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掌蓝军面临四大挑战
东南网10月20日报道(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登上了她政治生涯的新高点。她以“世代交替”的口号赢得了年轻党员的支持,因为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人都是中国人”而获得多数党员力挺。
对郑丽文而言,当选国民党主席并不是结束,而是一场“求新”与“守旧”的暗战才刚刚开始。她上任之后,面临如何促成党内团结、如何加速年轻化改革、如何深化两岸交流融合、如何“蓝白合”打赢2026年和2028年两场“大选”等四大挑战。每一个挑战都如一座大山,郑丽文都必须以坚定的步伐去翻越。
党内团结
赵少康等人唱衰郑丽文需安抚以避免分裂
这次选举本该是国民党常规换帅,然而,“非典型”的郑丽文当选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有舆论形容,郑丽文接掌党机器,对国民党而言宛如八级强震,党内有人错愕,有人茫然,有人慌乱。
郑丽文在六人竞争中以过半得票率逆袭成功,本质是国民党基层对现状不满的集中投射。正如绿营人士游盈隆所形容:“多数国民党党员求新求变。”
但“世代交替”却让这次选战成为最激烈的一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杀到“刀刀见骨”,扩大了党内裂痕,因此,如何促成选后团结,避免分裂,是郑丽文能否坐稳党主席大位的第一道坎。
尽管主要竞争对手郝龙斌表态“团结起来,支持新任党主席”,现任党主席朱立伦也承诺会协助促成团结,喊话“需要帮忙的我一定全力”,但党内仍有不少人不愿接受选举结果,仍在质疑甚至是唱衰郑丽文。
以最卖力支持郝龙斌的赵少康为例。他昨天写下《党主席选后看法》一文,酸言酸语表示,“新任主席只要稳住当前局势,千万别出花样扯后腿”;还说什么“新任党主席必须非常努力加大改革力道,降低、消除‘亲中’力量,否则会‘令不出党中央’”。他还以嘲讽的语气说,这次投票率39%,是直选以来次低,郑丽文当选党主席得票数65122票,是历来最低,显示党员参与度不高。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次选举,多数现任国民党籍县市长与地方派系是支持郝龙斌的,他们也是党内具有实力与资源的政治势力。因此,郑丽文的当务之急,是放下身段保持沟通,通过权力平衡、资源分享来避免分裂。这次选举最早且公开喊出“世代交替”“老人交棒”的马英九,在郑丽文胜选之后用“同行致远”四个字表达期许,期望她能促成党内团结。
郑丽文18日晚发表当选感言。针对媒体提问“是否会担心指挥不动党机器,令不出党中央”,她说,这个问题在国民党内并不存在,外界想看的宫斗剧与勾心斗角,未来都不会发生。
两岸政策
“深蓝”路线遭质疑 蓝军应走出民进党式“民意陷阱”
在两岸政策上的鲜明态度,是此次郑丽文胜选的重要原因。
她在竞选过程中,主张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大力推动两岸交流对话,提出“两岸同属一中、‘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的论述,强调两岸应和解合作,开创“百年和平基业”。她认为应延续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主张的两岸和平路线,展开国共两党对话。她痛斥“台独”为“法理不通的死胡同”和“政治骗局”,甚至公开表示“不敢认同中国人就去民进党”,推动摆脱“国民党跟拜民进党”的质疑。
她的这些主张,被竞争对手认为是“深蓝”路线,也被认为是“最统”参选人。
尽管郑丽文胜选,但党内仍有人对她的两岸政策“不放心”,希望她走回所谓“中间路线”“务实路线”。
比如,朱立伦嫡系人马凌涛就公开放话称:“新主席若不走‘中间蓝’,拥抱社会民意,会是最弱势主席。”台中市长卢秀燕的嫡系民代黄健豪选后也说:“希望新主席依多数民意,赢回中间选民。”台南国民党籍所谓“本土派”民代蔡育辉摊牌说:“郑丽文若继续‘亲中’路线,我想离开国民党。”
事实上,选举结果证明,郑丽文的两岸政策立场不仅符合两岸发展的方向,也让她赢得了更多国民党党员的支持。对她两岸政策立场存疑虑的政治势力,反映的是国民党长期被民进党所定义的“主流民意”牵着鼻子走,而无力引领真正的岛内主流民意。
民进党执政多年来,通过教育、媒体,将“抗中”“拒统”包装成所谓“台湾主流民意”。在这种语境下,任何强调“两岸同属一中”“深化两岸融合”的声音,都会被打成“卖台”;相反,“不统不独”“维持现状”反而成了“安全牌”。
郑丽文当选,是国民党基层对变革的呐喊。她能否带领国民党走出“民进党式民意”的陷阱,关键不在妥协,而在找到一条既能回应基层求变、又能坚守“两岸同属一中”核心价值的新路径,聚同化异,引导真正的岛内主流民意。马英九期许郑丽文能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台独”,用意甚深。
郑丽文在胜选感言中则提出三大原则:第一,绝不让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第二,绝不让台湾沦为地缘政治牺牲品;第三,国民党要担起责任为区域和平做和平缔造者,让台海安全、社会安定。这显示她可能修正国民党“亲美”路线。
年轻化改革
65岁以上党员占比66.5% 能否实现年轻化有4项指标
关于年轻化改革,国民党喊了很多年,但有如牛步,进度缓慢。
国民党中央日前公布数据显示,这次党主席有选举权的党员数为331410人,其中65岁以上党员逾22万人,占比约66.5%。“太老了!”这是外界对国民党的刻板印象,不仅是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吸引不了年轻人,连领导层也是偏老,这是73岁的郝龙斌最后在“世代交替”的呼声中落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事实上,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应党内对年轻化改革的强烈呐喊。台媒“Yahoo奇摩”18日起针对“对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的看法”一题进行网络投票,高达75.1%的网友表示满意。
而在这些年全台性选举中,一般预估,国民党只能获得约15%左右的年轻选票,其他则由民进党与民众党瓜分。
为了推动年轻化,郑丽文选战过程中主打“世代交替”,强调青壮世代接班;承诺若当选党主席,将推动“新人新政”,使国民党脱胎换骨,积极争取40岁以下年轻选民认同。她承诺未来党内选举提名制度将诉诸公平公开,提名应接地气,优先考量现任者与具潜力新人,确保制度受到尊重。
当选之后,郑丽文未来如何兑现年轻化改革承诺?如何让党内权力结构向青壮世代倾斜?可从四个方面观察:一是党内一级主管人事任免,年轻人占比多少?如何进行“老干新枝”的人事搭配?二是明年“九合一”选举,县市长及议员、村里长提名,候选人有多少年轻人?三是2028年“区域立委”与“不分区立委”提名,候选人中有多少年轻人?四是国民党政策制定与论述,是否切合年轻人需求与口味? 如果年轻化改革推进顺利,能“抢食”更多年轻选票,将会扩大国民党2026年与2028年选举的赢面。
两场选战“蓝白合”
避免重蹈2024年覆辙2026礼让换2028胜选?
郑丽文党主席任内最重要的两项目标,是2026年“九合一”选举以及2028年“大选”。而以目前岛内选民结构看,如果没有“蓝白合”,国民党要靠自己单独打败民进党,进而实现“重返执政”,依然有相当难度。
因此,郑丽文上任之后,需要尽快明确蓝白关系定位、合作路径、共同愿景,并通过务实、具体的协调合作方案,让2026年与2028年两场选举真正实现“蓝白合”,避免重蹈2024年选前功亏一篑的覆辙。
一个好的现象是,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台湾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第一时间表达祝贺,并强调“蓝白合”与“不该分裂”的善意,呼吁“在野”阵营“携手合作,共筑理性监督与‘联合治理’的新格局”。
而且,民众党已经就“蓝白合”展开内部实际作业。黄国昌坦言,18日晚与该党创党主席柯文哲一起,双方针对“蓝白合”的理念、架构与具体步骤进行了长谈,希望未来能推动“联合内阁”。
对于国民党与郑丽文来说,推动“蓝白合”的难度,是如何在“党内利益最大化”以及“在野联合拉下民进党”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2026年“适当妥协”,以换取民众党2028年全力支持“蓝白合”,协助国民党“重返执政”。
在这次党主席选举中,郑丽文已经抛出2026年“九合一”选举“该让就让,但不能整碗捧去”的说法,被解读为向民众党释出最大善意,以换取2028年“蓝白合”胜选。不过,这一主张遭国民党人士质疑后,郑丽文则强调新北市是全台最大票仓,黄国昌已表态参选市长,国民党必须推出候选人出战。
郑丽文也强调,“蓝白合”是国民党内高度共识,但她设下“蓝白合”的前提,是为了2028“大选”政党轮替,国民党愿以最大诚意推动“在野”整合,实现“1+1大于2”,但不代表依赖民众党,而是要“确保2028年能够下架赖清德”。
这被台媒解读为郑丽文有“蓝白合”初步方案,即国民党2026年“九合一”选举妥协让步,换取2028年“蓝白合”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