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标点符号的使用》教学设计
《标点符号的使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并能正
确改正。
2、 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3、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中考标点题考查形式及考查内容,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
辨析并改正错误用法。
2、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辨析并改正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标点符号?不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点吗?有什么希奇的呀!哎,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标点符号,有时把它悄悄移动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全反啦!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标点符号故事!
古时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一头黑发无麻子叫不大好看。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
他们把这行字念成:一头黑发,无麻子,脚不大,好看。可等到把新娘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白发,满脸麻子的大脚丑八怪(古人以脚小为美)。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一头黑发无,麻子,脚不大好看。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呢?在开心一笑的同时,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指名谈谈听故事后的体会,随机介绍标点符号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标点的要求。
明确: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三、指导学生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分类及作用。
、,;:。?!——点号:表示语句的停顿和语气
“”()《》——……•.–——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四、指导学生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
1、学生认真阅读“学案”,并将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尽量多地记忆下来。
2、进入“标点课堂”
小标点们第一天走进学校,老师让他们做一个自我介绍,但是有些标点太紧张了,把自己介绍错了,你能看出谁介绍错了吗?错在哪里?
“小逗号第一个发言:‘我用于句子中间,表示陈述语气。”顿号忍不住搭话道:“我也是句子内部停顿,我用在并列分句之间。”感叹号一听,高兴地说道:“太好了!我们都用在句子中间,我表示感叹语气。”接着发言的是破折号:“我的作用可大啦!例如我可以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还没等破折号说完,着重号便迫不及待地发言了:“外国人的名字和姓氏之间一定少不了我。’……小标点们的自我介绍还在继续着……”
学生找出文中的四处表述错误并进行改正,进一步巩固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
五、指导学生辨析并改正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
1、进入“标点诊所”
以下句子标点的使用都出现了错误,请你为它们“找出病因”并开出“处方”。
【题目】
(1)小明和小刚上学要到三、四里外的县城,他俩分别在初三一二班上课。
(2)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学校领导讨论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4)我们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5)你到哪儿去了?今天上午。
(6)“你快一点儿!”他急切地说:“我还有事呢。”
(7)小朱说:“这节课我真是大有收获”!
(8)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无数民族英雄。
(9)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
求得的妇科良药。
(10)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介绍了《围城》这部杰作
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学生四人结组,合作探究,发现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并正确改正。
后测习题:
1、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中国青年报》10月28日"社会周刊"上提出了"搞经济要不要学汉语"的问题。
D、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2、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破折号,表示行文中的解释、说明)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好。(引号,表示行文中着重指出的部分)
C、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破折号,表示行文中话题的转换)
D、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使游客对庐山云雾产生神秘感。(引号,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句子)
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5、下面文中(甲)(乙)(丙)(丁)(戊)处应依次填入的是( )
这种倾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主要就表现在商品标记和文字上(甲)明明是中国厂商自己制造的内销产品,购买者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喜欢仿造国外厂家的商标,冒充洋货(乙)或者在商标上(丙)包装上(丁)说明的图片(戊)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连一个中国字也没有。
A.冒号 句号 逗号 逗号 顿号
B.句号 逗号 顿号 顿号 "和"字
C.逗号 分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D.感叹号 句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6、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o序》) 。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 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 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8、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B、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30个人吃粥。
C、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盒纸装着的饼干。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9、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
B、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C、"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10、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浪花》诗集,内容丰富,多种多样,有气势磅礴的长篇史诗,情节跌宕的叙事诗,娓娓动听的抒情诗和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B、这使人在秘密警察监狱那种违反天理人情的残酷环境里,还想起一点人间生活――正常的那种带文明气的生活。
C、同志们来信说:"他们都很好,要留在家里的同志不要为他们担心。"
D、1919年的"五四"运动,第一次以不妥协的精神,亮出了"科学和民主"的旗帜。
11、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符号。
余先生在《彝族八卦浅探》引用文献解析汉族与彝族关系,说:①丁润生在《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写道:② 彝族的古代祖先又叫羌族,现羌族多居住在金沙江上游的岷江流域。古时曾居住在甘肃、青海及新疆等地。羌是西部的主要民族,古称西羌、西戎,故又称羌戎或氐羌。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中说:③禹兴于西羌④⑤可见炎黄及其子孙多是上古时西羌文化的继承者或其后裔⑥⑦⑧⑨余先生引用丁先生的文献,而丁先生在文中又引用司马迁的文献。
A、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B、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C、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D、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测后分析:
测后发现学生对使用标点符号有了清晰地认识了,大多人能够辨析误用的标点符号了,也不在盲目的选用标点符号了。但,仍用一些标点符号一部分学生区分不了,如逗号、分号的使用,有些学生弄不清。看来还需要多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