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来临 警惕“温暖”陷阱 识破常见骗局

2025-10-20 17:01:53 6阅读

供暖季来临警惕温暖陷阱!随着供暖季临近,一些地区出现了借供暖之名设局的诈骗案件。网上流传的供暖设备错误维护方法不仅误导公众,导致供暖效率降低,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揭露了常见诈骗手段,并明确了科学采暖方法,助力公众舒心享受温暖冬日。

警惕三类“温暖”陷阱。首先是“代缴采暖费”暗藏风险:网上“打折代缴采暖费”的信息实为诈骗。不法分子收取用户“低价采暖费”后,使用非法途径进行“充值”,看似“缴费成功”,实际上掩饰、隐瞒非法资金的来源与性质,此类行为可能涉嫌洗钱等刑事犯罪。其次是上门服务的“热心人”:骗子冒充供热或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以“上门安全检查”“强制更换阀门”为由骗取高额维修费。最后是精准诈骗的“补贴”电话:骗子冒充社区或供热公司工作人员,以领取“取暖补贴”为由索要用户的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多地供热办已声明,此类补贴政策会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发布。

防骗需牢记三点。首先认准官方缴费渠道:务必通过正规渠道缴纳采暖费,对“打折代缴采暖费”的诱惑保持高度警惕,远离诈骗陷阱,避免财产损失。其次主动核实身份信息:如遇上门服务的供暖检修人员,应主动查验其佩戴的实名制工作证,并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其身份与派遣任务,确认无误后再配合工作。最后留存凭证防纠纷:妥善保存电子或纸质缴费凭证,一旦出现供暖问题或缴费异常,可及时出示凭证作为依据,同时拨打官方热线咨询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扫除采暖误区,让温暖更高效。暖气里的水不能用,因为其中添加了火碱、栲胶、磷酸钠等软化水处理药剂,即使用于洗菜、拖地也可能对人体和物品造成损害。暖气不热时不要放水,私自放水会打破管道压力平衡,导致系统抽走热水、补进冷水,反而让自家和邻居家的暖气都越来越凉。暖气片上晾衣物不可取,这种做法不仅为细菌、霉菌提供了温床,还会阻碍暖气散热,徒增能耗,甚至存在引燃衣物的消防隐患。暖气片越烫手,室内不一定越暖和,室内温度受建筑保温、门窗密封性、暖气片效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室内温度低很可能是房屋密封性差导致热量流失。

供暖安全无小事,多一份警惕就能筑牢防线,多一点了解就能避开陷阱。希望广大用户能够远离风险、识破误区,共同度过一个温暖无忧的冬季。供暖季来临警惕温暖陷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