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原理是什么?看完这篇图文介绍就懂了!
那天捣鼓一个项目,旁边放着个黑盒子,看着挺高级。同事说那是光谱仪,能分析光里面都有些啥成分。我这人就是好奇心重,总想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是说光就是光嘛它还能给拆开看?
光说不练不行,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咱也不是专业搞光学的,就从最基本的想。这光谱仪,总得先让光进去?我凑近看看,发现那仪器前面通常都有个特别细的缝,要么就是接一根光纤。反正目的就是控制一小束光进来,不能让乱七八糟的光都跑进去干扰。
光进来。接下来咋办?直接看肯定不行,还是一束白光(或者别的颜色的光)。我记得小时候玩过三棱镜,太阳光一过,刷一下,墙上就出来一道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排得整整齐齐的。这光谱仪里面,八成也有类似的东西?
我就去查点简单的资料,果然!里面有个关键部件,要么是像三棱镜那样的东西,利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一样(这叫色散,好像是这么个词儿,反正就是光拐弯的本事不一样),把光给分开。要么就是用一种叫光栅的东西,那玩意儿更神,上面刻好多好多特别密的平行线,光一照上去,也能把不同颜色的光“弹”到不同的方向去。
不管是棱镜还是光栅,目的都一样,就是把原来混在一起的光,按照颜色(也就是波长)给它排排队,分开来。
分开就好说。你想,彩虹出来,你得能看见,或者能把它记录下来?光谱仪也一样。在那些分开的光路的后面,得有个东西能接收到这些光信号。以前可能是用照相底片啥的,现在技术进步,我看很多都用上叫CCD或者类似探测器的玩意儿。这东西就跟咱们数码相机里的感光元件差不多,一排或者一面排满小感光点。哪个位置有光照过来,强度多大,它都能给记下来。
所以整个流程顺下来就是:
- 第一步:让一小束要测的光,通过一个小缝或者光纤,进入光谱仪。
- 第二步:这束光遇到里面的“分光装置”(棱镜或者光栅),被按颜色(波长)展开,变成一条“光谱”,就像迷你彩虹。
- 第三步:这条展开的光谱照射到后面的探测器上。
- 第四步:探测器记录下不同位置(代表不同颜色/波长)的光有多强。
仪器把探测器收到的信号处理一下,就能画出一条曲线图,告诉你这束光里,哪个波长的光有多少,哪个波长的光少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光谱图。
搞明白这个基本原理后,感觉那黑盒子也没那么神秘。说白,它就是一个精密的“分光拍照”设备。实际的仪器肯定比我说的这几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很多精密的光学和电子技术,比如怎么保证光的准直、怎么消除杂散光、怎么精确标定波长等等。但大体上的思路,就是这么个过程。自己琢磨一遍,下次再看到光谱仪,心里就有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