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经典:十五幅传世之作
王羲之的书法堪称一绝,其作品不仅平和自然,更透露出一股委婉含蓄之美,遒劲有力,健秀非凡。后人赞誉道:“其字飘若游云,矫若惊蛇。”除了广为人知的《兰亭序》外,王羲之还创作了诸如《官奴帖》、《十七帖》等众多佳作。为了让你更深入地领略他的书法魅力,我们精心挑选了十五幅代表作,供你细细品味。
【 书法特点 】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以平和自然、委婉含蓄及遒劲有力著称,其作品被誉为“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 主要作品 】
除了《兰亭序》,王羲之的其他作品如《官奴帖》、《十七帖》等也都是传世佳作。
02精选十五幅代表作
【 妹至帖 】
妹至羸情,地难遣忧,可言须旦夕营,耽之。
【 雨后帖 】
今日雨后,未能外出,特此问候。想您定能于言谈中寻得慰藉。得书信一封,深感教诲,妙绝之言,当转告都下亲友。岂料戴安道适逢其会,于我粗陋之中亦能赏识。愿羲之珍重。
【 姨母帖 】
《姨母帖》是王羲之的杰出代表作,现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唐摹本共6行,42字,展现了独特的书法风格。与传世的其他王羲之摹本相比,它更显朴厚之韵,并融入了隶书的意趣,虽少了遒美俊逸之姿,却别有一番风味。
【 胡桃帖 】
《胡桃帖》选自王羲之的草书作品《十七帖》,其全文记载于《右军书记》。此帖内容涉及王羲之与友人间的书信往来,叙述了友人寄来的胡桃药等物品,以及彼此对服食文化的交流。遗憾的是,现存的《胡桃帖》已残缺,仅余21字,但依然能感受到其草书的流畅与韵味。
【 行穰帖 】
在前往行穰的途中,您是否已决定由九人一同前往?请务必做出妥善安排。
【 黄庭经 】
《黄庭经》是王羲之的传世小楷佳作,包含一百行内容。原作以黄素绢为底本,后经宋代摹刻上石,并流传至今。此帖不仅法度严谨,更透露出一种超脱的气质,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秀美与开朗的意趣。值得一提的是,《黄庭经》不仅在中国道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道家弟子们必读的经典之作。尽管其字数不多,但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和深远的意义。
【 乐毅论 】
《乐毅论》共四十四行,被誉为“小楷之极则”,被褚遂良在《晋右军王羲之书目》中列为首位。在梁陶弘景看来,王羲之的众多名迹中,《黄庭经》、《曹娥碑》和《乐毅论》堪称典范。然而,真迹已失传,一说在战乱时期被咸阳老妪投入灶火中销毁,另一说则是唐太宗所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中,唯独此帖仅存石刻。尽管如此,现存世的刻本仍有多种,其中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为出色。
【 大观帖 】
《大观帖》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部官刻丛帖,由龙大渊主持刻帖工作,蔡京则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这部帖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而得名,世人称之为《大观帖》。刻成后的石刻被置于太清楼下,因此又称《太清楼帖》,甚至有称其为《大观太清楼帖》的。由于石刻成后的拓本被赐予他人,因此其流传数量相对较少。
【 干呕帖 】
《干呕帖》,亦被称为《如常帖》或《昨还帖》,是一封王羲之在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其尺寸为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包含四行共36个字,展现了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风貌。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以其超逸的笔意和劲健的书风,成为了艺术领域的瑰宝。此外,该帖还曾被刻录于《淳化阁帖》,使得其流传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 哀祸帖 】
频繁的变故接踵而至,令人悲痛欲绝,无法自拔,这该如何是好!您的慰问信更增我心中的悲感。
【 十七帖 】
《十七帖》作为王羲之的草书杰作,因卷首的“十七”二字而得名。尽管原墨迹已失传,但现存的刻本仍能让我们领略其草书的韵味。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述,《十七帖》原本长一丈二尺,包含一百七行,共计九百四十三字,是书坛上的璀璨明珠。太宗皇帝曾大力搜购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其中《十七帖》便是重要收获之一。此帖被考证为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信,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之久,为我们研究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人包世臣所著的《十七帖疏征》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解读。
【 快雪时晴帖 】
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快雪时晴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这幅作品纵长23厘米,横宽14.8厘米,包含四行,共计二十八字。它不仅是一封表达情感的书札,更是一幅描绘大雪初晴后愉快心情及对亲友深切问候的生动画卷。如今,《快雪时晴帖》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无数书法爱好者心中的珍宝。
【 平安帖 】
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平安帖》,以其精妙的书写艺术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幅作品以唐代双钩摹搨的方式得以保存,硬黄纸本,尺寸为纵24.7厘米,包含4行27字。如今,《平安帖》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宝贵财富。
【 丧乱三帖 】
《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的合裱卷,即所谓的“丧乱三帖”。其中,《丧乱帖》包含八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均书写于一纸之上。该作品由日本人统称为《丧乱帖》,并珍藏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丧乱帖》中的内容,王羲之在信中表达了他对丧乱之痛的深切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尽的悲痛与无奈。尽管他试图修复内心的创伤,但无法奔赴现场,只能通过书信表达心中的哀悼与思念。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丧乱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 兰亭序 】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展现出极高的艺术特色。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章法的自然流畅与气韵的生动活泼。通读全文,不难感受到其从容不迫的书写节奏与得心应手的艺术技巧,使得王羲之与朋友们聚会时的快然自足之情得以充分展现。情文并茂、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使得《兰亭序》成为历代学书者争相学习的行书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