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干货幼儿篇(四)

2025-09-22 14:03:13 6阅读

1、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2、概念定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应。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直接受概括水平的制约。

3、幼儿概括的特点

幼儿的概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水平,分别是动作概括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和本质抽象的概括水平。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水平,有以下两个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4、幼儿具体形象概念的形成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有关熟悉的物体和动作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还可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道德概念。

总的来说,幼儿的概念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幼儿的概念形成是将所认识的事物或现象逐步加以归纳和概括,抽出共同特征的过程,但这个特征通常不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5、数概念定义

关于反映事物数量和事物间序列的概念。幼儿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数运算的初期阶段三个阶段。

幼儿数概念的掌握遵循着下列顺序:最初从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其后,凭借实物的表象来认识数;最后,在抽象概念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数的概念。

6、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的表现

(1)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2)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

(3)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4)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

7、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2)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选择适应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3、语言定义

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既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言语是一个人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考和社会交往的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

9、照言语活动的分类

可以把言语活动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幼儿期主要发展的是口头言语。

10、语音知觉

有研究表明,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11、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进入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出现了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

12、幼儿口语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13、幼儿时期的内部言语趋势

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戏言语”,另一种是问题言语。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

其特点是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这种言语通常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

13、影响依恋的因素

(1)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2)儿童的特点;

(3)文化因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