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日本三分之一国土将消失?其实“日本沉没”早就开始了……
译者:高晓钢、张平、陈晓琴
译林出版社
《日本沉没》——460万人抢购的“国难剧本”
一句话概括《日本沉没》:海底裂缝、火山喷发、东京沉入太平洋……当政府还在隐瞒真相,普通人早已在社交媒体刷爆#日本沉没倒计时#。
《日本沉没》虽然是科幻小说,但读起来更像一部真实的灾难记录。灾难之初,小笠原群岛北部的一个小岛一夜之间沉入海底。
电影《日本沉没》剧照
科学家潜入8000米深的日本海沟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地壳变化,整个日本将在380余天后沉入海底。面对科学家的证据,日本政府犹豫不定。这种暧昧的态度,让天灾变得更加无可挽回。
电影《日本沉没》剧照
最终,日本列岛在一系列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中沉入海底。《日本沉没》以日本人开始了历史性的流浪生活结尾。
《日本沉没》问世后,狂销近400万册,加印100余次,被称为“战后日本第一畅销书”、日本科幻无法企及的高山,并荣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星云奖双冠王。
日本已开始局部沉没
其实,“日本沉没”定期引发民众恐慌,跟日本地理条件有关。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以及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均集中于此。
就拿龙树谅成功预言的“311大地震”为例。据日本国土地理院调查,这场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直接导致日本东北部约443平方公里的陆地被海水吞没。
2021《日本沉没:希望之人》剧照
据《朝日新闻》报道,“311 大地震”引发的“领土损失”:“日本可能变得更狭长,地面下降被水淹没,地图可能也要修改。”当地政府称,受灾严重的志津川港地面最多下沉了75厘米。
现实是“日本沉没”的最佳注脚。而《日本沉没》成为最能代表日本国家气质的科幻小说,因为作者推演了日本沉没的可行性。
《日本沉没》近两年的影视化改编
比如“日本沉没”这一论点在地质学相关的佐证:
日本海域的海底地热量为平均每秒 2.17 微卡,与每秒 1.5 微卡的世界平均值相比,高得离奇,北海道日本海域的有些地方实际热量甚至高出世界平均值 1.7 倍......我认为,在日本海海底存在着非常典型的内部地幔局部上升流,并且,这一地幔上升流在海盆的中央海底形成流向太平洋方向而非大陆方向的地幔流,将日本列岛向太平洋方向挤压,使日本列岛中央地带严重弯曲,而且,从地质学的年代看,其形成速度相当惊人。(P187)
以及“日本沉没”在气象学上相关的佐证,作者用气团运动类比地幔对流:
就好像冷气团追逐暖气团形成锢囚锋一样,地幔的一部分在大洋地幔与大陆地幔的交汇处被向上推挤,在这儿开始形成海盆。地幔自身的上层被大陆板块所覆盖,且重量巨大,因此,地幔上升至地壳时已到极限,便横向溢出。从形态上看,它属逆断层,就像骑在冷地幔块上一样。受逆断层挤压,太平洋的古大陆边缘开始形成弧形列岛。弧形列岛和大陆间断裂部分开始形成内海、海盆。(P188)
书里给出日本列岛沉没的先后顺序和详细过程,令许多专家赞叹。
《日本沉没》内文插图
手冢治虫亲口说“天才”一词配不上小松左京;《雷欧·奥特曼》主创将系列第一集取名为:《赛文战死,东京沉没》。
科普作家汪诘说,《日本沉没》可能是日本史上最好的科幻小说。科幻作家韩松评价《日本沉没》是“世界末日前最值得看的小说”。刘慈欣更是直言:“《三体》其实受了《日本沉没》巨大的影响。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
“末日宇宙”不止于此
《日本沉没》的作者小松左京,本名小松实。1980年,担任日本 SF 作家协会俱乐部会长,极力推动设立日本SF大赏。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 年小林隆男发现的 6893 小行星,被命名为“小松左京”。
小松左京(照片由作者家人授权)
小松左京的创作野心不止于‘日本沉没’的单一命题。他以硬核科幻为壳,对人类文明进行深度思考。这种特质在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中同样鲜明。
《复活之日》——1964年精准“押题”新冠剧本
全球病毒肆虐、南极成为人类最后的堡垒……这本60年前的小说,连“医疗挤兑”“居家隔离”都神还原!网友锐评:“建议列入疾控中心必读书单。”
《复活之日》以冷战为背景,讲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让人类濒临灭绝的故事。短短几个月,全球人口锐减,政府瘫痪,社会秩序崩溃,人类文明几乎被彻底摧毁。尤其是医疗系统的超负荷运转、社会隔离措施的推行,熟悉得令人不寒而栗。
《再见了,木星》——小行星撞地球的神展开
当地球面临来自宇宙的危机,人类怎么办?
2025年初,全球都在热议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会在8年后撞击地球的消息,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加速构建行星防御体系。这一消息也被科幻迷们称作“小说照进现实”。
《再见了,木星》中,小松左京开了一个更大的脑洞:黑洞迫近威胁地球?那么我们一起炸了木星吧。
一个微型黑洞正在向太阳系逼近,地球面临被毁灭的危机。为了改变黑洞的轨迹,本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爆破木星。这一计划不仅需要复杂的科学计算,更需要人类在面对灭绝威胁时团结一心。最终引爆木星能否拯救人类?
当灾难来临时
韩松点评小松左京时说,“离开了对当代问题的深度思考,科幻小说就会变得浅薄;文学必须面对时代的尖锐命题,而不能是看似精致却苍白空洞的文字游戏。”
2021《日本沉没:希望之人》剧照
从《日本沉没》中地壳崩塌带来的绝望,到《复活之日》里病毒肆虐下普通人的挣扎,再到《再见了,木星》里黑洞逼近时炸木星的疯狂计划,他用硬核理论扩写末日预言。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叩问人类文明的本质:科技与自然的冲突、对权力的贪婪、普通人的挣扎……这些虚构的情节,总能在现实中找到“镜像”。
小松左京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末日世界,但他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或许是如何在灾难面前保持人性的光辉。他问我们:当灾难来临时,普通人该如何选择?
2021《日本沉没:希望之人》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