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写新闻,只有这么一个诀窍

2025-10-01 11:08:28 4阅读

前些年,报社每年都要接收一批大学生,有人大的、复旦的,也有其他高校的。说起采访写作,一位小同事问我,詹总,你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稿子,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嘿嘿,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嘛?如果有,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哟?

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得问题。但要说到诀窍,十个记者,可能会总结出十种诀窍。以老詹的体会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倒还真有一句!

这就是:带着问题写新闻。

老詹写新闻,只有这么一个诀窍。

为什么呢?莫着急,咱们先弄明白与此相关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

提起记者,说法很多,社会上比较流行大家也比较认可的是“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等等。

老詹爱说大实话,我常说,哎呀甭说什么无冕之王有冕之王的,实事求是说,记者记者,不过就是一记录者而已!

记录啥子呢?记录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让感兴趣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尽快晓得嘛。

话丑理正,仔细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

所以,老詹还有一说法,甭管这报社那电台什么什么名记者,您也别牛哄哄自我感觉良好,您和那些满大街开着摩托流着臭汗送外卖的小伙子,没得啥子区别!

不过,人家伺候的是肚子咕咕叫要想填饱肚儿的人,满足的是人们的食欲。而我们“服务”(这个词儿好听些)的是喜欢听点稀奇古怪家长里短或者国家大事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满足他们的新闻欲。

就像空姐和餐厅小姐,穿得是不一样,你认为她们真有本质区别?

问题二,记者最大的本事是什么?

新闻同行见面,往往会在那儿议论,嚯,这记者挺能干的,厉害!哟,那记者本事大了,真牛!

厉害在哪里,牛在何处呢?

仔细想想,甭管他有天大本事,最厉害最牛的就是,他能够提出最精彩的问题!

举例说吧,那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主持人大赛。上千参赛者,最终筛选十人进入总决赛,央视搞现场直播,吸引了不少观众。

这十位佼佼者在比些什么呢?

比口才、比风度、比相貌、比临场应变能力?

这都对,但我以为更重要的一点是,比谁能在最短时间提出最精彩的问题。

大赛最后一环节,由参赛选手当场对某一专家或官员进行采访,限时五分钟。此时此刻,最有水平者,往往就是最能提出观众最感兴趣问题的那个选手。

至于你颜值多高,穿得怎样,举止如何,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白岩松点评说,如果哪位选手提的问题我特别想知道,我认为这个选手就成功了。反之,你提那问题我一听根本没兴趣,那你就失败了。

嘿嘿,大家说说,他们到底在比什么呢?

再举一例。朱军主持《艺术人生》,曾采访世界级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朱军的几个提问,问得就有点水平(假如你是朱军,能否更有水平?)

第一个问题,请问大卫先生,你为什么对魔术如此痴迷?魔术对你意味着什么?

大卫说了一番见解,答得非常精彩。

第二个问题,你已经表演魔术30多年,你演砸过吗?

如此一问,大卫肯定要说一些曾经演砸的趣事啦危险啦,观众当然很喜欢听。

第三个问题,什么事情老是重复就感到枯燥,您感到过枯燥吗?

第四个问题,今年是您本命年,48岁,您有什么人生感悟让我们分享吗?

这些问题,都很精彩,显然是精心策划,有备而来。至于是否朱军设计,你懂得啦。

采访个人如此,采访企业、城市,也是如此。

那年,我和工交部记者到青岛参加经委一会议,结束以后,主人建议,还有一天时间,大家到海边逛逛吧,我们已经作好安排,保证大家满意!

我说,我不去了,你们去吧。

老詹有一毛病,不喜欢玩耍,也不爱旅游,就喜欢埋头写稿。因为采访写作的乐趣,已足够本人受用。利用一天时间,抓紧时间采访,写了篇通讯《青岛为何名牌多》。

当时,全国驰名商标,一共只有11个,青岛就占5个!这样一个并不算大的城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牌呢?找了市里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找了一些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写出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反响不错。

这不就是带着问题写新闻吗?

各位发现没有,当今很多媒体,都有一个特点,标题差不多都喜欢带问号。比如,涨,涨,涨!房价还要涨到何时?股市拐点是否到来?高考改革到底还改不改了?一看标题就吸引人,

这不也是带着问题写新闻吗?

说到这里,有人问了,老詹,如果你去写一中性题材,标题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写呢?

也好写呀。我的办法是——自问自答找问题。

那年到四川出差,为了讨好这里的上上下下,让他们给报社多买些报纸呀,事先,报社已经精心策划要写一组四篇文章。总题目都想好了,“四川省里说四川”。第一篇《说川军》,讲四川民工。第二篇《说川猪》,讲四川的养猪业。第三篇《说川药》,四川的中药材非常有名,不有句话叫“无川不成药”吗?第四篇《说川旅》。四川的旅游业,也非常不错。

这四个题目,都是中性,没提出一个问题,怎么写呢?会不会有人看呢?

老詹有鬼点子,想了一个办法,在行文中,自己给自己提问,先弄几个靶子,引起读者兴趣,然后再去回答这些问题。

比如,《说川军》。开门见山,先问一个问题:川军是中国农民进城打工的缩影,对于农民工进城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评价?

当时,社会舆论对农民工进城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民工大量拥进城里,扰乱了城市秩序,破坏了社会治安,长此以往,会出乱子的。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逐一回答。

接着,又提一问题:为什么四川农民在全国农民打工中外出最早?人数最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多方采访有关人员,剖析了深层原因。

第三个问题,四川农民外出打工已超1000万,今后趋势如何?是继续增长,还是逐步减少?

第四个问题,农民外出打工,最终归宿何处?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自问自答,只要你在文章中一提出来,读者一看,咦,是呀,这是咋回事呢?便会引起兴趣。

所谓《说川军》,整篇文章,除一些串场话外,全是在回答这四个问题。

若干年前,曾到浙江横店影视城采访,去的时候,这里已经投资17个亿,建了很多景点和宫殿,规模很大,气势宏伟。记得当时正挖一条河,说是要搞清明上河图。

回北京后,写了长篇调查报告,一个整版,题目是《横店影视城,成败谁能知》。全篇文章,也是由四个问题构成。

新闻记者无冕之王_带着问题写新闻_记者的写作诀窍

第一个问题,企业做大以后,该向何处扩张?采访影视城董事长徐文荣,由他谈自己的想法。这个问题,在民营企业中很有代表性。

第二个问题,投资如此巨大,资金从何而来?企业虽有一些原始积累,但远远不够。影视城要搞成中国最大、亚洲第一,巨额投入从哪里来?毫无疑问,大部分是银行的,借来的。当今中国,银行时时处处在为经济发展买单。这种买单,虽有必要,但也隐藏着极大风险。

第三个问题,投入需有产出,能否产生效益?已经投入十几个亿,怎样才能收得回来?徐文荣说,到横店拍摄,我们是不收场地费的,但是肯定要用当地演员,还要吃喝拉撒,这都有收益。以后,我们还要大搞旅游业,多方发展,全面出击,尽可能收回投资。

第四个问题,成功还是失败,谁人能够把握?我对徐文荣说,我们是朋友,直率说吧,我认为,你成功的前提是中国和浙江至今没有、将来也没有人要做更大的影视城。假如有个大老板,实力比你强,也做影视城,规模超过你,你就很悬了!徐文荣笑笑说,干事总得冒点风险呀!这就是我们企业家和你们文人的区别了。我们是认准了一个事可以干,立马就干,想得太多太细,啥事也干不成!所以,你们成不了大事啦!

如今,文章刊出已经好些年头,我要恭喜徐文荣,谁也没有出来跟他较这个劲,所以,他还在贷款,还在投资,还要把影视城继续做下去。

老詹当记者当出点名堂后,曾给年轻记者讲写作技巧,到底有些什么技巧呢?老詹讲了不少,其一,其二,其三,其四……但是,九九归一,“带着问题写新闻”,这是一个总技巧。

不但写新闻,就是写别的东西,什么评论啦、杂文啦,甚至散文啦、小说啦,要想读者喜欢看,一定就得带问题。

因为,有问题,读者就感兴趣。感兴趣,文章就有人看。有人看,你这文章就没有白写!

道理说穿了,其实就这么简单。

----------------------------------------------------------------------------------------------------------------------

用力摁住,你关注了我!

用心留言,我结识了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