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与电视赛跑 - 精华区 - 北大校友(PKUER)版 - 北大未名BBS

2025-10-21 02:03:58 7阅读

发信人: yuaneleventh (恭喜发财), 信区: PKUSchoolFellow

标  题: 张泉灵与电视赛跑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6月01日20:53:05 星期五) , 站内信件

东方时空8位主持人,有三位北大人:

张泉灵(北大德语)、张羽(北大国关)、方静(北大社会学)。

2001年6月1日 03:09

15分钟闯过直播心理关

新版《东方时空》的8位主持人分两组“倒班”,每组4个人。“我所在的那个组是从11月27

日《东方时空》改版开始值的班,两个星期轮换一次。”

张泉灵坦诚地告诉记者:“直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恐怖’。没直播前,我老是想说

错了、想不起词来怎么办?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但真的‘死到临头’坐下来,我才发现,

直播其实就是过一个心理关。”但张泉灵也承认,第一天镜头刚打开的时候,她的确有些紧

张,“15分钟以后我就完全放松了,从此,再没紧张过。我觉得主持直播节目要在思想上警

惕,心理上千万要放松,毕竟我也是有过两年主持经验的人嘛。”

显然,作为名牌栏目《东方时空》的主持人仅仅学会“放松”是不够的。“许多先进国家的

名主持人,大多有10年以上的记者经验,才算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境界。记者最终目的是接触

社会的真实生活,掌握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判断,然后把事实拿到阳光下晾晒。所以,主持

人要有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决不仅仅是书本上学到的那点知识,也不是靠别人教的,而是

用自己的双眼看到的。我这个年龄现在就能坐在《东方时空》主持人的位置,是因为中国的

电视新闻还是个年轻的事业,只能说是自己的机遇好。我相信,10年后决不会再允许我这种

经验不够丰富的人做这么重要栏目的主持人了。”看来,张泉灵是个清醒的、有自知之明的

人。

种子,等待雨露滋润

在北大读德语的张泉灵能有今天,缘于上大三时央视与北大合作搞一部《中华文明之光》的

电视系列片,央视当时希望找一名北大的学生来主持。张泉灵从小就是文艺骨干,学过舞蹈

、话剧、绘画,当过校广播站的“头儿”,几经周折,她终于拿起话筒站在了摄像机前。拍

外景时,张泉灵只觉得主持人这行挺有意思的,敦煌、拉萨等神秘的地方跑了个遍,玩乐挺

知足的。等坐进演播室,灯光齐刷刷地亮起来的一瞬间,张泉灵才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今后若是能过上这种“闪亮的日子”就好了。但当时只是一个理想,张泉灵并没有认真去想

该怎样实现它。

既然种子埋下了,就只等甘露的滋润了。

大学毕业那年,张泉灵早早就找好了工作,是某集团的德语翻译。回上海探亲的时候,朋友

来电话说,央视开始在社会上招聘了。这时,张泉灵才知道自己对主持人这个职业是多么地

渴望,于是毫不犹豫地坐飞机飞回了北京。“《中华文明之光》是海外中心拍的,我就报了

‘海外’。那次考试题有些怪怪的,净是些天文、地理方面的杂题,好像与电视关系不太大

似的。”从小喜欢读杂书的张泉灵“拣了个大便宜”,顺利进入央视海外中心《中国报道》

栏目组。

张泉灵压根没学过新闻,连编辑机都不会用。“好在电视是个入门很快的职业,但要做到完

美,能创新,就比登天都难了。”聪明的张泉灵对此感触颇深。刚工作时,张泉灵任出镜记

者,“我可能有一种天生的潜质,镜头前挺自然、干练、洒脱。我还是中心最高产的记者,

一个月最多做过6部片子呢。”

一年后,《中国报道》要扩版,节目由原来的每天15分钟扩为30分钟。“中心认为我还不错

,就让我去试。”张泉灵特别矛盾,当时她是负责改版样片的制作。“尽管做主持人是我梦

寐以求的,但我还是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那时,张泉灵接触

电视的时间的确短了些,人也比较“嫩”。“如果第一次试镜不行,那今后当主持人就难了

。因为你在领导的印象里会被定位在‘不行的那种’。”可领导却一再积极地坚持,并保证

“不会影响你今后的前途”。张泉灵试着做了一期节目的样片,“正好是6月份,我就讲了当

时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位副台长看完样片后评价说,“这个女孩如果事先准备很

充分,那就说明她的表演能力不错。如果是即兴的采访,那就意味着她的采访能力比较强。

张泉灵充满感激地说:“他们能容忍一个没有什么演播室经验的人去做《中国报道》这样有

深度的新闻访谈节目,胆子的确大了点。”

《中国报道》每天要求主持人与嘉宾谈一个当天发生的事件或话题。“嘉宾都是各方面的专

家,这等于每天可以学到一个新的东西,但主持人要做到外行认为你是内行,内行认为你不

外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渐渐地,张泉灵发现社会当中有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现象来解释,便开始萌发了学习《经

济学原理》的念头。“我是一个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特别肯花力气的人。”从此,张泉灵便

试着做每章后面的作业题,然后,请来做节目的嘉宾帮忙批改作业。“那些专家对我自学的

帮忙太大了,他们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路和观点。”张泉灵凭着自己执著的毅力,仅用4个月的

时间,学完了大学经济专业四年的课程。“刨根问底”与急中生智

“刨根问底”不仅体现在张泉灵的学习上,在主持节目中也如此。在做一个关于“医疗改革

”的片子时,张泉灵找到一个“倒药”的朋友,死缠烂打了3天,每天请人家吃饭,不断拿话

套人家,那人说,“我算是服了你了。干脆全告诉你吧,但你不能把我‘卖’了。不然,我

在圈里没法混了。”于是,千恩万谢的张泉灵从中了解到,回扣是怎么出账的,医生的回扣

是多少,同类药品到底有多少个虚价,药贩子到底挣到多大的利润等等。张泉灵到卫生部医

改司采访时,医改司的有关人士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张泉灵还给记者讲了个她特得意的一次采访。“北大百年校庆时,有一场100个世界著名大学

的校长的演讲。我当时觉得做个15分钟的片子很简单嘛,可我一到礼堂马上就傻眼了,因为

我忽略了一个细节,那些校长的演讲全部用英文,而《中国报道》是个中文节目,一上午我

都心不在焉地听他们的演讲,心里一股劲地着急。算是急中生智吧,我突然联想到我国即将

开始大学合并,那么是不是最大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是不是合并起来的就是一所一流的

大学,中国除了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学,是不是更需要一些专科学校,这一连串问题汇成了一

个鲜明的主题。我就利用会间开始逐个采访,虽然问题是即兴的,时间也很仓促,但节目播

出后在社会上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那次采访,我知道自己长大了,也深深被自己的职

业感动了。”

采访结束后,张泉灵说过的一句话在我耳边回响:“中国的电视事业正年轻,我也正年轻,

我要尽全力与电视赛跑,只有当我与电视同岁时,自己才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才有资格做

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张泉灵够自信的吧?

--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