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秘AI带货“李鬼” 仿冒名人误导消费者(3)

2025-10-12 16:07:01 14阅读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各种纷杂的人工智能生成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有时难辨真假,这也给监管部门和平台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技术上的迭代升级也让这些仿冒内容的防范难度更大。过去需要一定技术门槛和成本投入的深度伪造,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不再需要长时间的深度学习和数据训练,就能在几分钟内生成逼真的仿冒内容。

平台应当扛起责任,进一步升级AI识别技术,用数字水印、区块链存证等手段增强鉴伪追溯能力,避免AI仿冒虚假信息进入传播平台。法律法规也需细化,进一步明晰标识规范、回溯机制、追责机制。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更应该守住“科技向善”的底线,不把商业利益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AI仿冒带货不仅侵犯了被仿冒人士和品牌的权利,也存在欺诈嫌疑,更触动了数字社会赖以存续的信任根基。作为消费者,我们自己当然要尽可能擦亮眼睛去甄别,对所谓“倾情奉献”的“明星代言”保持理性判断,避免掉进消费陷阱。但是靠普通消费者的识别能力来防伪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平台和相关部门扛起把关的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用系统性力量,守好“真”的边界。唯有全社会形成共同抵制AI欺诈的合力,才能以“科技”之笔,绘就“向善”未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