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论」这个常考点,最新需要掌握的内容一文总结!

2025-09-13 05:03:04 55阅读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俄乌冲突社交媒体舆论战_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点_舆论战特点与策略

Hello,小伙伴们,今天,小田心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田心·带读之蓝皮书专栏」第二期。大家通过周二的总报告学习应该对蓝皮书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重点内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跟紧小田心的复习脚步~

今天,小田心将为大家解读分析报告「热点篇」中的【B.2 俄乌冲突社交媒体舆论战特点与策略】和【B.5 2021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研究报告】。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舆论」,作为新传专业基础性与重要性并存的知识点,同学们必须重点掌握哦。

2022级相关真题链接

1. 舆论反转(四川大学,334,名词解释)

2. 舆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334,名词解释)

3. 网络舆情的内涵(南开大学,440,简答)

4. 结合案例,谈谈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如何进行引导(中央民族大学,440,论述)

5. 舆论学中,公众和大众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都是舆论的主体。对此进行观点辨析(武汉大学,334,辨析)

6.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舆论存在的问题(西南大学,440,简答)

7. 根据林生斌事件、狗比人贵事件谈此类舆情事件的传播特征,并探讨可能造成的媒介伦理影响(上海师范大学,334,案例分析)

8. 请用传播心理学相关理论,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现象。(西安交通大学,440,简答)

9.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具体形态和特征;我国舆论发展的代表阶段及其特征(华中科技大学,334,简答)

10. 新闻媒体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建设性(华中科技大学,866,论述)

11. 简述新技术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334,论述)

12. 简述舆论的形成过程(南京财经大学,440,简答)

13. 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安徽大学,440,简答)

14. 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华侨大学,440,简答)

15. 请结合2021年关于媒介公信力事件,分析事件经过,概述舆论传播,以及政府如何进行舆论引导(湖北大学,334,论述)

......

真题为部分真题,仅供参考

B2+B5 chapter #2#

舆论

Part1 B2

俄乌冲突的社交媒体舆论战特点与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点_舆论战特点与策略_俄乌冲突社交媒体舆论战

本章概览

俄乌冲突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受关注的社交媒体冲突之一,使得舆论战形式从集中式、单向度、时间轴线性传播转变为分布式、多向度、实时性互动传播,给舆论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小田心提示:同学们注意积累这句话中对“网络舆论战特征转向”的描述,可作为答题引语积累下来。

一 、俄乌冲突的社交媒体舆论战的六个特点

原文摘读

(一)俄乌冲突社交媒体关注度超过疫情,成为舆论战主战场

(二)中东欧等国关注乌克兰,美国、英国、巴西等关注俄罗斯

(三)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关注度高涨,成为俄乌之外社交媒体讨论热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四)中国较受国际社交媒体关注

(五)中国互联网社区成为信息战重要战场,相关国家试图影响中文舆论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微博、B站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世界各国发布本国外交政策和相关言论的重要平台,相关国家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影响中文舆论。

(六)社交媒体推动战争行为景观化、读秒化,压缩战争博弈和斡旋时空

俄乌冲突的文字、图片、视频不断在网上传播,人们不断地围观、讨论俄乌冲突,各国的政治态度实时地在网络上传播、更新,全球公众的反应和本国政府的决策不断互动、互塑。社交媒体使得战争景观化,各国政府就像在拳台上被全世界围观着读秒,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过往的外交博弈所需要的从容的时间和空间均被压缩。

田心说

俄乌冲突是2022年上半年极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军事事件,战争不仅对两国政府和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在网络上引发的信息战、舆论战也裹挟着全球网络用户参与其中。俄乌冲突可以作为一个具体的国际传播案例积累下来,在这个部分了解清楚俄乌冲突网络舆论战的特点即可,其中第六点中关于其特征描述的词汇语句可以注意积累。

二 、俄乌冲突舆论战的十个策略

原文摘读

(一)事先舆论预热,西方国家舆论准备较为充分

(二)俄罗斯世界叙事vs普适叙事,竞相塑造战争正当性

普京于2007年向俄罗斯议会提出“俄罗斯世界”的概念,并在外交政策中给予更多关注,进行广泛的使用和推动,形成“俄罗斯世界叙事”,该叙事以俄语、东正教和更广泛的俄罗斯文化作为身份标志,俄、乌、白俄是其中的核心成员,强调相对于西方的独特性,要求共同体的成员紧密团结,并排斥任何脱离共同体的企图。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以北约东扩威胁自身安全,挤压“俄罗斯世界叙事”的生存空间为由塑造战争正当性。西方国家则从和平、人权、主权完整等普适叙事塑造乌克兰反击的正当性。双方围绕正当性的争夺成为舆论战的主线,也成为制裁和反制裁提供的依据。

(三)制造信息烟雾弹,战时舆论管理代替常态规则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实施战时舆论管理,一切信息发布的目的在于取得战场优势。摆拍、虚假新闻等常态情况下新闻专业主义所排斥的现象,均成为常见操作。双方根据自己的需要制造信息烟雾弹,争取舆论主动权,营造有利于获取战场和政治优势的舆论氛围。

(四)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俄乌角逐历史阐释话语权

(五)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引导舆论,强化俄罗斯“邪恶”形象

(六)利用民调数据凝聚民意,渲染冲突民意基础

(七)构建“大舆论战”,政府、军方、民间、媒体、学界多维参与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相关国家领导人、情报机构、驻联合国机构、新闻媒体,以及相关民间团体、学界等互相配合,形成覆盖面大、辐射范围广的“大舆论战”平台。在职责分工上,不同部门承担的不同角色往往是军方强硬,外交缓和,情报机构释放假消息,学术界和媒体助威造势,必要时国家领导人还会亲自出面。

(八)开展深度共情传播,微观具体叙事取代宏大抽象叙事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战场是一个很抽象的存在,战场上具体一个战士的生死、具体一个平民的遭遇,极难被人们看到,难以共情。但在社交媒体时代,战场变成了很具体的存在,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具体的平民、双方战士的微观状态,可以很直接地产生共情。依托于“小人物”的共情传播更能打动人心,亲切、柔情和人性的东西比“强大”的更能获得舆论支持。

(九)讲故事、带节奏、塑人设,创新社交媒体战争叙事话语体系

(十)运用社交媒体污名化中国,试图裹挟中国深度卷入冲突

田心说

这一部分理解即可,可以关注文中提到的“俄罗斯世界叙事”“大舆论战”的含义。此外,同学们在学习时也要注意归纳战争状态下网络舆论场与日常网络舆论场的差异特点,如新闻媒体为战争服务、虚假新闻盛行等。

三 、俄乌冲突的社交媒体美国舆论图谱

(这部分主要是数据图表分析,复习意义不大,在此省略原文摘读)

四 、结论与局限

原文摘读

俄乌冲突成为人类首次社交媒体冲突,社交媒体的交火甚至超过了现实交火的激烈程度,冲突双方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争夺话语权,社交媒体成为俄乌及其支持者进行舆论战的主战场,社交媒体推动战争行为景观化、读秒化,压缩战争博弈和斡旋时空。俄乌冲突双方及其支持力量综合通过叙事话语逻辑、民意调查数据、历史解释、信息烟雾弹、共情传播等方法争夺舆论主导权。

田心说

结论部分可以作为阐述俄乌冲突舆论战的总结性语料积累下来。总体来看,这一章节建议同学们记忆小标题,理解具体内容。以案例形式来学习这一章节,清楚俄乌冲突舆论战的概况、特征与策略。

Part 2 B5

2021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研究报告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点_舆论战特点与策略_俄乌冲突社交媒体舆论战

本章概览

2021年互联网舆论场正从“议事厅”转向“社交广场”,在视听介质所带来的情绪震动下,社会舆论演变呈现新的规律。

一 、互联网舆论结构与热点类型分布

原文摘读

(一)数字空间政策议题与网络治理拐点

从热点事件的空间分布来看,互联网热点、地方性热点事件占比较大,大部分热点事件同网络治理领域的焦点议题息息相关。在密集的监管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2021年互联网企业的合规发展成为新命题,无序扩张、数据安全、社会责任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区性风险显示城市安全管理韧性

地区性事件中,突发事件、社会安全、城市管理等相关事件多发,对城市安全管理提出挑战,“韧性”成为舆论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数字孪生”背景下,“韧性城市”的建设被数字科技赋能,其辐射效应也延伸至城市管理多领域,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三)企业政策合规与发展引发舆论关注

企业舆情成为网络热点舆情高发地。2021年企业舆情危机呈现更加多元、关联议题更加复杂的生态特征。

与社会心态、意识形态的高关联度正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同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的《2021数据安全行业调研报告》认为,未来数据安全需求将越来越大,对服务能力和产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田心说

这部分内容是2021年互联网舆论场结构与热点类型的总结,了解即可,其中提到的报告也可作为案例积累归纳~

二 、互联网舆论场传播规律与特征

原文摘读

(一)关联议题复杂促使事件快速扩散

2021年互联网舆论热点事件呈现关联议题复杂化特征。“西安地铁女乘客被保安拖拽事件”“江歌母亲诉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爱奇艺停录‘青你3’”等引发舆论场关注的原因不仅在于地铁运营管理、司法宣判、拐卖妇女、泛娱乐治理等表层因素,更在于“他者凝视”、人际交往安全、女性权益、青年文化等深层因素。

综合来看,被置于舆论台面上的事件正在人人皆可参与讨论的网络空间中被不断审视和解读,其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考验主管部门的行动与能力。

(二)舆情事件跨平台发酵传播

全媒体时代,报刊、网媒、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博客、短视频、直播、图片等显性舆论场构成对执法规范的注视。同时,舆论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舆论,以“熟人社交”为特征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平台成为“吐槽”“质疑”信息集散地,易引发舆情发酵。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酵路径上,发源地并不等于事件诞生地,发源地也并不都具备使事件发酵、扩大传播的舆论土壤。“热点+社交”的生态优势让社交媒体成为现今互联网场域内包围圈最大的“议事场”。社交媒体在舆情的发酵过程中担当着催化剂的角色,承担打破“次元壁”的功能,将原本在小圈层内被讨论、被质疑的事情置于公众视野。“互动”和“围观”成为影响部分舆情事件热度飙升的受众心理动机之一。

(三)情绪成为舆论烈度升高的关键因素

舆情事件的发酵形式在视听时代有明显转变。在以视听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不完全依赖于内容本身,起连接作用的是情绪表达与情感认同。

视频、文字、图片的叙事功能给舆论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视频的视听叙事和情绪感染程度为最。视频化表达的真实感、临场感强,创造强烈情感表达和暗示。一方面相较于文字表达,视频可供解读的范围更为狭窄;另一方面视觉冲击力较之文字更能挑动人们的情绪。同时视频大大降低了浏览门槛,这为舆情热点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四)弱势群体及职业群体权益意识凸显

从涉事主体来看,2021年热点舆情主要围绕企业、公众、网民、政府四大主体,涉及劳资关系、社会公共服务、政务公开等相关话题的舆情事件更易引发大众关注与讨论。

从职业分布特征来看,涉事主体的职业遍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热点舆情映射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代表和反映公众的真实观点和态度。同时,在年度舆情事件中,关注女性、老年人、儿童的舆情事件数量颇多,在一定意义上凸显我国公众对女性群体及弱势群体的关注。

(五)网络热词成为舆论叙事新符号

网络热词不仅是对社会生活新事物新状况的描述,更是集中体现公众在心理、观念上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公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目前存在于舆论场中的网络热词所引发的网络讨论呈现三个层次:一是热词记录的符号与故事,如“逗鹅冤”来源于腾讯与老干妈之间的协议纠纷;二是热词所反映的网络文化,如“00后”所使用的汉语拼音缩略语,语码的转换彰显身份构建,不同类型词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不同圈层的文化特性,这对于了解青年文化心态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三是热词所反映的社会诉求,例如“打工人”“工具人”等明显具备亚文化特质的词语,可能反映的是现实社会民生存在的短板与痛点,是一种相比之投诉、建议等政务诉求更为隐晦的普通人对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向往。

田心说

这部分内容总结了互联网舆论场的传播规律与特征,能帮助同学们对2021年网络舆论特点有一个总括性认识,因此学习时可以理解性记忆。当回答“网络舆论的特点”“新媒体舆论的特点”等题目时,可借鉴相关表述。

此外,在第一点和第五点中也提到了2021年互联网舆论热点事件和网络热点词汇,同学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作为案例积累。

三 、互联网舆论场热点话题演变分析

原文摘读

(一)极端天气中的城市安全韧性管理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暴雨洪灾等极端天气引发的事故灾难,导致城市应急管理和治理方面经受挑战。部分城市在精细化治理和应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欠缺,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惰政”“懒政”的作风问题,需要警惕舆情隐患。

随着各地不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智能科技、网络安全和数字治理反哺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务基础保障引人注目。在防范各类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方面,云南昆明和浙江宁波等城市及时开展灾害天气交通设施应急演练,上海、合肥等地在城市“数字孪生”、智能城市安全预警平台等科技应用方面有新的尝试。

(二)纾解疫情防控中社会心理“热衰”现象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话题出现的舆论“热衰”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疫情形势反复、多点零星散发,疫情在社会舆论中始终热度不减。受制于新冠病毒的顽固、变异、狡猾与危险,疫情的舆论话题不受人为意志控制。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出现“疲软”现象,工作措施和信息发布出现衔接不畅和信息疏忽问题,很多基层干部和民众警惕性降低,还有人急于开放防疫限制,回到疫情前的“自由”生活状态,更有甚者违反疫情防控措施,给公共卫生防疫造成风险。部分网民在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的留言中质疑注射的疫苗的有效性、涉疫城市中全员核酸检测的必要性等。这些现象表明基层疫情防控的“热衰”现象呈上升趋势。

抵御和化解舆论“热衰”的社会风险,与社会群体心理疏导和让社会肌体保持“活力管理”的韧性密切相关。各类主管机构和媒体也通过权威渠道和网络优势,加大科普、教育、培训学习力度,结合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潜移默化地传播主流声音,宣扬主流价值观念。

(三)“无人问晋”背后的舆论“失焦”现象

极端天气发生期间,互联网舆论场的社会注意力流动“失焦”现象引发关注。通常网络舆论关注话题的动态变迁是一种常态。从纵向来看,只要自然和社会不停地发生变动,新闻就会层出不穷;从横向来看,在同一时间段,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事件变动发生,就会出现舆论关注热度的差异,即社会注意力资源分布差异。这种自然分布状态由群体心理结构导致,源于社会舆论机关的议程设置和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2021年10月初,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肆虐华北,山西、河北等地遭遇暴雨和降温。“无人问晋”一词成为此阶段网络热门谐音梗。该词源于当地网民吐槽近日连续暴雨致山西等地受灾却并未在网上引起足够关注。有网友吐槽称山西是“不会哭的孩子”,认为山西水灾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有参与救援的人员表示,信息滞后是外界对这次灾害的普遍观感。2021年以来自然灾害、极端天气频发,在河南、山西等地造成严重灾害,不仅各级媒体开始克服舆论“失焦”问题,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也开始关注灾区同胞,及时了解信息并伸出援手。

(四)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增加现场管理风险

2021年以来,西安地铁女乘客被拖拽、网红辛巴直播带货、安阳“狗咬人”事件维权现场、江西上饶隔离宠物狗遭入户现场扑杀等事件在互联网舆论场中引发热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易导致局部失序、混乱,甚至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舆情危机事件中现场新闻照片、视频直播、电视画面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舆论影响。参与事件处置和新闻发布的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士要意识到特定新闻现场的社会注意力具有镁光灯放大效应,需做出符合危机场景和社会角色预期的言行、穿戴、表情、仪态和行动,以维持现场的正常秩序。

田心说

此部分是有关网络舆论场热点话题演变的分析,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话题背后所反映的舆论现象,如极端天气中城市应急管理问题频出所引发的舆论反思、新冠疫情常态化下的舆论“热衰”现象、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等。此外,第一点中有关突发事件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和第四点中的互联网舆论危机事件可作为案例积累。

四 、互联网舆论场发展态势及数字治理展望

原文摘读

(一)信息科技革命与融媒体加快应用

2021年,在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信息科技和智能化革命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NFT、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应用热点不断出现,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

在短视频、网络直播和虚拟现实加快普及的态势下,虚拟与现实连接深度交融与相互作用逐步加强,网络空间的数字化生存正成为可能。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迎来新的需求变化和前沿应用,各级融媒体推出智能虚拟主播、“5G+4K/8K”和沉浸式虚拟现实应用,政务直播和政务短视频实践常态化,将进一步改变全媒体的生态格局。

2021年元宇宙概念风靡全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世界,是一种“虚实结合”的产业发展场景。虚拟人、数字藏品和由传感器构建的数字孪生建筑乃至城市空间,或将成为各个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继续加快布局的发力方向。但目前元宇宙的爆款产品仍不明晰,其潜在的数字安全问题应引起关注。

以传感器搭建的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空间的成熟应用,或将为提高城市韧性带来突破性进展。此外,伴随“东数西算”战略推进,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促进我国东西部资源信息流动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要长足进步,必将在数字新基建、数据要素市场配套建设方面加快推进。

(二)疫情与经济压力下企业舆情大幅增长

政策调整对我国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走向影响巨大。2021年随着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和复苏压力持续加重,国际环境和政策变化交织,大量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和困难。

市场环境变化、政策合规边界变化、数字化转型挑战、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直接影响企业命运。此外,企业面临复杂的国际竞争和外交局势,受国际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情绪冲突波及,舆情危机事件涌现。

(三)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与治理政策拐点

在网络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数据安全元年”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正由飞速前进转向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平台风险治理和反垄断的呼声不断加强。互联网企业舆情风险多发常常源于社会风险环境、市场恶性竞争、消费者维权、企业自身变动、管理操作失范等问题激化,导致影响范围和群体不断扩大,数量有逐步上升趋势,逐渐扩散至经营合规、内容管理、数据安全和劳动权益等多种类型舆情。

2022年,推动互联网经济“互联互通”,治理互联网平台“二选一”问题,倡导科技向善、算法向善,激发“专精特新”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仍是改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坚持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取得实质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数字经济正处于政策风口,消费互联网反哺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聚焦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或成为新的蓝海。

(四)互联网国际舆论和意识形态博弈加剧

国际话题方面,国际舆论博弈和意识形态纷争此起彼伏。

俄乌冲突局势升级,引发全球关注。线上线下舆论撕裂和意识形态复杂引关注。

案例积累

互联网国际舆论事件:

1. 2021年3月24日,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和其成员H&M发表声明宣称所谓“抵制中国新疆产品”,引起轩然大波。该NGO组织肆意抹黑中国,背后存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同时也产生出乎预料的连锁反应,多家在生产中以棉花为原料的国际、国内品牌及代言人纷纷表明立场、做出选择,使该事件成为一起波及国际关系、跨国企业和明星代言解约的涉外舆情事件。

2. 2021年5月,媒体关注云南野生象群迁徙。沿途有关部门全程动员大量人员、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采用无人机、大数据和信息科技手段,一度成为全球媒体追踪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对外传播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国家建设和人文风情的一个窗口,一改过去西方媒体对我国一味批评或打压的印象,收获不少掌声和点赞。

3. 在新冠肺炎奥密克戎毒株全球肆虐并在我国多地零星散发的疫情防控压力下,北京冬奥会精彩开幕。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一夜之间排队难求。中国队取得最好历史成绩,多位明星运动员吸引全球关注,体育及其衍生话题成为年度热门。

知识补充

“东数西算”:即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田心说

这部分内容涉及信息科技发展、企业与互联网平台舆情管理和国际舆论几方面内容。“(一)信息科技革命与融媒体加快应用”这一板块同学们可以重点学习记忆,其中,有关“元宇宙”的相关内容将会在“B6——元宇宙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于传媒业的前景展望”中详细学习。此外,“(四)互联网国际舆论和意识形态博弈加剧”中涉及的相关案例同学们可以选择性积累。

祝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