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停摆才5天,特朗普对华态度变了,希望中国能给他一个面子
谁能想到,美国政府停摆仅仅5天,局势就变得一团糟。130万军人不仅没有工资拿,连他们的家属也不得不凌晨5点去排队领救济物资。与此同时,特朗普却突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不再频繁批评,甚至开始暗示希望中国能在贸易和大豆采购方面“给个面子”。这前后不一的态度,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呢?
2025年10月1日,政府停摆的影响最先波及到了军人。许多军属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家里突然失去了收入来源,只能去社区的救济站领取米面油等物资。10月3日,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透露,得克萨斯州胡德堡附近的军人家属,天还没亮就开始排队等着领取食物,生怕迟了什么都领不到。130万军人不得不拿着“白条”上班,基本生活成了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的豆农也陷入了困境。由于大豆滞销,许多豆农都因为亏损而愁眉苦脸。根据统计,每英亩大豆的亏损大约在100到150美元之间,等于辛辛苦苦耕种了半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可能赔钱。而且,曾经支撑大豆出口的中国市场几乎“断供”了。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大豆的采购量几乎为零。
与此相对,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却因为关税较低,成功占据了中国市场。美国的大豆要缴纳23%的关税,而巴西和阿根廷仅需支付3%的关税,显然,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更容易吸引中国采购商。这一方面是美国国内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是外部压力,似乎美国的麻烦并不仅仅来自政府停摆。
就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以往,他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对中国提出尖锐批评,但政府停摆短短五天后,他的言辞变得温和,甚至暗示希望中国能够在贸易和大豆采购上“松口”,仿佛在“寻求面子”。
不仅如此,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新闻中表示,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在10月下旬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会晤,并预测两国贸易关系有望迎来“突破”。他还在讲话中提到,过去的政策带来了很多问题,似乎想将责任推给拜登政府。然而,主持人当场对他说的话表示质疑,认为这听起来像是空话。
很多人对贝森特的“破局”言论感到疑虑。要相信他的话,恐怕需要有些勇气。毕竟,2025年5月底以来,中国几乎停止了从美国购买大豆,而阿根廷和巴西却大力增加了出口,短短两天内,中国就采购了阿根廷约130万吨的大豆。美国的议员对此深感不满,甚至有些酸溜溜地批评阿根廷“背叛”了他们。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距,关键在于关税的差异。美国大豆的关税高达23%,而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则只需缴纳3%的关税。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中国方面早已明确表示,大豆采购看的是市场需求,而非“面子”,市场上有更便宜的选择,为什么要高价买美国的大豆?
因此,贝森特的“破局”言论,更多像是在安抚国内情绪,而非实际有着解决方案的表态。特朗普一方面承诺会拿出100亿美元补贴救助大豆产业,另一方面却连军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在政府停摆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本就岌岌可危,这笔补贴如何落实,恐怕是个大问题。而且,特朗普一边喊着要“节约开支”,一边又计划举办海军历史上最大的庆典,光是筹备费用就不小。许多人开始怀疑,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示好”行动,中国的态度一直相当冷静。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9月22日回应时表示,中美两国正进行沟通,虽然没有透露具体内容,但可以看出,双方的合作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非形式上的“面子”。例如,中国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大豆,而美国如果想要打破当前困境,必须通过降低关税、解决实际贸易障碍来促进出口。
从根本上讲,无论是美国的军人还是豆农,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切实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洞的言辞和推诿责任。美国要解决当前的困境,必须放下“面子”的问题,专注于如何有效解决内外部的实际困难。只有通过务实的政策来回应市场需求,才能真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