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说出“不是你撞的,干嘛要扶”的王浩法官,现在过的怎么样?
前言
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当这句话从法官嘴里说出来以后,引发了全社会的震动,这是2007年发生的彭宇案,法官随口说的一句话,就将他打入了深渊,更寒了整个社会的心。
以至于很多人现在看到摔倒老人以后的第一念头就是你的远远地,如今18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位法官,如今过的怎么样呢?
彭宇案
2006年11月20号早上,26岁的彭宇乘坐公共汽车去工作,因为没有直接的公交车,所以他只能到南京水西门的公共汽车站换乘。
彭宇从大巴车后面走出,突然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彭宇扭头一看,却见一位老太太,正躺在地上。看到这一幕,彭宇这个从小就尊敬长辈的人,也是毫不犹豫的将老人扶了起来。
周围的人都在等着下一班公共汽车,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幕,只有陈二春这个热心肠的年轻人,才会和彭宇一起,将老人搀扶到了马路上。
这位老人叫徐寿兰,64岁,是一名退休工人,她说不用再打扰他们,直接给自己的儿子打个电话就行了。
陈二春见她没有什么大碍,就给她儿子打了个电话。不多时,徐寿兰的儿子潘辉也赶了过来,于是陈二春就自己走了。
不过彭宇并没有离开,而是将徐老太太送到了医院,然后给垫付了她两百块钱医药费,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一开始徐老太太和她的儿子还没当意,结果一检查,两人的脸色都变了,因为她的年龄和骨质疏松症,她的身体多处骨折,最严重的是要做髋关节置换。
没过多久,徐寿兰的家属就来找彭宇了,说徐寿兰坚持认为是彭宇撞了她,所以才来找彭宇,要他出十三万的医药费。
彭宇好心帮了老人一把,但是却被人误解了,所以两人之间的交流非常激烈,然后彭宇就被带到了警局,做了一份记录,彭宇一再强调他只是车上的一个乘客。
不过徐寿兰老太太肯定不是他撞的,他只不过是出于好意,帮了她一把,另外一个好心的陈二春,正好可以帮他证明。
不过,因为徐寿兰摔倒的地方,并没有监控,所以彭宇也没有办法,两人在警局吵了一架,最终还是没有解决,只能将事情闹到了法院。
你为什么要扶
南京市鼓楼区法庭于2007年1月13日对徐寿兰案进行了第一场庭审,因未能达成和解,徐寿兰竟在家属的支持下,将此案告上法庭。
她控告彭宇致其重伤,致其残疾,并就其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及伤残所受损失赔偿共计136000元。
在庭审的过程中,彭宇的口供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因为国内的监控设备还不够发达,所以现场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双方都觉得自己才是有理的那一个。
徐寿兰一家虽然没有彭宇撞彭宇的直接证据,所以只能对彭宇进行有罪推论,换句话说,他们告彭宇,是因为彭宇如果没有撞徐寿兰,那么彭宇为什么没有和那位好心的陈先生一般,等徐寿兰的家属来了马上走,而且还把她送到了医院,还帮她垫付了医疗费,这难道不是一种内疚?
于是,在庭审中,王浩法官对彭宇的老婆提出了一个直到现在都广为人知的问题:“你没撞到人,干嘛要把人拉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怪不得会有人说,中国的道德水准因为这句话倒退了五十年。
最后,法院判决彭宇赔偿徐寿兰一家四万五千块钱,彭宇和徐寿兰对此都很不满,彭宇觉得自己没有撞人还得赔钱,但是徐寿兰的家人却觉得彭宇判的很轻,于是,两人都提起了上诉。
在二审开庭前,彭宇通过南京本地的媒体,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们,很快就吸引了所有的媒体,包括南京,甚至是外地的一些媒体,都纷纷对徐寿兰一家进行了调查,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攻击。
然而,还没等二审,彭宇就和徐寿兰一家人达成了协议,彭宇给徐寿兰一家一万块钱“赔偿”,并且保证两家不再纠缠,也不会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媒体,所以,这件案子,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扶不扶
2013年12月,吴伟青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行走,看到一位拄拐者跌倒在马路中央,立即将其扶起。但老汉坚持说是吴伟青撞了他,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他带到了医院。
被送到医院后,老头还一口咬定是吴伟青撞了她,要他支付二十万,吴伟青承受不住,直接抛弃了妻子和儿子,跳河自尽。
得知吴伟青跳河身亡,周某默然良久,最后主动认错,事后当地警方也出具了一份鉴定书,经鉴定,周某倒地的时候,并无任何的撞击和擦伤。
只可惜,这个迟来的判决,吴伟青本人并没有等到。
2008年,河南一名大学生李凯强帮助一名老者摔倒,由于不能证明其不负责任,一审判决他获得7万9千元的赔偿金。
2016年,南宁一位老太太在马路边摔了六个小时,没人敢上前搀扶,最后死亡,她的家人在法庭上对路人漠视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指责。
2017年,江西省三个大学生去搀扶一位老人,结果被对方讹了十万块钱,还好有摄像头,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后来因为老人已经七十多岁的年纪,没有被抓,只接受了“半小时”的训诫,这种事情太多了。
我们看见老年人跌倒,首先想到的就是附近有监控,还是拍张照片,证明自己是无辜的,然后再把老头扶起来。
好心的人到处奔走,证明自己所做的一切,而骗子却在事后轻描淡写地道了一声歉,在诉讼进程中,不但对生活造成了影响,而且对工作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对经济上的损失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是一种“行善成本”,也是一种很高的选择,因为很难找到证据,所以会选择放弃,如果每个善行都要经过利益权衡的“筛查”,必然会成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拖累。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们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假,类似地,当老人跌倒时,也分不清真假。
另外,在虚拟世界取代真实对话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在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别人的原因。
扑朔迷离的真相
在网民看来,彭宇和解的这一举动,就好像是迫于压力,让他不要开口,这件案子非但没有结束,还变得越来越复杂。
舆论也变得更加激烈,这么多年过去了,最高法院终于公布了这件事,彭宇自己也承认,他的确是撞到了徐寿兰。
事实上,促成这件事的关键很简单,就是在双方提出了上诉之后,法庭重新启动了调查,虽然没有记录,但是两人在案发当天提交的报案登记表却被翻了出来。
两人碰撞的过程被描述得很清楚,这也意味着,一开始的判决并没有错,但是王浩的一次质问,却被媒体添油加醋的说成了“彭宇的案子,导致了中国的道德倒退了50年。”
现在回想起来,徐寿兰被扣上了“污蔑好人”的帽子,到处都是对她的非议,逼得她不得不搬了好几次家。
她觉得自己给儿子和儿媳妇带来了太多的困扰,虽然花了钱做了手术,但身体还是很难恢复,最终在68岁的时候,去世了。
而备受争议的王浩,则是被暂停审判,被调到了街道办的挹江门司法所,这是他未来法律硕士生涯的最后一段路。
就连彭宇这个曾经得到过网民们支持的人,在名声不佳的情况下,他的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后他离开了南京,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
不管真相是什么,只要是好人,都要证明自己是无辜的,这也是为什么“扶不扶”的争论由来已久的原因。
结语
彭宇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彭宇最后没有说出实情,也许将来,我们还得为帮还是不帮而苦恼。
幸好,他最终讲出了实情,使我们没有丧失对世界的信念。
人都知道趋利避害,能在别人有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这是很少见的,所以,在碰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不要纠结没有结果,我们还是要给他们一些帮助。
留个证据,找个人证什么的,都是可以的,帮个忙或许得不到表扬,可是心里的成就感,不也是一种回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