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积木售卖,历史伤痛岂容消费?
高雨涵(天津师范大学)
近日,某购物平台一款“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引发轩然大波——包装盒印着“铭记历史”“爱国教育情感启蒙”,售价29.9元,近7天千人浏览、销量涨10倍,甚至“1小时前仍有下单”,直到争议发酵才下架。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罪行的象征,被包装成“益智玩具”,这场以“铭记历史”为名的生意,实则是对民族情感的公然冒犯。
731部队的罪行从不是“历史素材”,而是刻在国人骨血里的伤痛。那些活体实验、毒气虐杀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页,是无数受害者的血泪记忆。商家却将毒气实验室拆成可以拼装的积木块,一边标榜历史还原,一边赚着流量与利润,这种打着爱国旗号消费伤痛的操作,正如@钧正平 所言,“无论初衷如何,客观上都传递了错误的历史认知”。历史的严肃性从不是商品标签,把血腥罪行变成“可把玩”的玩具,本质是对历史正义的消解。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争议暴露的不只是商家的底线缺失,还有平台审核的漏洞与部分群体的历史认知盲区。平台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关口,在这款玩具周销量上涨10倍的过程中,始终未察觉其对历史情感的伤害,直到舆论介入才紧急下架,足见内容审核存在明显缺位;而近7天1000多人逛过的热度,也说明部分消费者对历史伤痛缺乏足够敬畏,给了商家投机取利的空间。尤其是玩具标注“适用年龄13岁”,青少年正处于历史认知形成的关键期,将残酷罪行简化为“拼装游戏”,极易淡化其危害性,让历史教育失去本该有的沉重与深刻。
事实上,“铭记历史”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能成为逐利的幌子。真正的历史教育,应是让人们记住731部队的暴行,警惕战争与暴行的重演,而非将伤痛符号化、娱乐化。历史教育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真正地铭记历史,应该是通过严肃的史料研究、真实的历史叙述和庄重的纪念活动来实现,而非将历史悲剧转化为可消费的商品。商家若真有“爱国教育”的初心,便不会把民族伤痛变成29.9元的商品;平台若真有社会责任,便不会让伤害民族情感的产品流通;消费者若真懂“铭记历史”,便不会为这样的玩具买单。
守住历史的红线,需要多方合力筑牢防线。对商家而言,逐利不能突破人文底线,任何创意都应敬畏历史、尊重情感;对平台来说,需强化内容审核机制,建立对伤害民族情感商品的“防火墙”,而非等舆论发酵才事后补救;监管部门更要出台长效措施,对这类消费历史伤痛的行为严惩不贷;而每个普通人,也需主动补足历史认知,不让铭记历史沦为形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历史伤痛成为投机者的“卖点”,让“铭记”真正成为对过去的尊重、对未来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