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迎新机遇,如何破局?

2025-09-20 03:01:35 12阅读

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的新主流国际影响力已经达到历史新高,标志着其话语体系进入互融共生的新阶段。这一重要成果于3月27日在北京的学术活动中揭晓,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现代传播》杂志社联合主办。

作为一项长期品牌研究项目,调研始于2011年,至今已形成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13篇调研报告和12本论著,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此次报告特别关注了2013至2023年中国电影在IMDb上的海外评论,揭示了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如何在国际市场中发挥作用。报告指出,剧情电影以117部作品排名第一,占比39%,例如《江湖儿女》。动作类电影紧随其后,展现了中国特色的武侠和功夫元素,有86部作品进入榜单。

与此同时,幻想类电影如《流浪地球》则利用科幻题材跨越文化隔阂,获得了51部作品的广泛好评。而新主流电影凭借战争和历史的主题也肩负起了中国价值观的传播使命,代表作《战狼2》等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讨论。相对而言,动画电影数量最少,只有17部,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北京大学的评论也指出,精致的动画叙事使得传统神话以现实关联性的方式呈现,从而吸引了更多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共情能力。

在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电影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2013至2015年期间,参与共建国家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度上升至历史高峰。此后,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其故事开始深度与全球观众互动,契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尽管在2020至2023年间面临疫情与地缘政治的挑战,中国电影的传播仍在不断适应并寻找新机遇。

对此,报告的编写者黄会林教授指出,面对海外传播中的内容影响力不足、受众接受度差异以及平台话语权逆差等困境,中国电影需要与世界互通有无,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表达。同时,他也强调了需要重视海外观众的期待,尤其是中低层群体的需求,通过分域传播与层次叙事消解文化隔阂。

中国电影的未来需要在全球文化的交汇中寻求共同价值,构建一个共享的平台。而通过响应世界的变化与挑战,中国电影的出海战略将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迈进,务求在国际文化对话中发出更清晰的中国声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