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美校园育时代新人 以无声之教谱写卓越华章——兰州大学五年发展成就重点报道(六)

2025-10-21 18:03:59 6阅读

从榆中校区鳞次栉比的学科组团勾勒出的校园新天际线,到智慧化服务网络织就的便捷生活圈;从设施精良的教学楼实验室里迸发的科研活力,到温馨宜居的师生公寓中流淌的人文温度……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兰州大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双一流”建设航向,将“大美校园”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以硬件升级夯实基础、以服务提质传递温度、以智慧赋能激发活力、以文化铸魂涵养品格,在条件保障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

以奋进之美绘蓝图,夯实办学育人根基

“做全做强榆中校区,做精做优城关校区”战略定位背后,是兰州大学破解多校区办学资源不均、基础设施滞后瓶颈的坚定决心。

“以前文科学院分散在不同校区,跨学科讨论得来回跑,现在组团内就有不同研究方向的团队,合作效率一下子提上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睿,道出了学科空间“抱团集聚”的实效。

五年来,学校紧盯教学科研需求与师生生活期盼,推动重大建设项目从“单点突破”转向“集群落地”,累计建成交付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让校园功能与环境品质同步焕新。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

第二教学楼、第二实验楼相继投用,智慧黑板、互动投影等新型设备,有效适配“翻转课堂”“小组研讨”等现代教学模式。人文社科组团I、工程科学组团I完成搬迁,7个学院实现学科空间集中布局。1-6号研究生公寓、南区生活中心同步落地,餐饮、购物、休闲功能一体化集成,学生居住生活体验显著提升。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

榆中校区人文社科组团Ⅱ、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库项目、生态草业组团、7-8号研究生公寓及城关校区9号学生公寓、生命与医学科研楼等项目加速推进,总建筑面积超41万平方米,为未来学科扩容与人才培养预留充足空间。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

站在榆中校区北侧的开阔地带,基建处工作人员拿着图纸兴致勃勃地介绍:“这片约1650亩的拓展用地,已完成概念方案编制及专家评审,未来将通过校地企联动模式共建重大科研平台,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而在200多公里之外的甘南合作站,生态学教授马妙君正带领学生调试设备:“以前租用的草地不稳定,仪器搬来搬去,数据连续性受影响。现在有了新建台站,我们能开展长周期监测,这对研究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这是野外观测平台建设的生动缩影——学校扎实推进生态学、草学等学科的野外科研基地布局,已完成张掖甘州站、甘南合作站等6个野外观测台站539亩土地的报批与权证办理,新建台站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

这些分布在河西走廊、甘南草原、黄土高原的“野外实验室”,已成为科研团队的“第二课堂”。每一个台站都是兰大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前沿哨点”。

“以前楼内有个别空间闲置,现在改造成共享自习室,再也不用早起抢图书馆座位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彭曦的话,反映了校院两级“盘活存量、提质增效”理念的成效。

五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既有空间升级改造,创新盘活10余处公共区域及地下空间,打造集自习研讨、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共享空间;完成教学楼桌椅更换、体育场地照明升级等环境提升项目,让“老空间”焕发“新活力”。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为实现资源科学配置,学校着力构建“制度+技术”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出台《兰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开发公用房有偿使用核算信息化模块,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各单位合理腾退闲置空间。以往“一间办公室闲置半年”的现象大幅减少,每一寸空间都用在“刀刃上”。

以明德之美优服务,厚植校园人文情怀

“住得舒心、吃得放心、行得顺心、服务贴心”,不仅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期盼,更是学校坚守“以师生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学校通过织密住房保障网、做优后勤服务链、破解民生难题,让管理服务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彰显立德树人的“厚度”与“温度”。

“回国时,学校已经把周转公寓收拾好了,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孩子入学、家属就医的事也有人帮忙协调,我能立刻投入科研工作。”化学化工学院引进教授王刚伟的心声,道出了学校对人才的贴心保障。

五年来,学校紧扣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的住房保障格局,让“安居”赋能“乐业”。

校内方面,学校累计维修改造107套人才周转公寓、43套萃英博士后公寓,按“拎包入住”标准配置家具家电;盘活116套毛坯教工公寓,分批次升级榆中校区教工公寓;推进24个老旧单元加装电梯、31栋住宅楼改造,惠及1751户家庭。曾经斑驳的楼道变得整洁明亮,爬楼难的老人如今轻松出行,老旧小区摇身变成“舒心家园”。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

校外方面,学校主动“搭桥梁”,积极对接兰州市政府争取140套人才公寓,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协助办理落户、社保转接,协调子女入学问题。

同时,持续改善附属学校及幼儿园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附属学校连续4年荣获“兰州市小学教育质量优秀奖”,幼儿园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从工作到生活、从个人到家庭提供全链条保障,真正让人才“放下牵挂、安心创业”。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

五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生住宿需求放在心上,推动宿舍从单纯住宿空间向多元生活家园转变。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2级同学张继文深有感触:“楼道里的直饮水机刷脸就能接热水,楼下的自助洗衣机随时能用,快递点、小超市几步路就到。偶尔想煮点面条,公共厨房还提供锅具和灶台。现在回宿舍就像回‘小家’一样!”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

大规模更换本科生公寓老旧家具,为每栋公寓配备直饮水机、自助洗衣机,设立无障碍宿舍、缝补小屋和家长接待室,切实关照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在部分公寓试点启用公共厨房、共享健身房、便民超市和快递服务点,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满足日常需求;有序推进医学生住宿“6人间变4人间”,让住宿环境更宽敞舒适。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

五年来,从“舌尖上的安全”到“出行中的便利”,从“日常里的周到”到“细节处的关怀”,学校以“钉钉子”精神把后勤服务的每一件事做实做细,让校园生活更有质感、更有幸福感。

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餐饮服务上,安全与美味兼顾。专家楼、紫芝苑餐厅相继建成启用,新竹苑食堂后厨环境全面升级,榆中校区中央厨房构建起“集中加工—统一配送—全程监管”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明厨亮灶”实时监控、快检实验室精准筛查、色标管理规范操作,严守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同时推出深夜夜宵、定制月饼等特色服务,举办“高校美食进校园”活动,让师生足不出校就能尝遍各地风味。

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出行保障上,便捷与惠民同行。校内投放1000辆共享单车、280辆电动助力车,增设187个电动车充电桩、33个汽车充电桩,彻底解决师生“上课赶时间、充电四处找”的难题。校外对接开通校园直通车,实现榆中校区至兰州火车站、兰州西站及机场的“点对点”直达服务。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

“以前放假拖着行李箱去车站,要先乘校车,再换乘地铁,遇上行李多的时候真是手忙脚乱。”2023级本科生赵文睿笑着说,“现在出宿舍楼走几百米就能上车,直达火车站,旅途一下子轻松了!”

此外,学校紧盯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持续推进体育场馆修缮、公共浴室改造及校园环境整治等“微更新”工程100余项,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回应师生期盼。

以数字之美强赋能,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

“全景教室里,跨学科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流淌;算力平台上,科研灵感借助超强算力转化为创新成果;办事大厅里,指尖操作就能完成手续办理……”

五年来,学校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推动信息化服务从“基础保障”向“智慧引领”跨越,构建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全场景的智慧校园体系。

“借助全景教学空间的沉浸式设备,我们能把野外宏观地质与微观药物转化联通起来,学生理解跨学科知识的难度小多了!”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任桂平老师主讲的“医学地质与人体健康”课程,是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的缩影。

完成175间多媒体教室1066套设备更新,建成全国首个2.0版本全景教学空间……五年来,学校聚焦“教”与“学”,以数字技术打破传统教学边界,推动课堂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更成了师生离不开的“智慧助教”,AI教案、AI课件、AI助教等功能,全流程为教学“减负增效”——老师从反复排版课件等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课程设计;学生能根据自身进度调取学习资源,实现“哪里不会补哪里”。如今,该平台已成为教学刚需,每日约700名教师、1.8万名学生在线使用,每学期覆盖教师近3000人、学生超3.3万人,让“精准教”与“个性学”成为常态。

在西部教育行业一流的数据中心机房内,指示灯不停闪烁,这里不仅支撑着学校的数字化发展,更助力学生团队四度问鼎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决赛冠军。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五年来,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实现校园主干网络万兆互联,教学楼、宿舍区全部达到千兆接入。高性能计算平台3.4PFlops算力、15PB存储服务300余个科研项目,助力发表SCI一区论文145篇,年运行作业量7万+,数据共享达60T;部署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及人工智能科研导航平台,为科研创新注入“智慧动能”。

安全与服务领域同样彰显“智慧温度”。构建安消一体智慧体系,AI预警平台与智慧消防系统联动,58栋人员密集建筑加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0余栋建筑消防设施升级,792台物联网设备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让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整合“一站式办事大厅”等服务平台,实现124项政务服务“线上提交、后台审批”,彻底告别“跑部门、等签字”的传统办事模式。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以前想用电镜要排队等很久,现在共享平台开放设备,提前预约就能用,我们的实验进度快了不少!”

五年来,学校聚焦学科发展需求,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共享机制为纽带,打造开放高效的实验平台。

抢抓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机遇,推进西部安全重大科研平台群等5大任务18个子项目,累计购置仪器设备19.67亿元,已到货金额18.79亿元,极大填补学校在高精尖设备领域的短板。交叉科学科教一体化平台(陇山堂)的5300平方米实验空间,让理工科学生告别“挤实验室”的困境;数字化人文社科平台(宏远楼)的正式启用,为文科研究提供智能数据支撑;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兰州大学现代化工程实训中心”获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医学实验中心建成甘青宁新四省区唯一的CMA资质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

资源共享机制更让“好设备”用出“好效益”。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总量较2020年增长153%,共享平台开放2402台套高端设备、总价值26.40亿元。

地矿、核学等学院使用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分析各种复杂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全球碳汇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设备共用、资源共通”的良性循环,让优质资源不再“沉睡”。

以和谐之美润人心,涵养优良育人环境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漫步校园,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

五年来,学校推动校园生态营造、治理体系优化与文化氛围塑造联动,将自然之美、制度之序、人文之韵深度融合,让校园成为涵养品格、启迪智慧的生动课堂。

在城关、榆中校区持续推进精细化养护工程,让校园成为“四季有景、步移景异”的生态课堂。

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城关校区西区西门花境以错落有致的花卉搭配勾勒出灵动曲线,中轴绿地以规整的绿植布局彰显学府庄重,榆中校区萃英山花海以大面积的花卉铺展营造浪漫氛围。

课间时分,学生或在草坪上研读书本,或在景观廊下交流讨论,自然美景与青春身影相映成趣,让育人的理念无声传递。

“至公楼、凌云楼、天山堂、秦岭堂……每栋楼的名字都有故事,让我们更了解校史。”管理学院新生韩佳烊的话,体现了学校文化育人的巧思。

五年来,学校全面升级两校区视觉识别系统,完成15栋建筑室内导视落地,同步梳理命名6栋建筑,让每栋楼宇都承载校史记忆与文化内涵。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

围绕“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布设创文摆件、文明提示牌,落实教室“一画一字”布置,动态更新宣传栏、电子屏内容。

开学季,“欢迎新同学”的标语温暖人心;毕业季,“前程似锦”的祝福催人奋进;重要节日,红色主题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大学校园新闻范文大全_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_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构建“制度完善+民主参与”的治理格局,让办学治校既有“刚性约束”又有“柔性温度”。以章程为根本,扎实推进“废、改、立、释”工作,确保办学治校有章可循;畅通师生参与渠道,通过党代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共青团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等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回应诉求。

“教代会上,我们提出的‘提升福利与健康关怀’的提案落地有声。如今不仅保障标准稳步提高,还能选择个性化套餐。”

五年来,学校充分调动师生干事创业积极性,让每一位兰大人都成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持续释放办学活力。

踏遍千山虽远,风光总在险峰;历经万难向前,初心始终如磐。

教育强国蓝图恢弘铺展,奋进鼓点激昂人心!立足新起点,兰州大学将始终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出发点,用真招实策织密保障网络,让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每一段征程都步履坚定、铿锵有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