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量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__--__兼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pdf
中文摘要法讲话》在量词研究的草创、革新与发展阶段所经历的对量词的量词的应用是汉藏语系的一个特征,在其他语系里虽然也有表单位的词,但一般只限于度量衡,而且用数词与名词蚨结合表事物的数量时,往往可以不需要单位词作为中介。汉藏语系则不然,特别是现代汉语,上述情形量词几乎是不可省略的,因此汉语量词及其应用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采用动态与静态、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分六个章节全面考察汉语量词的分类、生成、历时演变发展轨迹以及汉语量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同时,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角度出发,本文还探讨如何进行汉语量词教学,提高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章讨论汉语量词类系。第一节论述从《马氏文通》到《语正名及对量词词性的不同认识:由把量词当作名词类划分,称为“单位指称”,再到“助名词”、“数量词”,最后在《语法讲话中正式定名为“量词”。这一历程反映了量词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第二节具体说明汉语言学家在不同时期对量词内部的不同分类:陈承泽、黎锦熙、王力、高名凯、吕叔湘、朱德熙、陆俭明等诸位先生从传统语法学和结构语法学的角度对量词进行细分,其中吕叔湘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的分类法影响深远。邵敬敏、马庆株先生则用动态的现代语义学的观点给量词分类,促进了量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第三节综合各家之说加以梳理扣合理化归纳,对现代汉语量词进行分类:沿用吕叔湘先生把量词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两大类的观点,结合郭先珍、王希杰、胡附对量词分类的基本看法,把名量词细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量词、不定量词、准量词、临时量词六小类;把动量一、、、。
也愈来愈细,出现了常用量词“枚”。魏晋南北朝是量词发展的成词细分为个体量词和临时量词两小类,并举出典型例子加以阐述第二章考察汉语量词的生成与发展轨迹。断定汉语名量词萌芽于甲骨文、金文时期:表度量衡、货币单位的量词在甲骨文中已出现,金文在表容量单位时也需用量词。动量词则生成于先秦时期,这在先秦文言中可以找到例证。两汉可称做量词发展的过渡与茁壮成长时期,名量词的的数量大大增加,量词本身的分工熟时期,量词与数词的组合得以规范,出现了常用的个体、专有名量词与动量词,如:条、丸、片、匹、种,下、遍、番、回、通等,借用的临时的动量词此时也已产生,如:口、拳、声等。量词的语法功能已基本与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差别了。在此基础上,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对几个现代汉语常用量词的生成轨迹进行了探讨,这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三章论述现代汉语量词的语法特征。汉语量词本身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其他词类的鲜明的语法特征。首先表量是量词的本质特点,可以表达个体与集体,,数词与名量词构成的量词短语,其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由数词与动量词构成的量词短语,其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补语,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作状语、定语,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充当主、谓语,但不能用作宾语;数词与动量词和名词组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成分。再者,论证量词重叠表周遍性的独特性,举例说明量词重叠在句中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定语、状语、谓语等句子成份,说明其语法意义是随着句法功能的不同而变化第四章研究现代汉语量词的语义特征。第一节在借鉴罗日新、陈玉冬、邵敬敏三位先生对名量词分类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观点从语义选择的角度对名量词进行分类一一相关型、相似型和特指说明。的。中文摘要
型,并探讨名量词与名词之间复杂的匹配关系。第二节认为动量词在语义上可有四个层面一一通用量词、自主量词、借助量词和情态量词。情态量词个性很强,如:番、通、气、阵、遍、顿、场、趟等,文中重点考察了其与动词的匹配关系,同时认为动量词与动词之间存在相互选择的关系并加以论述。第三节认为虽然数词与量词关系密切,但它们的语义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选择匹配的机制,可以根据数词语义来判断量词是基量词、序量词还是基量词与序量词兼类,并说明量词兼类引起的歧义现象。第四节具体概括量词鲜明的语义特征一一准确性与模糊性,多义性与交叉性,量词语义的差异性,语体风格的多样性。第五章则从量词的修辞功能和修辞效果方面探讨量词丰富多彩的语用特色。汉语量词具有比喻、比拟、通感、拈连、夸张、借代、反复、排比等修辞功能。灵活地运用它们可以准确、,可以将抽象的东西、人的思想感情等表达得具体生动,能表现出特殊的感情和韵味。巧妙地运用量词的修辞功能,可增加语言的幽默与风趣。还能使音韵舒缓,语言优美,富有音乐美。在前面五章分析研究量词特点的基础上,第六章谈及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先进行汉英、汉日量词系统及其用法比较,从中寻出一些规律。同时考察两本有一定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科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