偏偏要把四次都说成是玄武门之变呢?
悦史君给大家一一分析。
第一,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部下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提前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他的哥哥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不知情,上朝时经过玄武门,被李世民等人当场射杀。
此后不久,唐高祖李渊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很快禅位给他,李世民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
第二,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武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率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来到玄武门,同时派人将皇太子李显从东宫接出,一起在玄武门汇合。
由于此时女皇帝武则天在迎仙宫,皇太子李显、张柬之等人来到迎仙宫的走廊里,将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和司仆卿张昌宗斩首,然后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诬称张易之、张昌宗谋反,逼迫武则天退位。
很快,武则天将皇位禅让给了皇太子李显,也就是后世的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武周王朝终结。
第三,景龙政变。
景龙政变是指景龙元年(707年),唐中宗李显的第三子、皇太子李重俊,因不满韦皇后、武三思等人专权,担心皇位继承权不保,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矫制发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多人,把武三思等人杀死,随后进宫追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
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拥唐中宗登上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等人,率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
在唐中宗的呼吁下,千骑王欢喜倒戈,斩李多祚等人于玄武门前,李重俊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
不久,李重俊被部下杀死,并把首级献于朝廷。
第四,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710年)六月,相王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因不满韦后临朝,与刘幽求等人在禁苑钟绍京的住所集合。
左右羽林军将士则都驻扎在玄武门,夜色降临后,葛福顺等人奉李隆基之命,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等三人斩首示众。
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自己则率兵守在玄武门外,很快韦后、安乐公主等人被乱兵斩杀。
不久,即位不足一个月的唐殇帝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这四个政变,悦史君已经讲完了,有没有发现共同点呢?
对,四次政变中都有玄武门的身影。
那么,可以把它们都说成是玄武门之变吗?
可以的。
但悦史君认为很勉强,因为除了第一个玄武门之变,其他三个政变中,玄武门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有没有什么韦姓厉害人物?
有哇!比如南朝梁时韦睿就很厉害。下面就看看韦睿的历史简介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南北朝梁朝名将。其祖父韦玄学富五车、博涉经史,尤善属文。隐居长安南山(即终南山),姚兴、刘裕曾备礼征辟不就。他的伯父韦祖征,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官至宁远将军长史。韦睿因作战勇猛,北魏人怕他,称为“韦虎”,韦睿知进退、明事理,不喜争强好胜,时人特别因此特别称赞他。韦睿生性慈爱、为官廉洁,抚养兄长的遗孤比自己的儿子还尽心,历次做官所得的赏赐,都分送给亲朋故友,所以临终时家无余财。
韦睿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如同亲生,他也以侍奉、孝道继母闻名。韦睿的两个哥哥韦纂、韦阐皆好学、有清操,出名甚早。他的伯父韦祖征屡次外任郡太守,每次出行时,韦祖征总是携韦睿赴任,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般看待。韦睿的妻兄王憕、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韦祖征曾就此问韦睿说:“你自己认为比王憕、杜恽二人如何?”韦睿谦虚不敢回答。韦祖征说:“你的文章或许稍有不如,学识当可超过他们;要说为国效力,成功立业,那他们就远不如你了”。韦睿的表兄杜幼文升任梁州刺史时,邀请他前去任帮办。梁州地方富饶,去那里作官的大多因为受贿栽过跟头,韦睿虽然年轻,却以廉洁闻名。
南朝刘宋永光初年,袁青为雍州刺史,见到韦睿后很高兴,聘任他为主簿。韦睿则请求出任于义成郡。袁青到任后与邓琬起兵反叛,韦睿因此避免了袁青之祸。韦睿后调为晋平王左常侍、司空桂陽王行参军,后跟随齐朝司空柳世隆守郢城,抗击荆州刺史沈攸之。沈攸之被平定后,韦睿任前军中兵参军。后累迁任为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等职。
(南北朝)齐朝末年,战事不断,韦睿不想远离故乡,请求任上庸太守,加建威将军。永元年头两年(499-500年),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相继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的统治,率重兵逼近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民心惶恐不安,不少人问韦睿怎么办?韦睿说:“陈显达虽是齐之旧将,却不是济世之才;崔慧景虽颇有心计,但怯懦不够果断。他们这是要自取其祸、株连家族的。天下能成就大业的人,大概会出现在我们这个州里了”。于是派遣他的两个儿子去结识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后来萧衍起兵,韦睿率领本郡人伐竹造筏,率领两千人、二百匹马兼程赶来会合萧衍。萧衍见到韦睿非常高兴,抚着几案说:“前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大事可成了”。西台军(指南康王萧宝融麾下的萧衍等西军)攻克郢、鲁等地,平定加湖,韦睿于其中出过很多计策,都被萧衍采纳了。萧衍任命韦睿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驻守、管理郢州(古鄂州,即今武汉市武昌区)事务。郢城因战乱,关闭城门一年余,尸体遍地、疫病流行,死伤者十之七八。韦睿上任后加以抚恤慰问,伤病者予以照料,死者妥善安埋,生者助其就业。韦睿的做法,深受百姓信赖和称道。
中兴二年(502年)二月,萧衍受封相国、梁公。召韦睿入朝任大理寺卿。四月,萧衍受禅即位,建立南梁政权,是为梁武帝。改授韦睿为廷尉,封爵都梁县子,食邑三百户。后改封永昌县子。东宫建立后,迁任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授豫州刺史,兼历阳(今安徽和县)太守。三年(504年),北魏派军队来犯,韦睿率领州将他们击退了。
天监四年(505),梁军北伐魏(即北魏),韦睿率领众军出征。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北魏的小岘城,众军意志不坚,未能攻克。韦睿巡查围栅,魏军城中忽然冲出数百人在城外列阵。韦睿准备攻打,诸将说:“北魏军一向都轻视来犯者,我们没有作好战斗准备,还是慢慢地退回去披上铠甲,才可以向他们进攻”。韦睿正色道:“不然。魏军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跑到外面来,必定是他们的精锐,若能挫败他们,其城自然就可攻破”。各位将领还迟疑不定。韦睿指着符节厉声呵斥道:“朝廷授给我的符节,并非是来装饰用的,韦睿执法,不可侵犯”!将士这才带兵作殊死之战,魏军果然败走,梁军仅半夜就攻破了城池。韦睿随后率兵攻打合肥。此前,右军司马胡略等久攻合肥不下,韦睿巡视后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也能灌安邑’,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灌合肥呢”?于是在肥水筑水坝,准备淹合肥。北魏军也在肥水东西两面筑建小城。韦睿命先攻此二城。马北魏援军将领杨灵胤率军5万扑来,众将士害怕不敌,请求上表增加援兵,韦睿笑道:“贼已至城下,才要求增加援军,恐怕来不及了。况且我们请求援兵,敌人也请求增加援兵,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师克在和不在众’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干嘛要增兵呢”?果然,合肥平定。
合肥平定后,高祖萧衍诏令众军驻扎于东陵。东陵距北魏甓城(今安徽寿县南)二十里,正要作战时,萧衍诏书令班师。梁军(韦睿军)离贼很近,害怕被敌人跟踪追打,韦睿令辎重走在前面,自己亲率小队人马殿后。魏人惧服韦睿的威名,不敢追赶相逼,梁军安全撤返回师。
天监五年(506),北魏中山王元英率军、号称百万,攻打北徐州,包围了钟离刺史昌义所部,连接攻下了四十余座城池。高祖萧衍遣征北将军曹景宗率军20万前去救援,到了邵阳就不前进了。梁武帝非常生气,授韦睿一把龙环御刀,并授权:“凡有不服命令的,可格杀勿论”。次年,也就是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年),钟离之战(亦名邵阳之役)爆发。
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壕,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断形成城防,天亮时营寨就筑起来了。元英次日见了大惊,用棍子敲着地说:“他们怎么能够这么神速呢”!北魏名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韦睿生病体弱,仍坚持指挥,命令强弩两千一齐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很多,其中一箭贯穿杨大眼右臂,迫其撤离。次日清晨,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虚弱骑不了马,就坐白木小车上,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天接战了几次,元英畏惧韦睿顽强,领军退去。
魏人此前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桥,树立很长的围栅,截断淮河通道。韦睿则命人打造大船,趁淮水暴涨之际,韦睿命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立即出战,战船齐发,逼近魏军大营。(梁军)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放船来烧魏军桥梁。一时间风急火猛,敢死队员拔除木栅,砍断桥梁,转眼之间,桥栅全被破坏。冯道根等将领亲自在战场搏斗厮杀,军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杀声震天、战鼓动地,梁军无不以一当百。魏军虽众,没有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大败溃逃。元英转马而走。魏军相互践踏、投水溺死以及被斩杀者约有20余万,被俘投降者也有5万人(《南史·韦睿传》说10万)。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又活了!又活了!”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积在军门,周舍观看后,对韦睿说:“将军缴获的真和熊耳山一样高了啊!”韦睿因功晋爵为侯。
普通元年(520)夏,韦睿被授为侍中、车骑将军。韦睿因病未能正式上任,便在八月二十三日(9月20日)在家中去世,享年79岁。留下遗嘱为其薄葬,收殓用平时衣服。萧衍当天亲临吊唁,哭得很悲痛,正式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严”。赐钱十万、布二百匹、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取傍于官,遣中书舍人监护。
作为对手,北魏著名将领、中山王元英说:“萧临川虽騃,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北魏军歌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惧合肥有韦虎”。可见,韦睿是何等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