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季报”成绩与信号 稳中有进态势延续
中国经济“三季报”20日最新出炉: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8%。
这些重要数据背后透出了哪些信号?
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达39679亿元,同比多增1368亿元。对中国这样超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稳定发展已属不易,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背景下仍体现了坚强韧性,则更显可贵。
就业物价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上涨1.0%,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
国际收支方面,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放眼全球,5.2%的经济增长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尽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但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没有变。从增长水平看,我国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水平仍明显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方位扩大内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前三季度,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消费市场实现稳定增长。今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四批向地方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