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篇(下):乡村美如画 幸福踏歌来
乡村美如画,幸福踏歌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万源市立足“生态、富硒、有机”优势,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大力发展“4+N”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推进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如今的万源市,正呈现出“产业旺、百姓富、环境美”的喜人局面。
万源台记者 杨蕊: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放眼万源牛卯坪村,栋栋小楼平地而起,依山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坚持“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导向,牛卯坪村借助易地扶贫搬迁东风,全面建设“户户有果园、家家住新居、处处是景观、人人露笑脸”的旅游新村,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镌刻在绿水青山之间。
万源台记者 杨蕊: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易地搬迁。面对大山的阻隔,万源厚积薄发,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力破解贫困山区脱贫发展的制约难题,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脱贫发展之路。如今,瓦村茶语、金色大地、山水三清、田园蒿坝等集中安置点,在大巴山间星罗棋布,宛若一幅山水画卷,闪耀山乡。
万源台记者 杨蕊: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万源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以小茶叶撬动大产业,以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实现荒山变茶山,穷乡僻壤变富裕茶乡的转变。
万源台记者 杨蕊:万源固军镇云海茶山,缕缕茶香让人沉醉。8000亩茶山,沿山环绕,绵延不绝。 近年来,万源立足“高山、富硒、有机”三大优势,围绕“一心一轴三区”茶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中国硒部茶园走廊”,建成茶叶专业村42个、基地乡镇16个,标准化茶园面积24.3万亩,产量6460吨,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5.5亿元。
万源台记者 杨蕊:同时,万源聚焦“4+N”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茶产业“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道地中药材、旧院黑鸡“两个产业带”,蜂桶中蜂、猕猴桃、板角山羊等富硒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万源台记者 杨蕊: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凉风冬有雪。作为达州文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源境内还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入龙潭河景区,沿着生态走廊徐步前行,鸟语花香,景色迤逦,令人心旷神怡。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全面升级改造后的龙潭河景区,正以它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
万源台记者 杨蕊: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生态健康的富硒美食,以及63.8%的森林覆盖率,万源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近年来,万源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共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先后荣获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称号,八台山、龙潭河、黑宝山等旅游景点让人流连忘返,旅游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万源台记者 杨蕊:发展旅游,交通先行。作为达州、万源交通和旅游建设整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万源城区至八台山景区的旅游大通道万八快速通道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预计明年年中可实现通车。建成后,万源主城区到八台山景区全程只需要半小时左右车程,将对联动八台山和巴山大峡谷旅游景区,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万源台记者 杨蕊:从正在抓紧建设的万八快速通道,到现在已经开通运行的巴万高速公路。近年来,万源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全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过了一段极具挑战而又辉煌的历程。如今,一条条玉带缠绕山间,快速延伸的路网连通城乡,一座座大桥横跨山野间,打开了山区人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口,四通八达的城际高速公路,开启了万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丝绸之路”,万源成功实现“秦川锁钥”到“秦巴通衢”的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