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仓廪实 致敬种粮人

2025-09-24 03:02:35 2阅读

本报编辑部

秋来定有丰年喜,剩作新诗准备君。秋分时节,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翩然而至,河南省首次创新实施的“赛会节”主场活动在灵宝市焦村镇举行,“村BA”篮球赛、丰收大集和节庆文化活动有机融合,活动专属吉祥物“豫小丰”和“灵小宝”与广大农民一起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共襄这场农民盛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办好今年的农民丰收节具有特殊意义。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生产是河南的王牌。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十四五”以来,全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和生猪存栏量、外调量全国第一,蔬菜产量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量占到全国1/12,越来越多我省生产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全国老百姓的餐桌,河南已从“中原粮仓”变成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

在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我省总体完成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河南一直在实干。今年以来,我省面对夏粮冬季旺长、春季干旱和秋季持续高温、局部干旱等不利天气形势,全省上下齐动员,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旱保粮攻坚战。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1.3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2.0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1.03万支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一线,与农民群众和众多志愿者一起打机井、通沟渠、引库水,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干旱之年夏粮总产达750.01亿斤;秋作物累计抗旱浇灌1.24亿亩次。粮食大省为保丰收、为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战天斗地,拼劲让人感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我省下足了功夫,夯实了丰收的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五级书记抓粮食安全,落实党政同责,各级政府组织完成粮食生产年度目标任务,粮食稳产丰收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良”集成实效明显: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167万亩;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粮食新品种得到大面积应用;建设1500万亩小麦、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小麦、玉米大面积亩产超600公斤;加快精量播种机、低损收获机推广应用,增添了单产提升新动力;10万个规模粮油种植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落实新品种、新技术的主力军,实现了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和产粮大县奖补政策,激发了农民和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的“引擎”动能更加强劲。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原农谷、周口国家农高区等农业区域创新中心已成型起势,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搭建了农机整车性能测试验证平台;培养出一大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个,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培育高素质农民36.6万人。二是种子“芯片”的功能更加强大。建成库容达50万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创制的“T1932玉米骨干自交系”“周8425B小麦亲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培育了新麦58等一批突破性品种,25个小麦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主导品种。三是农机装备的“基础”支撑更加强固。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农机装备企业160多家、产业规模600亿元以上,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粮油生产上,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植保农用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成为生产主力,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粮油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秋风送爽,长空溢彩,大地流金。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欢庆丰收、致敬农民;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我们展望“十五五”,聚焦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1+2+4+N”目标任务体系,持续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朝着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迈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三农”力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