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进入零点倒计时,如果与预期时间有误,主持人怎么处理?
春晚大家年年看,这台晚会时间够长,跨越了两个农历年份。
有一组数据,历年春晚时间最长的是1984年和2009年,一共280分钟,其它春晚持续时间一般在260分钟左右。
在欢歌笑语的4个多小时里,对于春晚主持人来说,最紧张和在意的时间节点是零点“倒计时”。
因为,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曾经出现过“黑色三分钟”状况。
那是在2007年春晚出现的尴尬冷场的一幕。当时,春晚进行到零点倒计时阶段,六位主持人朱军、李咏、张泽群、董卿、周涛、刘芳菲发生了忘词、抢词、口误状况,多次冷场尴尬。事件发生后,广大网友热议此事,称其为“春晚黑色三分钟”。
那次失误片段,时时警醒着央视人。央视春晚主创人员深刻反思,大家认为:
无论以往还是现在,控时都决不是某一位主持人的任务。当年的失误其实也是因为当其中一位出现疏漏时,每一位同伴都希望能够及时补台,大家的“主动”撞到了一起。
从那之后,零点前大家也都明确和遵守一个共同的“规矩”:
从倒计时一分钟左右开始,台上只有一位主要负责控时的主持人说话,最后的把控由他来完成。
2018年春晚,主要负责“零点”控时的担子落在任鲁豫身上。同伴们都能感觉到他的压力,也都做好了共同承担的准备。
直播开始, 从第一个语言类节目结束后, 主持人之间就在不断接到指示, 时长比预计要超出不少, 主持人的词压缩! 压缩! 给零点前留出余地!
可到了零点前的最后时刻, 不知道是前面的哪根松紧带紧得多了些, 计算下来, 从主持人上台到零点钟声敲响, 还有将近5分钟!
5分钟啊, 主持人之前准备了三个不同时长的零点倒计时版本,可最长的也只有3分钟,也就是说, 这时要填补2分钟的空白。
细致的沟通已经来不及了,催场的声音已经响起,五个主持人互相叮嘱的只是“不着急,悠着来, 挑气氛”,剩下的就是彼此眼神的鼓励。
他们稳稳当当走上舞台,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节奏,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话带给现场的效果放至最大化,一次次点燃现场的气氛,一次次掀起如潮的掌声,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充实着。
当距离零点还有50几秒,鲁豫开始动情地说起他准备的最后一段话时,大家都知道,“成了”!
最后把控由专人负责,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同伴可以放轻松,每个主持人必须按要求时刻准备调整自己负责的部分,包括零点前的集体串联。
所以,零点钟声敲响之前,主持人如何在直播中化解状况,也考验着一个团队的默契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