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随军记者的见闻,那些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十六)
日本随军记者的见闻
抗日战争时,日本人特别重视宣传报道的作用,部队中一般都有随军记者跟随报道,有时还会邀请作家随军,希望他们能写出鼓舞士气、宣扬日军“正面形象”的作品,他们称之为“笔部队”。1937年,日本陆军省规定“凡对我军不利的通讯、照片”,“对逮捕、审讯中国兵和中国人的通讯,可能给人以虐待感的照片”、“惨不忍睹的照片,有关(日军残害)中国兵和中国人的残忍的通讯、照片”等都不许登载。即使这样,我们通过日本一些战地记者宣扬日军战绩的报道,也可推测出日军的残暴。
1937年12月17日《朝日新闻》发表了《俘虏众多难以处理,廿二栋人满为患,粮食供应颇伤脑筋》一篇报道,特派记者横田在报道中说,日军两角部队在乌龙山、幕府山炮台附近的山地里,俘获了14777名国军。这篇报道没有没有说出俘虏们的最终结局,根据日本人不留俘虏的既定方针,再结合日军自己的战斗详报和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阵中日记,可以知道这一万多名国军俘虏最后的结局,事实上这批人全部被赶往了上元门大洼子枪杀了。
抗战结束后,一些随军记者终于敢于在自己的文章中,记述日军的暴行。随军记者铃木二郎回忆他在12月13日看到“在25公尺宽的城墙上,排着一列俘虏,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向俘虏们前胸或腰部刺杀,……(因为场面太过惨烈,此处省去部分血腥词句)。阴森的气氛笼罩着我,目击这场惨剧,目立有倾,莫知所措。”
前田雄二也在12月16日看到了类似的场景:“日本兵把收容在校舍一角的俘虏一个个地拉到校园中,下士官命令他们朝前面防空壕的方向跑去,早已等在那里的士兵用枪上的刺刀从后面猛刺,于是俘虏惨叫着掉进壕里,接着又从上面捅刺,知道把人杀死。这是在三个场所同时进行的-------我询问壕边的军官,据说这是进行新兵教育。轮换进行刺杀的士兵,也已变得脸色苍白。刺杀者的喊声与被刺者的临时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这种场景凄惨至极。”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和《野兽暗中华:那些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十四)》里面那个国军小队长的回忆日本人在学校里对中国人的屠杀很像?国军小队长的回忆是发表于1938年2月8日的《大公报》,而前田雄二的回忆是在战争结束多年以后。时空里看上去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共同见证了鬼子对国人的一场杀戮。
日本杂志1971年11月号《丸》中的一篇文章《我目睹了那次南京悲剧》中,日军随军记者在南京城外一个小镇尽头的路上,看到一个穿着上衣,下身却被扒得精光的少女,这个姑娘大约20岁,梳着流行的短发,长得很漂亮。那时的她,被鬼子强奸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有手还能动,失神的眼睛看着远方,她的大腿间还插着一根木棍,少女连拔掉它的力气都没有了。一队日军停下来看着这个姑娘,一个鬼子的军官过来对他们大吼:“弄走“”。
这个姑娘被几个鬼子抬走了。傍晚,记者问士兵那个姑娘怎么样了,士兵告诉他,姑娘被烧了,她用那种姿势躺在那儿,即使死了也不雅观,还会引起中国人对“皇军”的仇恨,他们就堆上一堆柴,把姑娘放在柴堆上活活烧死了。 这仅仅是日军随军记者记述他们亲眼所见日军暴行的冰山一角,当年鬼子在南京,在中国的滔天罪行,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据1946年远东国际法庭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被集体射杀、火烧及活埋者总计34万人,这鲜血写成的数字必将那些罪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必定会铭刻在中国人心中,世代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