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上涨,男子网购的50克金条订单被拦截取消,平台仅赔偿200元
近日,郑先生在某平台买了金条,第二天发现黄金涨价去看物流,发现已经从北京到深圳,但是显示取消。买家联系商家说是平台取消的,无奈又联系平台说是系统拦截,客服推来推去就是不解决,最后到了时间把钱给退了,现在去看订单直接看不到了。
郑先生告诉记者,10月10日,他在某平台一家首饰官方旗舰店以900.3元的克价购买了一块50克的金条,共支付了45015元。由于当时金价有所上涨,郑先生在没收到货的情况下,提前以最新的市价将这块金条卖出。然而10月11日下午,正当订单显示“派送中”时,郑先生突然发现订单状态显示为“已取消”。
“我首先联系了商家客服,商家回应称自己没有权限取消订单,需联系平台的客服问下情况。”郑先生说,他随即去咨询了平台客服,对方表示郑先生的订单“被系统拦截了”,并告知郑先生:系统会根据下单行为、收货信息、账号、购物历史行为综合判定订单情况,若需要购买的商品/服务等数量超过正常生活消费需求,会损害普通用户利益,订单可能会被系统拦截/取消。客服建议郑先生换个时间段或更换账号再次尝试。郑先生表示,他是正常下单,只是在下单后将地址从北京改到深圳。
从10月11日至10月13日,郑先生多次联系平台客服,要求恢复订单,解决配送问题,客服一直表示会有专员跟进处理,请郑先生耐心等待。然而,配送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更令郑先生感到心寒的是,平台在取消订单后,竟将该订单记录从他的购买历史中彻底删除。郑先生表示,幸好自己留有截图,否则这笔订单就可能“像没发生过一样”。10月14日,因超时原因,钱款又返回了郑先生账户。后来,平台客服致电了郑先生,称可以给他200元的补偿。
郑先生解释说,由于他事先已将未到手的金条卖出,在订单被取消后,他被迫以约940元/克的价格重新购入。郑先生说,他现在提出的诉求是赔偿2000元,说明拦截原因,还有解释为什么要删除订单。
10月17日,记者针对郑先生的遭遇电话联系了平台方,可客服人员表示,这件事只能买家本人来咨询沟通,记者就是提供了订单号也无法给予答复。
记者注意到,郑先生在此事发到社交媒体吐槽时,有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了一样的情况,正在投诉中。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买白银也遇到过这样的,平台和商家“联手”,只要涨价就不发货。“我当时买了耳钉,后面涨价了,不给发,投诉后直接上演了一场订单消失术,没保存记录,最后不了了之!”还有网友称。
记者注意到,金价大幅上涨期间,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过购买黄金后商家不予发货的情况。
一位受访者向记者介绍,自己在某电商直播平台购买了50克的投资金条,前一天商家还承诺马上发货,后一天平台却按照商家的投诉将订单判定为频繁发起退款的异常单,“我从来没有申请过退款,金价涨了商家不发货,没有任何契约精神。”
另一位受访者张女士在同一家店铺有着相同遭遇,她问道:“如果金价下跌了,商家还会不发货吗?”在消费者采取与平台协商、网络发帖、12315投诉等多种维权手段后,该店铺于4月18日将“异常订单”予以发货,此时,距离两笔订单的预售期限截止已过去一周。
网友表示,订单记录不在了,细思极恐!
金价上涨后线上金店拒发货
律师:消费者可要求补偿金价差额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表示,线上订单提交成功意味着合同已经成立,如果商家没有按照约定发货,属于违约行为,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
岳屾山指出,如果商家故意根据黄金的走势来决定是否发货,金价下跌就发货,金价上涨就不发货,其实是一种违背诚信原则的经营行为,相关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据此进行调查和处理。
黄金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产品是否并不适合进行预售?岳屾山认为应该对此作出限制:“涉及长时间的预售期,要么消费者受损,要么消费者受益,把黄金的买卖做成了炒期货,而从事金融产品交易是需要资质的,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
岳屾山还呼吁有关部门和平台制定更加细致的规则,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惩处。“网络购物有时是小额交易,但消费者维权成本很高,为了几十几百元是不是要去打官司?我们的思路应该是通过增加商家的违法成本来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岳屾山说。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扬子晚报 、逐浪新闻 、央视新闻、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