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中西新闻报道比较
==
本文为
word
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西新闻报道比较
(800
中西新闻报道比较
摘要:由于中西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
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重要针对中西媒体对灾难新闻的
报道,来做对比,探讨中西方新闻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关键词:灾难新闻报道
差异性
共同点
主要内容:灾难事件无论是对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报
道,灾难性报道指媒体对天灾人祸所进行的报道,这些报道由于其事发突然,
影响重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西媒介各方面的不同有所差异,有所
相同。
中西媒介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性:
、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公开性
信息发布方面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快速性和公开性。这一点西方记者向来比较注
意。西方国家非常看重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
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的异常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
一”,因此无所不能的西方记者甚至连捕风捉影的灾难也要报道出来,哪管它
仅仅只是传说呢。像美国炭疽袭击,最后就证明多是谣言或恶作剧。
中国新闻界向来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像灾难这样的“负面报道”要遵从统一口
径,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开始报道,时效性明显不强。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
大改观,以
5·12
地震为例,新华社在地震发生
18
分钟后就发布了第一条确认
地震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32
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
36
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断原有节目插播地震消息,
19
电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全
国各地媒体纷纷向灾区最前线派出得力记者。从
13
日起,四川省政府和国
务院新闻办公室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快速、及时地向国内外发布抗震救灾的
最新情况。经由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不间断的覆盖式报道,5·12
汶川地
震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和公开,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化和透明
化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