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龙宝宝,作为后代的华夏族群为什么叫做龙的传人?
始祖龙宝宝,作为后代的华夏族群为什么叫做龙的传人?
“人类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蛇,作为后代的华夏族群为什么叫做‘龙的传人’?”
第一,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被作为“人类祖先”进入华夏族的神话系统,起于战国兴于西汉,是比较晚的事情——远远晚于华夏族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这件事。
第二,西周,是中国的第一次地域和民族的“大一统”,这个时候,周族以自己为华夏族的观念,以及先祖以龙为图腾的观念,已经见诸于古籍了——这比伏羲女娲传说融入华夏族文化,早了约一千年。
第三,秦汉时期,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大一统”。这是一次更大大规模的民族和文化融合。此时的人们,更有自信,于是去兼收并蓄、融合整合少数民族的传说、文化和信仰。
第四,再要说的是,《左传》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龙和蛇,离得并不远,在古代人们的认识中,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一现在人们能了解到的传说和神话,大多形成于周朝。
因为在那个时代,“识字”的人突然相对多了起来,也就有各种古籍流传了下来。
不算殷商的甲骨卜辞,从《诗》《书》《易》,到诸子典籍,告诉人们的,是在周以前,还有夏和商;周族打败了商族后建立了周朝。
周人们说,他们是“夏”族后代。
夏启,是大禹的儿子。从《尚书》里可以看出,周族是把大禹作为自己“高祖”的。再往前“捯”,就到了黄帝。黄帝,是周族的“太祖”。
和黄帝同时的,还有炎帝。《国语.晋语》说,黄帝炎帝,是少典氏和有蟜氏之子。大概,黄炎原为一族,后来才分为两族发展。
“典”为“氐”之音转;“蟜”为“羌”之音转。黄炎,皆出于“氐羌”。
“氐羌”之族,形成于黄河上游的渭水流域,大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齐家文化区域。
属于“氐”的黄帝姬姓部落,具体居于姬水,大约在今甘肃临夏姬家川一带。“临夏”,是因为这里有一条大夏河,,姬姓部落,即以“夏”称之。
属于“羌”的炎帝姜姓部落,居于渭水的支流姜水一带,附近有“华”水,或近华山,遂以“华”称之。
后来,黄帝的姬姓部落,通过打仗“统一”了姜姓部落,实际上,两个部落之间早已开始通婚。于是,最早的“华夏”族就诞生了。
再后来,华夏族逐渐向东扩张,陕西、陕西,再到河南,其势力范围,达到了中原。
夏朝,应该是在这个东进过程中建立的。
二“统一”后的华夏族,以黄帝为代表。
同时,华夏族,以龙为图腾。
考古学上的陶寺遗址,相当史籍记载的夏代。
1983年,高炜、高天麟、张岱海等学者写的《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报告中说:“从陶寺蟠龙的具体形象看,作蛇躯鳞身,……无角,也无爪。……是陶寺龙纹具有一定原始性的反映。就整体看,可谓似蛇非蛇,似鱷非鱷。从而看出,陶寺蟠龙的模特儿,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的综合体。因此,在此以前,大约还有形态更原始的龙。……龙盘的规格很高,蟠龙图象非同一般纹饰,很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正是活跃于‘夏墟’,以龙为族微、名号的部落。”
考古学的证据,与历史学的朝代,不好简单地划等号。但作为据今4000-3600年这个时间点,恰好是与史籍记载的夏代相吻合的。而且,陶寺这个地点,恰好也正在华夏族东进的路线上。
不管陶寺是不是夏朝,在这里生活过的族群,以抽象的“龙”为图腾,是毋庸置疑的。
从古籍来看,黄帝称轩辕,《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龙体”。《封禅书》亦说:“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
《淮南子.天文篇》云,中央土“其帝黄帝,……其兽黄龙”。
《国语.晋语》说,禹之父鲧入羽渊化为黄能。“能”当为“龍”之讹误。
这种龙图腾和对龙的崇拜,在后来经过多次融合的华夏族一直流传下来。比如,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办公的地方叫“龙廷”;皇帝生气是“龙颜震怒”;皇帝出行须执“龙旂”;大臣给皇帝提不同意见,叫“逆龙鳞”;皇帝的子孙是“龙子龙孙”,等等,不一而足。
三周朝,是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其中,也包括了对前朝商族文化、传说、神话的“大一统”。
商族,是居于黄河下游东夷族中的一支。东夷,一般被认为,受到了辽西红山文化晚期的影响,形成了“鸟”崇拜,因此,亦被称为尊奉各种鸟为图腾的鸟夷。
商族在甲骨文中,称自己的高祖是“蘷”。在神话中,称为帝俊。
周族建立周朝后,把帝俊演化为帝喾和帝舜两个人;并让夏族远祖黄帝与帝喾成为了祖孙关系;帝喾,还成了东部的摯、尧及商祖契,包括西部的周祖稷的亲生之父。
这一“整合”,周人就把自己的祖先列为了长子,商族的祖先做了次子。
《山海经》中,帝俊为后稷祖;《国语》中,帝喾为周祖,实现了东西方大融合。在这一帝系中,舜与禹都在尧廷为臣,又依次为帝。但无论如何,一个东夷一个西戎,都成了黄帝之孙颛顼的长房与次房子孙。
在古籍中,东方鸟夷族有主要的两支——太皞和少皞(昊)。
太皞,风姓,遗墟在陈,即今豫东一带。他的后裔有任、宿、须句、颛臾等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由甲骨文可知,“风”即“凤”,太皞族原以凤鸟为图腾。
少皞(昊),《左传》说其以鸟名官,即以鸟为图腾,共有九种扈鸟,称为“九扈”。其曾抗击夏族东进,终因失败,使夏启得以建立夏王朝,此即非常有名的有扈氏。
周族的“大一统”,也表现在对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上面,包括楚苗。
这些西南夷诸族,大多出于氐羌。《史记.西南夷列传》云:“皆氐类也。”
伏羲女娲传说,出于苗彝等族。这些少数民族,视其为自己的先祖。
关于伏羲女娲何以为人首蛇身,皆因其以蛇为图腾。我写了一篇这方面的问答,有兴趣可搜出来看看。
这要说到禹。
顾颉刚先生考证说,“禹”字古从虫。到现在,仍有人耻笑此事。又怎知,禹一直是周族崇拜的“高祖”,“禹从虫”,恰好反映了周族对龙的崇拜。
进一步说,古代“虫”字,即为蛇,古文实即蛇神。
闻一多曾写《神话与诗》一文,其曰:“龙的基调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大蛇这オ接受了兽类的四角,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麟和鬚,……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
龙和蛇的关系和演变,这说的很清楚了。
关于龙的最初“诞生”,或许与远古先民夜观天象有关,甲骨文的“龙”,与北斗七星非常相像。这是另外的话题,不多赘述。
经过两次“大一统”,华夏族已经是一个民族大融合之后的集合概念,这个族里的人,也就都是“龙的传人”了。
魔兽世界绿龙怎么获得?
绿龙的获取方法:通过拾取绿色始祖龙缰绳获得绿色始祖龙。
绿色始祖幼龙的缰绳只有BOSS身上可以掉落: 绿色始祖幼龙的缰绳—巫妖王之怒版本中乌特加德之巅老三残忍的斯卡迪掉落。绿色始祖幼龙的缰绳—掉率为1.27%,几率很小。所以要看人品和多刷几次。
姓龙的人的祖先是谁?
是御龙氏或纳言龙。
龙姓的源流清晰,历代少有赐姓,出自御龙氏或纳言龙,随着先秦史料的不断丰富(商朝甲骨文及先秦金文等),可考的主要是源自黄帝的姬姓,少皞氏或太皞氏的嬴姓,和帝喾的子姓。
高一龙后人?
是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
鲤鱼跳龙门说明鲤鱼的祖先是龙吗?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结伴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一条大红鲤鱼提议跳过龙门,但是同行的鱼类都没有这个勇气,红鲤鱼自告奋勇第一个尝试,它使出全身力量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其它的鲤鱼们不明所以,没有鱼敢再尝试。这时天上降下一条巨龙现身,告诉它们自己就是那条鲤鱼,劝大家勇敢尝试,只是大多数都没有成功,有的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还会在额头上落一个黑疤。
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意思是说黄河的鲤鱼本住在河南孟津,因为没有勇气跃过龙门变成龙,所以只能在鱼群里继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