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词儿、闹情绪、睡眠障碍都可能是老年期痴呆早期症状

2025-09-21 13:05:29 11阅读

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_10个症状可能是阿尔茨海默前兆_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痴呆是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9月18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第22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邀请专家重点介绍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

老年期痴呆是一组疾病

早期干预很重要

“老年期痴呆是由一组疾病组成的概念,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由脑部疾病导致。老年期痴呆包括了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比约为60%—70%。”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杜怡峰说。

杜怡峰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分为临床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和痴呆期。

临床前期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的阶段,这个阶段脑内已经发生病理变化,但是没有症状或者有非常轻微的症状。从防治的角度来说,在这个阶段给予一些干预措施有重要防治意义。但是,由于目前筛查、诊断技术的局限性,这个阶段的早期诊断和筛查还存在一定困难。

第二个阶段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期,这个阶段病人出现一些认知症状,特别是记忆障碍。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控制好,部分患者症状就不再加重。因此,做出早期诊断和干预,尤其是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以及采用修饰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讲很重要。

痴呆期病人脑内的病理损伤较明显。痴呆阶段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与MCI相比,轻度痴呆认知损害症状更多,比如记忆、定向、计算、理解、判断、执行等很多认知障碍逐渐明显,逐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中度痴呆认知障碍症状更明显,很多病人开始出现幻觉、妄想、激越等精神行为症状;重度阶段,病人的生活、工作能力逐渐丧失,日常生活基本需要依靠家人或者照料者帮助。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处于卧床状态、不认识家人、与外界不能交流。因此,做好早期防治,对老年人尤其老年期痴呆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些症状可能是老年期痴呆

“记忆门诊”能提供系统诊疗方案

许多老人会发现自己频繁地忘记最近做过的事或了解到的信息,例如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忘记重要的约会、找不到自己刚刚存放好的东西、越来越依赖备忘录或家人来帮他们记住事情,还可能难以完成日常熟悉的例行事务。有的老人会表示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用新手机、新家电非常困难。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贺燕说:“老年期痴呆最主要和最早期的表现之一是忘事儿,尤其是忘记近期发生过的事。”

贺燕介绍,语言障碍也是一个比较显著的早期表现。贺燕介绍,患者经常会在交谈中途停顿,不知道如何继续,或者重复讲述,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儿,例如将“手表”说成“手上的那个东西”,表达的内容也不像之前那么丰富了。有些特殊类型的老年期痴呆早期还会出现听理解障碍,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跟患者聊天会发现他总是答非所问。

老年期痴呆早期患者还在判断时间、空间结构、距离或识别颜色上出现困难,比如偶尔会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和困惑。

社交退缩也是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由于老年期痴呆早期患者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能力的衰退,就会表现出放弃曾经的爱好、与家人朋友的互动减少,回避以前非常热衷的活动。

还有些患者出现情绪和性格的改变,内向、多疑、抑郁、恐惧或焦虑,感到心烦意乱,甚至控制不住情绪,做出不合礼仪的言行。

部分老年期痴呆患者除了上述早期表现外还会出现运动和睡眠障碍问题,如行动越来越迟缓、僵硬,晚上睡觉时大声说梦话,手脚乱动甚至坠床。

如果身边的老人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的话,建议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科或精神科就医。有的医疗机构设有专业诊疗痴呆患者的“记忆门诊”,能为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规范、系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指导。

不良情绪、烟酒、高血压等

都可能导致老年期痴呆

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在疾病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老年期痴呆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的两类。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遗传与家族史、唐氏综合征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和过量饮酒、听力下降、社交孤独和抑郁、头部外伤等。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萍说:“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我们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就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老年期痴呆进展。”

一是动起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跳广场舞),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心跳加快即可。再加上一些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全方位保持身体机能。

二是吃出健康。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浆果(如蓝莓)、坚果、豆类、全麦食物、鱼类(尤其是三文鱼等富含Omega-3的鱼)。少吃油炸食品、甜点、红肉、黄油、奶酪等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三是保持大脑活跃。要坚持终身学习,培养一些新爱好,如学习一门乐器、一门外语、画画等。经常读书、看报、下棋、打麻将、玩数独游戏等。不断给大脑新的挑战,让它保持活跃和灵活。

四是积极社交。多参加社区活动、与朋友聚会、和家人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参加一些志愿者工作,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如果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保障沟通顺畅。

五是管好慢病,尤其是控制“三高”。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如果已经确诊,务必遵医嘱服药,将其控制在稳定范围内,这是是对大脑最好的保护。

六是戒掉坏习惯。戒烟,适量饮酒,最好不喝。

王萍提醒,大脑工作得更久、更稳健,靠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早越好,坚持越久越好。

中医注重“形神共养”以护脑,同时也强调严格管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减少脑损伤诱因。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向青说:“中医‘治未病’理念贯穿老年期痴呆全周期管理,核心优势体现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个维度。”

徐向青介绍,无认知异常的中老年人,可以围绕“延缓衰老、防范隐患”核心,强调“形神共养”以护脑。一是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脑部的慢性损伤;二是合理饮食,以清淡、均衡、营养丰富为原则,适当食用核桃、黑芝麻、黑木耳等具有补肾益脑、化痰活血作用的食物,减少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三是适度运动,坚持太极拳、八段锦、手指操等锻炼,促进气血运行。

已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损害、但未达痴呆诊断标准的人群,在“未病先防”措施基础上,要严格管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减少脑损伤诱因,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积极给与中药干预,配合针灸、康复训练,减缓认知功能衰退速度,保护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向老年期痴呆的转化风险。

专业诊断需结合多种检查结果

建议55岁以上定期做“记忆筛查”

老年期痴呆有哪些早期诊断方法?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清华介绍,医生一般会通过临床问诊、认知测试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作出综合判断。

在临床问诊方面,医生会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关于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例如是否经常迷路、重复提问或出现性格改变。同时,家族史、既往疾病(如脑外伤、高血压)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参考。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感官、运动功能和反射,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脑卒中)。

第二是开展认知与神经心理测试,这是诊断的核心环节。医生会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等多个认知领域。常用工具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这些测试可量化认知损伤程度,帮助区分轻度认知障碍与痴呆。

为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做一些实验室、脑部影像学检查等。磁共振(MRI)或CT可显示脑萎缩情况(尤其是海马体和颞叶),PET扫描能检测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必要时还要做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分析Aβ蛋白和tau蛋白水平。

医生要根据以上结果进行综合诊断,鉴别是哪一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或路易体痴呆;还要判断是不是存在脑血管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能通过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疾病。

“所以说,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不能‘一锤定音’,而要结合‘老人日常表现+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最后得出结论。”张清华说。他建议55岁以上、家里有老年期痴呆患者(比如父母、兄弟姐妹)、自己感觉记忆明显下降的人每1~2年去医院做一次“记忆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拥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