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的科学巨匠陈芳允,如果没有他,北斗恐怕还得晚几年

2025-10-08 02:07:26 17阅读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1985年6月20日,美国众议院批准为“星球大战计划”拨款。

这25亿美元的预算经费,即将以军备发展带动美国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

消息一出,立即就在全球掀起了狂涛巨澜。

苏联和东欧集团迅速制定了“科技进步综合纲领”;日本也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基本政策”;西欧17国联合签订了“尤里卡计划”,提出建立“技术欧洲”的口号。

此时的中国的科技界却依旧安静,但一个叫陈芳允的学者却坐不住了,他彻夜难眠,在深夜敲开了“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的家门。

不久,中国的“863计划”出炉,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而这一切都不能忘记那个叫陈芳允的老人家。

陈芳允 863计划 王大珩_两弹一星陈芳允事迹

1916年,在黄岩县城关后巷陈家大院一个叫陈芳允的男孩出生了,在还没到5岁的时候,他就在家中由秀才教授四书五经,15岁那年考上了上海浦东中学高中部,但书没有读几天,就碰上了“九·一八”事变。

也在那时,陈芳允确认了自己要为了中国不受外辱而好好读书。

“我这一生能为国家做点事,就是从中学时代起,对国事的逐渐了解。那时正当日本人侵略野心不断扩张,全国人民包括我们这些青少年学生,都义愤填膺,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了一起。那时我就下决心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不受外辱而好好读书,以期将来为国家民族作奉献。这个决心以后就没有变过。”

3年后,他报考了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系。

陈芳允 863计划 王大珩_两弹一星陈芳允事迹

一年后,陈芳允却发现自己好像对机械并不感兴趣,反而对物理十分喜爱。

因为每次物理考试,他总是得优秀,于是他觉得自己的天赋应该在物理上,于是向学校申请,转专业,去物理系。

转到物理系后,他发现自己对的实用无线电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也如愿到了成都航空委员会无线电厂工作。

转眼间,时间到了1948年5月,那时,陈芳允刚刚从英国回来,国内正在打内战。

10月份的时候,正值淮海战役期间,航空委员会调他去南京工作,而陈芳允因为不愿意为国民党卖命,他竟然跑回湖州找当医生的岳父为他拔去一个脚趾甲,造成假伤,回到了上海住进医院里。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负责卫星测量总体技术的便是陈芳允。

当时,中国对于卫星的测量的手段和方案没有一点的经验,他便从零开始,带着技术人员反复进行方案论证。

而且,在陈芳允的面前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测量没有设备,所有的设备必须由国内几十家工厂来做。

陈芳允 863计划 王大珩_两弹一星陈芳允事迹

为了指导厂子可以做出合格的测量工具,他常年奔走于全国的各大工厂,去帮助他们攻克生产的难题。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由陈芳允主持完成的卫星测量方案不仅圆满完成我国第一颗卫星测量任务,而且为我国卫星测控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83年,一件影响世界格局的事情发生了。

美国率先推出战略防御计划,也就是“星球大战计划”。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的野心计划一下子在世界掀起了狂澜。

但当时,以我国的国力,还不具备全面发展高科技的经济实力。

科学家们开始焦灼了起来,他们开会制定应对这一巨大挑战的策略,但因为意见无法统一,每一次都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方案。

这让陈芳允寝食难安。

在一次会议结束后的寒冷夜晚,陈芳允来到中关村中科院的宿舍楼,敲响了王大珩家的门。

两人彻夜长谈,一直认为: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关乎国家兴废的历史挑战,这一挑战将决定中国在新的世纪能否站稳脚跟,而不被淘汰出局。

不久后,一份由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共同起草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终于完成。

两弹一星陈芳允事迹_陈芳允 863计划 王大珩

为了不耽误时间,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后门”!

他们找到邓小平同志的女婿,拜托他把报告直接呈交小平同志。

仅仅过了两天,邓小平就在建议上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1986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出了关于《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

至此,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正式公布于世,更让人欢喜的是他们还得到了专款100亿,而当时全国财政总支出才刚刚到2000亿元。

而据资料显示,在“863计划”提出后的15年间共获得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万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有人说,“863计划”是中国的命运决战,可以称作是新时代的两弹一星。

其实,在上书“863计划”之前,陈芳允还有一个想法,他认识到卫星定位关乎国家军事和经济命脉。

两弹一星陈芳允事迹_陈芳允 863计划 王大珩

当时,美国GPS定位用四星测距,出于国情的考虑,他提出了著名的双星定位设想,并在1989年演示成功,实现了地面目标利用两颗卫星快速定位、通信和定时一体化。

到了1993年,中国货轮银河号,遭美方质疑运有违禁化学品。美方关闭了所在海域GPS信号,货轮无奈在印度洋上漂流了33天。

一年后,中国正式宣布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

而“两星定位”,成为了北斗一号主方案。

2000年10月,北斗首星发射,一个多月后,第二颗北斗卫星也被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美俄后,第三个建成卫星导航的国家。

就在今年的6月23日,北斗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至此,中国耗时26年,投入超120亿美元,总计将59颗人造卫星送入苍穹。

陈芳允 863计划 王大珩_两弹一星陈芳允事迹

那一刻,全场沸腾。

但遗憾的是,陈芳允没有看见,因为他在2000年北斗一号首星发射前因病去世了。

有人说,想要记住陈芳允,只需记住他的两个特点就行:

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

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

因为他说,去理发店太费时间,不是理发师傅等你,就是你等理发师傅,有时一等就是半个小时,结果还未必满意。所以,他有一个让他自豪的绝活:自己给自己理发。

为了省钱,他还练了另一个绝活:自己缝补衣服,甚至在他81岁的时候,他仍能将手中细细的线轻松地穿进那个小小的针眼。

大家都说,老人太节俭了,节俭到让人心疼。

他病逝后,在他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褪了色的布窗帘也舍不得换。

他经常对子女说:“节俭一点,清爽一点。”

在他生前,他写到:

人生路必曲,

仍需立我志。

竭诚为国兴,

努力不为私。

他做到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