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健儿,乘着春风,追一场勇敢者的梦!

2025-09-06 13:06:01 21阅读

新生

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乘着春风,追一场勇敢者的梦

3月26日,我校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圆满举行。鼓点与音乐交融,汗水同梦想挥洒。青春在和煦的三月里飞扬,友谊在温暖的阳光下激荡。这场比赛,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团队,关于友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运动健儿,去倾听他们的独家体育故事。

向前,向上,向着“奕奕”生辉的地方

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王奕

民商经济法学院

男子(甲)组跳高第一名

男子(甲)组跳远第一名

湛蓝的身影纵身一跃,跨过1.55米的栏杆,越过半个沙坑,站在男子(甲)组跳高、跳远冠军领奖台上的都是同一个人——王奕。面对双冠临门的喜讯,王奕也是格外兴奋,向自己的队友和领队一同分享喜悦。在初中接触到跳高项目后,王奕便被这一“飞翔”的运动深深吸引。随后,他在一次次运动会中积累比赛经验与技巧,在新生运动会上场前及时自我调整心态,同时在队员队长的鼓励下,快速进入比赛状态,最终为自己的学院斩获两枚金牌。王奕坦言道,跳远跳高两个项目有一定的共同性,平常训练时,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融会贯通,相互借鉴,快速积累技巧经验。向前跳,向上跳,是他的体育之路,也是人生格言。

长跑之路,初心不改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陈宇聪

外国语学院

男子(乙)组3000米第一名

男子(乙)组100米第一名

男子(乙)组200米第二名

3000米,本次运动会径赛的最长赛程,陈宇聪一骑绝尘,第一次参赛便全程领先第二名半圈,轻松拿下3000米(乙)组第一。在长跑这条路上,陈宇聪已经坚持了多年,于他而言,长跑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更是自己的一种放松方式,在嘈杂的世界中,于跑道上放空自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进入法大后,他加入了校田径队参加训练,此时的长跑又成为他荣誉的基石,能用自己的爱好为学院争光实在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赛后,陈宇聪认为自己的表现可以做到更好,例如在比赛期间的呼气换气技巧,整体节奏的把握等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会继续在校田径队里努力训练,为首都高校比赛做足准备的!”少年的眼里盛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向”着“钊”阳,迎风奔跑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向钊颖

民商经济法学院

女子(甲)组800米第一名

女子(甲)组1500米第三名

“我从高中就开始训练长跑了。”刚刚结束800米比赛不久的向钊颍趴在草地上,一旁的朋友正在为她放松肌肉。作为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她在高中的时候便加入校队,由教练每日催着练习长跑。而进入大学,没有了教练的督促,更多是出于热爱,依靠自觉性进行训练,虽然集体练习的时间少了,但同时她也能更自如地调配自己的时间,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训练。上场前向钊颍并没有感到紧张,而是兴奋地在原地踢了踢腿,比赛前期,她也并不急着占领优势位置,而是直到最后一圈才开始慢慢冲到第一,让人觉得这是她的“独门战术”。然而她笑了笑,说道:“其实不是什么战术,一开始我有点掉以轻心了,没想到对手这么强,后期反超的时候虽然节奏被打乱,身体有一些不适,但满脑子都想着为学院争光,冲一把就是了。”而这简单的一句“冲一把”的背后,却是她之前训练时经历腰伤、膝盖伤之后慢慢磨砺的底气和实力,在长跑的赛道上,她将继续“向”着“钊”阳,迎风奔跑。

“铸成”一个六边形战士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

曹铸成

国际法学院

男子(甲)组3000米第一名

男子(甲)组400米第一名

男子(甲)组跳远第三名

男子(甲)组4x400米接力

第三名

在进行高强度的3000米长跑之后,曹铸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疲惫,反而有点气定神闲,简单绕着操场走了一圈,他就又回到了看台上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在被问到以前的训练经历时,这个高高的很有礼貌的小男生瞬间兴奋了起来,激动地谈着自己在国经男篮队中的训练是如何扎实、如何有效。“国经男篮的训练成就了现在的我。”这个第一次参加3000米比赛便拿下冠军的男生骄傲地展示着他的队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比赛一开始他自诩“有点紧张”,脱缰一般迅速占据领跑位置,但在最后一个弯道时,当众人体力接近极限,他还往身后看了一眼距离,再保持一定速度冲过终点。“冲刺的时候真累啊。”他笑着摇了摇头。这份旁人难以察觉的“累”,大概从他肩颈处的膏药才能窥见一二,而少年不惧岁月长,越是辛苦,越能尝到甘甜,越敢积极尝试,在短跑、长跑、跳远、团体接力赛中,他慢慢用汗水铸成一个六边形战士。

何惧踽踽独行,荣耀自有光辉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郑淳辉

商学院

男子(甲)组800米第一名

“啊!”男子800米终点处的一声吼叫,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这片操场郑淳辉已经踏上过无数次了,在日暮,在夜晚,在每一段闲暇的时间里,他总是一个人在环形跑道上一遍遍跑圈,如时钟上的指针一般,一圈又一圈地环绕其中。没有跟集体一起训练的他,时而也会想松懈偷懒,但心底里对跑步的热爱却促使着他坚持在操场上锻炼,并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专注自身。也正是长期积累的耐力,使他能在800米最后一圈时仍然保持着极大的冲劲,从而在激烈的比赛中得以脱颖而出,获得优异成绩。“眼光始终向前,继续保持期待。”是他对自己的希望,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遗憾,或许是另一种圆满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何浩

民商经济法学院

男子(甲)组100米第二名

男子(甲)组4x100米第二名

在院运动会中,他拿下了双冠,而在这次运动会中,却因分毫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仅仅摘下双银。终点冲线后,何浩用力向下锤击空气,喘着气看着熟悉的跑道,眼里难掩失落与遗憾。

他无疑是亮眼的。在准备阶段时,他并不感到十分焦虑,而是在原地弹跳,为短距离冲刺做着充足的准备,紧张于他而言是动力的来源。“如果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实力,冲出去的那刻就只剩下动力”。

赛后他走到场外,脱下鞋,捏了捏自己的脚,那里因为穿钉鞋而带来的疼痛让他从低迷的状态中清醒了几分。他坦然地面对一切,没有多年训练后的自满,也没有因一时失败而过分地失落,哪怕有落差,但是他仍目光如炬,对下一次校运动会充满信心。“能和这么多强手同台竞技是我的荣幸,下一次,我一定会争取做得更好。”遗憾,是总结经验,是重拾出发的勇气,不失为另一种圆满。于是他走下去,走入绿茵场地,走向朋友,也走向自己理想的未来。

以“倒二”的预期,拿“前二”的成绩

徐晟玥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女子(甲)组跳远第一名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张璞阳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女子(甲)组跳远第二名

作为从院运动会中被挑选出来的零训练经验选手,徐晟玥和张璞阳直到站到赛场上都还是懵懵的,两个以短跑见长的女生,就这样在新生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完成了她们的精彩首秀。

“我们学院没有专门的跳远运动队,所以我们也没有经过特别正式的训练,匆匆忙忙地就来比赛了。”徐晟玥摆了摆手说道。当看到其他同学在赛前做的专业热身活动时,她们俩的心里都十分忐忑。尽管平时有积极参与短跑训练,但对于她们而言,跳远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只能“照葫芦画瓢”地学习动作,摸索经验。

但大抵体育运动之间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令人惊喜的是,张璞阳的第一跳便取得了3.93米的好成绩,此后一直无人超越。就在大家都认为她要顺利夺冠之时,全场最后一名选手,也就是张璞阳的队友徐晟玥,超常发挥,跳出了4.09米的最佳成绩,一举拿下冠军。赛后,两人激动地为对方喝彩,并谈论着这次比赛的经验。在张璞阳看来,爆发力是她保持高水平发挥的法宝。而徐晟玥则是在一次次助跑中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好节奏,在预备好足够的助跑距离时,才“一跃夺魁”。“在参赛之前,师兄还跟我们说只需要争倒二就好,没想到这下变成前两名了!”她们的语气中充满了按捺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她们是对手亦是队友,是一起勇敢挑战未知的“日月搭档”。

是对手,也是助推力

严涵

刑事司法学院

男子(甲)组铅球第一名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

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

王子墨

民商经济法学院

男子(甲)组铅球第二名

下午的男子(甲)组铅球比赛战况激烈,几乎只有投进8米的选手才能够进入决赛。在这场比赛中,有两个高大的身影吸引了两侧观众的目光。“啊!”在投出铅球的那一刹那,来自民商投掷队的王子墨大吼一声,随着铅球落地的声音响起,两侧的观众不禁鼓掌尖叫——他在预赛第二轮的投掷中,打破了前一轮来自刑司投掷队的严涵的记录,暂居第一。

他们两位在一开始便投出了9米左右的优秀成绩,比赛越发焦灼了起来。“预赛的时候我其实是有些紧张的,王子墨和我的比分咬得非常紧,仅仅只有几厘米之差,甚至一直在超越我的记录。”严涵后来说道。

两个人仿佛较着劲,一球比一球扔得远,在决赛的最后一轮中,王子墨在严涵的前一位投球。他调整好姿势,腰、腿、手臂一起发力,大呵一声,投出了9.92米的成绩,超过了严涵的记录。比完后的他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长舒了一口气。“我当时的压力特别大,但是我想着一定要超过他,尽管最后没有拿到冠军,但我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我已经非常满意了。”而严涵在最后一投中也顶住了来自王子墨的压力,铅球划出了高高的抛物线轨迹,砸进沙坑中发出闷响声,为这场比赛画上句号。严涵以最后一投10.32米的成绩,夺得了男子(甲)组铅球比赛的冠军。“如果不是王子墨同学在我前面投球,我可能也不会投出我的最好成绩,我们是相互促进的。”严涵谦虚地说道。

成功的花总是由汗水浇灌而成。“我有段时间遇到了瓶颈,成绩在9米左右徘徊不前。”王子墨接着说,“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七点都会来投掷场地练习,有时候师兄师姐也会来陪我加训,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之后,他通过调整心态以及使用更加科学的力量锻炼,达到了9.55米的好成绩,在这次的比赛中,遇之对手的激励,他更是超常发挥。而严涵则是在健身房中训练,增肌提速,加上来自强对手的压力和刺激,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

两个强对手相遇,碰撞出对方的最好成绩,这或许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吧。

时光如茶丁,苦后必回甘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李雯静 杨溪苒 范梦玉 郑宁

国际法学院

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第一名

因为热爱,她们相聚国经院队;因为出色,她们站上运动赛场。出于为院争光的决心,四个本不相熟的女生,就这样被“拧成一股绳”,在正常训练中严于律己,在赛前加练时毫无怨言,首发和压轴更是运动健将,在进行院队训练的同时还参加校队训练,只为不断提升个人速度,提高团队默契。在训练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肌肉酸痛走不了路的情况,而每次训练完,为了放松肌肉,她们只能忍住疼痛压滚轴。但在一起“吃苦”的同时,还不忘嬉笑着录下彼此的“鬼哭狼嚎”。“我们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会避免受伤,不是因为怕疼,而是担心影响备赛。”日积月累,百炼成金,在比赛中,她们以绝对的优势拿下胜利。比赛过后几名队员都不自觉地笑着,为赛前在操场上跳的那一支解压舞,为彼此的默契配合和最后满意的结果。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田嵩 刘泽康 朱际睿 徐健博

刑事司法学院

男子(甲)组4×100米接力第一名

徐健博 田嵩 王迪 杨智卓

刑事司法学院

男子(甲)组4×400米接力第一名

徐健博

男子(甲)组200米第一名

运动会接近尾声,属于男子4×400米接力赛的号角才刚刚吹响,谁也没想到,一支临时组成的队伍成为了本次比赛的黑马。刑司队一开始的位置是稍落后的,然而随着棒与棒的交接,他们的名次节节攀升,这一“合理分配隔断配速,逐渐加速,筋疲力尽之时放慢速度交棒之后再度提速”的策略,让他们得以在最后一圈开始时保持第一。但最后的比拼十分激烈和焦灼,全场的目光都追随着一个方向,那里是两支队伍的“厮杀”。前期一直靠后的民商队追了上来,连超数队,直逼处于第一位置的刑司队,并实现反超,“我相信我的队友!”第一棒的徐健博在喊着。被超越的杨智卓攥紧拳头,沉下心神,沿用自己的策略,哪怕忍着肌肉内侧拉伤的疼痛,哪怕顶着被超越的压力,仍不被打乱节奏,看着旁边陪跑的师兄,再次坚定拿下冠军的决心,在最后关头冲刺,成功夺冠。

而这支队伍的第一棒同时也拿下了个人男子(甲)组100、200米冠军。

你能坚持一件事情多久?徐健博问自己,才惊觉自己与跑步已结下了十几年的不解之缘。他的愿望,是如离弦之箭冲过终点,而他也确实在倾洒的阳光之下,在朋友们的欢呼声中,拥抱了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成功,迎来了自己的光辉时刻。

两次站上接力的赛场,和不同的队友合作,他一如既往保持着高水准的表现,作为4×400米的第一棒,他按策略出发,奠定全队节奏;作为4×100米的第四棒,他奋起直追,实现反超一举夺冠。4×100米小队训练也不过五天,回想起那个午后,四个少年怀揣着同一个心愿,向教练报上自己的名字,此后便在短短的日子里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朱际睿个子太高了!他给我交棒的时候还差点原地鞠躬哈哈!”谈及此,徐健博笑得开怀。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而精神之火不灭,友谊之光不熄。

一个关于草莓糖葫芦的约定

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_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

唐子淇 民商经济法学院,女子(甲)组铅球第一名

凌 钰 民商经济法学院,女子(甲)组铅球第二名

李姝妤 民商经济法学院,女子(甲)组铅球第四名

在铅球比赛结束之后,民商女子投掷队的队员们紧紧拥抱在一起,蓝天白云下,队员们在草地上围坐成一圈,分享彼此的喜悦。

作为一名比较有经验的选手,凌钰激动地说道:“我在初高中时就在投掷项目上有所涉猎,但并没有系统训练过。”而民商投掷队的常态化训练则让她倍感高效。整个队伍一周五训,每天下午的五点到六点,是她们聚在一起训练的时光,从最基础的力量训练做起,再到投球实战中的技巧训练,层层递进。提及此,队员们并没有抱怨劳累,相反,她们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回答道:“我们投掷队的训练氛围特别好,有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带领我们训练,偶尔还会发放零食补给,我们都很期待每天的训练。”

突然,李姝妤狡黠一笑,拍了拍身边的队友,“还有你们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我来投掷队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民商投掷队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比赛。

这次的比赛不仅检验了这么久以来的训练成果,也让队员们感受了一把大赛的紧张氛围。李姝妤挠了挠头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上场前其实是有一些小紧张的,尤其是看到别人的旗子插在前面时,手脚会有些发软无力。”说完后,她的队友们拍了拍她,鼓励道:“你表现得超级棒!”她后来又说,自己在比赛前,不小心把手拉伤了,但是当站到投掷的圆圈里时,一瞬间又感觉找回了自己的主场,身边的队员们也纷纷附和。

此次比赛中一直稳居第一的唐子淇淡定地说到,这个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啊,”她随即笑了起来,“我们说好谁拿了冠军就要请客吃草莓糖葫芦!这下看来是我要请客了!”

或许大家爱上投球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是在民商投掷队,大家找到了归属感,她们相互扶持,相互进步,相互体谅,也共同在团队中发着独特的光。

结语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从个人之战,到团队拼搏,从队友鼓劲,到对手相惜,法大的运动健儿们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独家记忆,而田径场上的故事长卷,也待更多师生执笔叙写。

校运会通讯稿接力运动员_新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故事_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运动会

法大微信【第20220328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