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在朋友圈伪装法律“老司机”指南

2025-09-12 15:02:37 18阅读

这几天

大家的朋友圈

是不是都被“南海仲裁案”刷屏了呢?

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事件分析_法律装逼词汇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平时只发代购、海淘的朋友也开始转发国际法内容了,准确来讲应该是国际公法。你会发现,原来朋友圈隐藏着这么多“法学小专家”啊,谈到什么海牙国际法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联合国海洋公约》等等,都是信手拈来的节奏啊!而普通用户就发发“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以示爱国!这真的把学法律的小司妹给吓到了,他们怎么可能比我知道的还多!

法律事件分析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装逼词汇

事实上

如果你注意到的话

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有70%以上

都和法律有关

让小司妹给你举几个例子吧

魏则西事件

所涉法律:《广告法》《侵权责任法》

争议焦点:莆田系医院的百度“竞价排名”搜索结果可否认定为广告?

法律事件分析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装逼词汇

装逼词汇:信息检索服务、网络侵权、知情权、虚假陈述

参考句式:

(1)个人提议把付费搜索定义为广告的条款,定义为:魏则西条款!

(2)杀光了陈仲伟,你们人人都是魏则西。

装逼指数:

装逼难度:

雷洋案

所涉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争议焦点:人,是怎么死的?

法律装逼词汇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事件分析

装逼词汇:卖淫、合法化、胃内容物吸入呼吸道致窒息死亡、渎职、立案侦查

参考句式:

(1)我们要关注的不只是雷洋有没有嫖娼,最该关注的是昌平警方对他做了什么,所做这些为什么导致了雷洋死亡。雷洋之死缺乏真相,是对雷洋家人最大的伤害。因为,人们担心,自己会不会就是下一个雷洋。

(2)分析雷洋事件要基于现有法律,那些认为嫖娼应该合法化的观点,在讨论警察行为是否合法时没有意义。其次,即便认为现有法律不合理,也不能就此评价警察行为是否适当,因为现有法律是评价警察行为的唯一标准。

装逼指数:

装逼难度: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

所涉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

争议焦点:谁能让女人获得免于恐惧的自由?

法律装逼词汇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事件分析

装逼词汇:人身损害、治安、组织卖淫、强奸

参考句式:

(1)事件后,主张严打卖淫嫖娼,要求警察有报警必出警。雷洋事件后,又反对警察抓嫖。你们怎么两边堵呢?

(2)和颐酒店事件中,他们指责当事女孩不应该那么晚回酒店,不应该打扮那么漂亮;柳岩事件中,他们说柳岩过去的形象一贯不拘细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价值观扭曲到了这种地步。遇到伤害事件,都是先派受害者的不是了?

装逼指数:

装逼难度:

万科股权争议案

所涉法律:《公司法》

争议焦点:董事会决议是否成立?

法律事件分析_法律装逼词汇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

装逼词汇:股东大会、董事会、股东利益、回避表决、有效决议、请求撤销、信息披露

参考句式:

(1)目前的万科股权之争仅仅是披上了规则的外衣,但实质仍是各方发动的缺少事实依据的舆论攻势,在裁判真正出场前,在规则和程序缺位的现状下,这种“运动员”自我裁判、自说自话的情况很难改变。

(2)我国应该鼓励完善股东集体诉讼制度,公平分配举证责任,使受害者从民事诉讼中得到补偿,使破坏商业信用的人付出巨额代价。

装逼指数:

装逼难度:

南海仲裁案

所涉法律:《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争议焦点:海牙仲裁庭对南海问题是否有权作出仲裁裁决?

法律装逼词汇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事件分析

装逼词汇: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海牙国际法院、国际海洋法法庭、大陆架、争端解决、自愿管辖

参考句式:

(1)常设仲裁法庭至多是一个临时性的,具有一定法律地位的第三方解决争端机制。而这一机制从设立到运行,均需要得到国家的同意,并充分尊重国家的意愿,其国际法地位并不在国家之上,并非是一个能够获得国家让渡主权的超国家机构。

(2)现代国际法律秩序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上的。各国之间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也没有一个处于国家之上的司法机关来适用和解释法律,更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行政机关来执行法律。在各主权国家之间,不存在“垂直的”义务,只存在“水平”的义务。因此,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争端当事国可自行选择争端解决方式。

装逼指数:

装逼难度:

像小司妹这种学好法律的人

肯定不用这种套路啊

任何事件在我面前都可以变成法律问题

法律事件分析_法律装逼词汇_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

但是零法律基础

又想在朋友圈

熟练运用这些高大上的语言装逼?

别急

小司妹给你总结几个标准用词

让你在朋友圈秒变法律“老司机”

1“免于恐惧的自由”

主要用于当事一方相对弱势的时候。比如雷洋案、和颐酒店案等。为什么是“自由”而不是“权利”?因为“自由”和“权利”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但你说出“自由”的时候,你的法学素养就已经上升到法哲学的高度了。你不觉得用“权利”要比用“自由”显得low多了吗?

2“人人都是×××”

适用范围同上,在心理学上叫“通感”,而法律上都属于“扩大解释”“推定解释”。通过受害者心理将别人的遭遇套用到自己身上,表示与受害人站在同一阵线。不过要注意的是,“人人都是×××”并不等同于“今夜,我们都是××人”,后者主要用于灾难煽情。

3“任何×××都不能凌驾于法律(正义)之上”

主要运用于质疑不公平不公正的处理结果或者对法外处理的不满。

4“博弈”“利益平衡”“罗生门”“公正判断”等

主要用于各方混战,而你想插一脚却又不知如何下手,这时你就一定要让大家相信法律,相信正义。比如“×××已经陷入罗生门,归根到底是××和××之间的博弈。这场闹剧将如何收场(究竟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我相信法律将给出公正判断”。

小司妹先总结这4点吧

在使用的时候配上装逼词汇效果更佳

找准时机插入一些生僻的法学专有名词

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魏则西案件法律问题_法律装逼词汇_法律事件分析

希望大家

在法(zhuang)律(bi)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