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百岁生日|“学无止境!”细数杨振宁在浙江的脚步,曾为钱江晚报读者题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整合报道
9月22日~2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
从少时在清华园的生活,到西南联大的岁月,再到在美国的治学经历,以及2003年后回到清华居住的生活,杨振宁先生曾说,“我的一生可以算做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
在杨振宁先生这100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中,他多次踏上浙江访问、讲学、演讲和旅行,并为西湖大学的成立运作贡献自己的巨擎之力。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别整理了一份杨振宁先生与浙江的情缘故事。以此祝福杨振宁先生期颐之年松柏长青、福寿康宁。
>>>>1997年9月 海宁
和金庸共同观看钱塘江大潮
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描绘海宁潮的字句:
“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
当时,杨振宁和回乡的金庸一起在海宁盐官观潮。据说,杨振宁很爱读金庸的作品,他的床头经常放着一套金庸的小说。
>>>>2014年4月14日 杭州
做客浙江大学理学大讲坛发表演讲
2014年4月14日下午,500多位浙江大学各个年级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们,挤满了只能容纳400人的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吸引到全场目光和相机的,是台上已经93岁的杨振宁。
当天是浙江大学第19期的理学大讲坛,杨振宁先生演讲的主题是《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原本计划1个多小时的讲座,因为同学们的热情,杨振宁足足讲了2个小时。跟随采访的钱江晚报·小时记者张苗记录了当时杨振宁演讲现场的一些细节。
两小时演讲没喝一口水
“学无止境”书赠读者
说起来,这场讲座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安排好了。
“当时和杨先生通了几十封信,他终于答应来我们学校做讲座。”作为理学大讲堂的坛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和杨振宁经过多次书面交流,原本确定了2013年4月5日的讲座日期,可是很不巧,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让杨老先生推迟了这次行程,“还记得他给我打电话请假的情景,声音洪亮清晰,正好是课间,同学们都听见了。”
迟到一年的讲座终于成行。原本安排在下午4点开始的讲座,3点半开始,会议中心的门口就排起了两条队伍。没拿到票的同学们早早来这里排队,想在演讲开始时占到一个角度不错的位子。
2014年4月14日,也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诞辰118年的日子,从杨振宁的讲座内容里就能看出,作为数学家的父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93岁的杨振宁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说话时中气很足,口齿清晰,语速也有些快,回忆起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来有条不紊。在近2个小时的讲座中,杨老先生甚至连面前的水都没有喝上一口,足见体力之好。
演讲结束后,杨老先生特地为钱江晚报读者题字“学无止境”。杨振宁题字的时候,速度就没有说话时那么快了,拿着马克笔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
杨振宁先生特地为钱江晚报读者题字。 董旭明摄推荐读一读《神秘的宇宙》
八条经验和大家分享
“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The Mysterious Universe》。”刚开讲,杨振宁就为大家介绍了一本书,“这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书,中文名字叫做《神秘的宇宙》。”
书里介绍了20世纪初物理学观念上的大革命,“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也正是这本书,对杨振宁日后钻研物理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37年,战争让家人和杨振宁颠沛流离。没有读过高三的杨振宁开始准备考试读大学,从没接触过物理的他借了一本物理教材书在家里闭关学习。杨振宁一直不明白为何圆在旋转之时,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整整想了两天,最终搞懂了向量的重要性。
“为什么书中写着圆旋转力量会向着圆心?我的直觉说那是不对的!”这样的直觉让杨振宁花了更长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直到他最终搞懂了,自己的直觉错了。
“直觉和书本知识有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这是杨振宁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为大家总结出来的一句金玉良言。
接着,杨振宁拿出了一张自己当年的高考证上的照片。照片在屏幕上只出现了短短5秒钟,英气逼人的小伙儿一下子引爆了会场气氛,笑声四起,现场“咔嚓”声不断。
杨振宁告诉同学们,在他这一生的学习和研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学习和研究都进入了不同的阶段,他着重总结了八条经验和大家分享:
1、直觉和书本知识有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2、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
3、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
4、己找理论题目;
5、研究生找题目感到沮丧是极普遍的现象;
6、兴趣—准备—突破;
7、有好想法不要轻易放弃;
8、要解决基本问题。
“希望大家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杨振宁用这句话作为讲座的结尾。
接着就是同学们的提问时间。原本15分钟的提问,也因为同学们的热情延长到了半小时。
“我已经读到医学博士了,但是发现我的兴趣在物理学,还能改行吗?”最后的一位提问者刚问完问题,全场同学都笑了。
“我觉得你走的路非常好。”杨振宁是唯一一个没有笑出声的人,“医学和物理学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继续发展的方向。”
最爱吃虾仁、西湖莼菜汤和毛笋
翁帆留出半天时间出去购物
演讲结束,杨振宁一行在浙大的食堂用了晚饭。
在餐桌上,杨振宁没有挑食,每道菜都夹了几筷子,他最爱吃的,是虾仁、西湖莼菜汤和毛笋。
在杨振宁过去出席的几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他的夫人翁帆陪伴一旁。这一次,我们在人群里找了半天也没看到翁帆,“这次杨先生也是携夫人翁帆来的,但明天要离开杭州,下午她出去购物了。”理学大讲堂坛主蔡天新为大家揭秘。
第二天,杨振宁一行离开杭州。“来过浙大很多次,下次还要来讲座。”当时,杨振宁很期待。
>>>>2014年4月12日 海宁
出席査济民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