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8人就有1人患精神疾病,这些先兆早注意可改变走向
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据央视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相关疾病,也就是说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经历着精神疾病的折磨。
心理健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疾病的到来绝不是毫无征兆。
许多患者在确诊前经历了一段微妙而复杂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前驱期。
它是精神疾病发展的前奏,也是科学干预的黄金窗口。
然而,由于前驱期的表现往往模糊且多样化,容易被误解为普通的情绪波动或性格变化,从而被忽视。
今天,我们将揭开精神疾病前驱期的面纱,帮助您读懂这些“微妙而危险”的信号,并学会如何应对。
什么是精神疾病的前驱期?
前驱期是指精神疾病全面爆发前的一段特殊阶段。
这一时期,患者的情绪、认知、社交、行为和生理功能会发生显著但尚不典型的改变。
这些变化既不像普通的心理反应那么轻微,也未达到疾病诊断的标准,但却可能成为潜在疾病的前兆。
研究表明,许多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在确诊前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中,都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这些症状虽然难以精确识别,却为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线索。
前驱期的“隐秘语言”
精神疾病前驱期的表现多种多样,其特征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波动:
情绪的改变是前驱期的核心表现之一。
许多人会感到持久的低落、无助和绝望,对未来失去希望。
有些人可能表现为持续的紧张和焦虑,甚至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也会感到莫名的不安。
与此同时,情绪波动显著增加——患者可能因为琐事突然愤怒,或因小小的挫折而失控哭泣。
2.思维与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的变化在前驱期也很常见。
患者可能觉得思维迟缓,语言表达不清,甚至出现思路中断的现象。
他们对日常决策感到困惑,对工作或学习的专注力显著下降,甚至会出现记忆力的减退。有人描述这种状态为“脑子像被雾罩住了”,感到异常疲惫但找不到原因。
3.社交能力退化:
前驱期患者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失去热情。
他们可能开始逃避社交活动,甚至对他人的关心表现出冷漠。
4.行为和生理异常:
行为方面,患者可能变得迟缓、消极或出现不寻常的动作,比如反复检查物品或重复某些行为。
睡眠问题是前驱期的一个常见特征,包括失眠、早醒或嗜睡过多,但仍然感到疲惫。
食欲的变化也十分显著,有些患者会暴饮暴食,而有些则完全丧失进食兴趣,导致体重显著波动。
5.感知异常: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感知异常。
他们可能听到模糊的声音、看到一闪而过的影像,或者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一些患者还可能对光线、声音或气味变得异常敏感,甚至隐隐觉得有人在监视或议论自己,尽管这种感觉并不持续或强烈。
为什么了解前驱期至关重要?
前驱期是精神疾病发展的关键节点,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极大地改变疾病的走向。
首先,这一阶段是干预的黄金时间。前驱期症状虽然尚不典型,但心理功能尚未完全受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甚至阻止疾病全面爆发。研究表明,经过前驱期干预的患者,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其次,前驱期的关注可以降低疾病的长期影响。精神疾病一旦全面发作,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例如职业能力下降、家庭关系破裂甚至社会退缩。而在前驱期进行早期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减少这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最后,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前驱期干预还能够显著节省医疗资源。精神疾病的治疗成本高昂,而通过前驱期的科学管理,可以避免疾病恶化和长期治疗的需求,从而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
怀疑自己或他人处于前驱期时,该怎么办?
1. 关注异常变
敏锐地留意自己或周围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是第一步。持续的情绪低落、显著的社交退缩或不明原因的思维混乱,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信号。
2. 寻求专业帮助
精神疾病前驱期的症状并非普通的心理困扰,而需要专业的评估。及时就医,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沟通,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有助于明确问题并制定干预计划。
3. 提供支持性环境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关怀是患者恢复的重要支柱。避免指责和批评,多一些耐心和陪伴,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帮助。此外,避免酒精、烟草和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摄入,也能降低情绪波动的风险。
5. 正视心理问题,消除求助障碍
许多人因为害怕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而不敢就医,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勇敢面对问题,积极寻求帮助,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精神疾病的前驱期是一个充满隐秘信号的“关键时刻”。
它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并不是一夜之间破碎的,而是有迹可循的。
了解前驱期的特征,敏锐捕捉异常变化,并采取科学的行动,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帮助更多人守住那道心理防线。早一步关注,多一分希望!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北京日报、广东省中医院、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