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刷屏事件是如何在微信上引爆的
2、微信群营销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多数人加入一个微信群的背后原因。而且有意思的是,随着微信群规模的扩大,这三种需求开始出现异化。最典型的情形是大群中的一小撮人新建了一个小微信群。同时,分析用户退群行为,也可以用这三种需求来解释。
对于微信群的经营来说,面临的挑战是随着群规模的扩大,一些相关度和相识度没那么高的人通过群成员的添加进入到群中。一旦有人开始利用群里发些广告,群里其他人就回怀疑这个群到底是不是一个广告群,就可能出现部分用户退群的情况。对于群的管理者来说,对于这种和群定位不符的行为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否则就很难挽回成员对群的信任。
热点传播的几个维度
直播分享
直播分享是社群营销的连接方式。主要以一个分享者为主,通常这个分享人是某个领域的“大牛”或拥有“干货”的人,由群主邀约而来(群内或群外)。既然是有价值的连续发言,那么分享过程中其他群员不能随意插话,可以在分享结束后设置一个答疑和讨论的时间用来发言。如果直播采取的是语音的形式, 事后还需要整理一个文字回顾。
3、公众号内容营销
>>>>美女效应
美女效应就是围绕美女资源所进行的财富创造和分配的经济活动。作为一种特有的经济形式,在美丽后面, 美女经济有其特定的经济要素、运行机制,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特点。
美女,是伟大而神奇的尤物,给人美感,引人注目,可以催生巨大的“注意力经济”。美女经济是一种以美女为介质的特殊传媒经济。美女经济以其亲和力强、感染力强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效果良好,成为各界竞相争取的传播载体。
荷尔蒙经济本身没什么罪过,滥用就不好了。无数的订阅号消息均以美女做配图,而内容则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你还为一次又一次的上当愤愤不平,说明你还没了解这背后的道道。
>>>>猎奇新鲜感
对于玩微信,当然不会有人问你为什么关注某个微信号。人的认知一致本性会自然而然地推动我们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微信订阅号来说,留住用户最关键的时间往往是用户关注后的前三天。如果没有什么surprise,用户很容易做出判断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是三五天后,用户的惯性往往会促使他保留下来。
一篇文章的热传无外乎这几种情况
>>>>眼球经济
这其实和众多微信订阅号灌输给我们的信息何其相似。心灵鸡汤的东西永远大行其道,多到我们光知道要努力,但不知道做什么的程度。专家、大师很多,但真正能帮我解决问题的却难得一见。人们都习惯于先了解很多信息,然后再做选择。结果我们一次又一次给自己设置了信息迷障。正可谓,选择越多越迷茫。
>>>>大V的转发
大V的专业性和可信度是其在网络社区中建立信任和增加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大V的专业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其社会身份和知识背景来确认,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其在网络社区中发布言论的专业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来确定。
大V不仅处于他们所在网络的中心,他们通常还处于多个社会网络中,有很多朋友和熟人,能够连接多个社会网络的研究发现,在网络论坛中,意见领袖通常处于网络社区的中心位置,能够连接更多的网络成员。
>>>>互推
互推也是微信中常见的营销的一种,分为文未互推、图文合作互推和阅读原文互推。大部分互推采用的方式是在文章后面互相推荐公众号,粉丝在阅读完内容之后,会随带看到这些推荐,长按复制就可以去关注,这种方式的效果之前比较显著,并且对掉粉无太大影响,从操作上来看,也无需每天到处叫喊合作。找几个长期合作的就行,互推的个数最好控制在5个之内,太多了也没有效果。综合来看,文未互推,效果好,操作简单,掉粉影响小。
4、红包营销
2015年微信红包在和支付宝的春节混合大战中,一战成名。自此,红包营销一发不可收拾。作为检验人品的一个武器。抢红包是许多小伙伴留在微信群的动力之一。
对于每个人来说,当TA在群里分享红包时,其实TA是有索取回报的内在渴望的。虽然对于整个群的庞大基数来说,一般每个人抢到的红包数额并不会很大,但它确实可以让整个群活跃起来。
出于利益驱动,群员经常会有发广告和求转发、求点击量的行为。过多此类内容会拉低群的质量并引起群员的厌烦,但如果你配合红包使用,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需要注意的是,切莫将红包作为维系获取活跃度的主要手段。“凡是用钱买来的活跃度,也会因为没有钱而失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