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学中文被逼疯!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看完爽了
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老外学汉语快要被逼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最难学10大语言中,汉语高居榜首,对于中国人而言说汉语就是小菜一碟,但对于老外而言汉字堪比天书。
首先,英文只有26个字母,但中文却有9万多个,常用汉字3500个,而且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结构,笔画多的汉字结构更是复杂,一个饕餮就能难倒一大批外国人,再来一个biangbiang面的biang,连中国人都束手无策。
其次,英语没有声调,汉语却有4个声调,而且不同声调的词意思完全不同,比如妈、麻、马、骂,还有老外表示,自己在学习问的时候,和别人交谈却读成了吻,差点当场挨一个大比兜,中文语义非常多变,比如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同样的表达,一个是穿的少,一个是穿的多,我想我是时候和你再见了,和我想我是时候和你再见了,一个是道别,一个是重逢。
更离谱的是汉语还有很多多音字,不同发音意思也不同,比如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人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今天下雨,我骑车差一点摔倒,还好我一把把把把住了,同一个发音有无数个不同的字。
老外学中文到底有多难?老外在翻译软件输入zhishi的拼音,翻译成英文竟然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这谁顶得住啊,不同的字意思却相近,比如二百五和笨蛋,五十万和间谍,老外看了直接一脸懵,二百五和五十万不是数字吗?前者是俗语,形容傻傻的、行事莽撞的人,后者是网络热梗,原本是指举报境外间谍,最高可以获得50万奖金,后来代指间谍,没有点在中国的生活经验,老外还真搞不明白。
中文很多字外形非常相似,比如己和已、荼和茶、日和曰、免和兔,孓孑(jiejue)子等等,写的时候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就成了错别字,发音相似的一句话,意思大相径庭,最经典的就是绕口令,湖南人最怕刘奶奶找牛奶奶买牛奶,四川人最怕四十四个石狮子,老外听了更是直接一连懵逼。
进阶版中文还包括成语、诗词、文言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外内心OS:这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啊,就算老外成功跳过这一环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学会了普通话,和中国人对话还是有可能遇到新的难题,那就是方言,比如上海话、广东话,闽南语、湘乡话,还有的地方十里不同音,最后我们再了解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学英语?部分家长呼吁取消英语,真的合理吗?支持取消英语必修课的人认为,1、普通人不出国,或者不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一辈子都可能用不上英语,学英语花费的时间太长,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部分家长还会额外给孩子报英语辅导班,加重孩子负担,现在科技发达,遇到需要翻译的情况,可以直接使用软件翻译,英语只要基本够用就行。
还有英语老师表示应试教育之下,死记硬背和刷题,违背了将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初衷,很多人即使会做题却不会开口说,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初教育部,要把英语纳入必修课,在高考中还要占据150分的高分呢?最主要还是为了和国际接轨。
在1949-1960年,中苏关系好的时候,俄语是我国的第一外语,而到了1960年才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且当时欧美等国家科技水平,远远领先我国,各种学术交流、科技文献、编程语言,用的都是英语,理工科的学生学好英语,有助于本专业的学习。
而且阅读英文文献时,有很多逻辑复杂的锯子,很难翻译成中文,要么就是翻译过来容易有歧义,现代有翻译软件翻译也不一定准确,而且学习英语还能拥有更多工作机会,不过未来教育改革更侧重于因材施教,还有有可能降低英语在高考中分数占比的,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