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和写法
名称
符号
一般用法
举 例
备 注
表示陈述句完成之后的停顿
①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②我们明天在读吧。
祈使句句末常用叹号,但如果语气较弱,也可以用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①你叫什么名字?
②你为什么不去呢?
③这只笔是你的,还是他的?
④怎么了,小弟弟?
反问号末了一般也用问号,如②,选择问,主谓倒置的问句中间停顿用逗号,全句末尾用问号,如③④。
表示喜怒哀乐各种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这儿多美啊!
②天下哪有这个理儿!
③你给我出去!
④多美啊,西湖风景!
⑤唱歌吧,为了我们新一代!
⑥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1.感情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要用叹号,如②③。
2.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在句末及在感叹句句尾,叹号必须放在句末。如④⑤⑥。
1.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2.还经常用在次序语之后
①这里到处是花: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美极了。
②第一、第二、……
一、二、三……
③姐姐给我书和笔。
④“省市领导” “五六十人”
1.并列词语之间有时也可用逗号
2.并列词语之间若用了连词“和、与、及、而”等连接就不能再用点号了。如:③
3.有的并列词语之间不要用顿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①我的讲话,你能记录下来吗?
②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三百多种,最多的是吉野樱和八重樱。
③突然,门被风吹开了。
④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⑤这孩子的嘴多巧,你听。
1.用在主谓之间。如: ①
2.用在比较复杂的宾语之前。如:②
3.用在句首状语之后。如:③
4.用在分句之间。如: ④
5.其他。如:⑤
主要表示并列的长分句组之间的停顿
①吃花生的时候,姐姐说,它的味儿很美;哥哥说它可以榨油,我说,它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
1.表示提示性话后的停顿
2.表示总括语前的停顿
3.常用在对话前面或书信第一行称呼的底下
①任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②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紧相连的。
③他对我说:“我一定要完成任务。”
④三七:中药名,即田三七。
1.也可用在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如:④
“ ”
‘ ’
1.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或对话
2.表示反话、讽刺
3.表示特定的称谓
4.强调,引起读者注意的部分。
①白求恩大夫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
②一所大厦的门前,挂着“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牌子。
③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④战士们决心砟烂敌人的“乌龟壳”。
1.引号用单引号、双引号,单引号是话中的话。
2.引号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话,不作任何改动,引语要用引号;间接引用即“转述”,可以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
3.文中的成语、俗语等可用可不用。
( )
表示文中注释或说明部分。
①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第十一册《种子的力》)
1.括号里的注释一般不必念出来。
2.括号还用在序语的外面,如(一)(二),作用与顿号相同,后头不必再用顿号了。
——
1.表示它后面有个注释。
2.表示语意的转换。
3.表示语意的跃进。
4.表示语音的片断延长。
①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②“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么?”赵七爷站在七斤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③“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④“呜─—”火车进站了。
1.破折号表示注释的部分,一般要连着正文念。
……
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①刘胡兰、黄继光、雷锋……我一下子写不完那些光辉的
名字。
②有人唱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②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①穿长袍的问:“这一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②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任务。
《》
〈〉
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本、歌曲等名称。
《鲁迅全集》(书名)
《引路人》 (篇名)
《人民日报》(报刊名)
《雷雨》 (剧作名)
《卖报歌》(歌曲名)
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如: 《评〈保卫延安〉》。
··
加在字下面,表示需要强调引导读者注意的词句。
用在月份和日期,音译的名和姓,
以及其他需要隔开的词语的正中间。
“ 一二·九”运动 诺尔曼· 白求恩
《呐喊·故乡》
用短格线放在两个词之间表示某种联系或时间起讫。
北京、上海、1949—2002 美菱—阿里斯顿
表示文章中的人名、图名、地名、山名、河流名、朝代名、种族名、
机关团体名等
司马迁 西安 明清小说
除在古籍中外,现在一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