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原中国女排副攻手二号
在世界女子排球赛场上,体坛厉害的人多如繁星。不过呢,能连续5次拿到世界冠军的,就只有一个人,这人就是原中国女排的副攻手二号——梁艳。
【“黑娃”进体校】
梁艳身材比较匀称,长得眉清目秀的,还老是爱笑,性格也挺乐观,伙伴们都亲昵地喊她“笑面黑娃”。岁数大些的球迷,应该都记得梁艳这个“黑娃”那灿烂的笑容。李安格评价说:“梁艳很聪明,人缘也不错。”
她1961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东郊的一个工人家庭。梁艳12岁开始上初中,成绩相当不错。她做过班长,还被评为“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那时候,梁艳喜欢文学,她盼着长大后能当个作家。她数学也挺好的,还想成为科学家呢。而且,她外语也不错,也有过当翻译家的念头。
不过,上面那些路她一条都没走,是命运把她推到女排体坛上去的。
以前,梁艳压根就没碰过排球,和球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1961年生的,家里没搞体育的人,我在13岁之前连排球都没碰过一下呢。”而且,梁艳的爸爸妈妈也不想让女儿整天蹦蹦跳跳地跟球混在一起。
不过在1975年的时候,梁艳才14岁,可身高都快到一米七了。当时,梁艳学校新来了个体育老师叫崔殿英,崔殿英一眼就在人群里瞅见了个子高高的梁艳,然后就打算推荐她去少体校接受培养。
刚开始的时候,梁父和梁母并不想让女儿去体校,梁艳自己也一个劲儿地摇头。之后,梁父和梁母被体育老师反复劝说,没办法了才说:“唉!谁叫咱闺女长得高呢,像个傻大个似的,那就去吧,要是不行再回来。”
梁艳刚进少体校就开始接触排球了。梁艳那时对排球还不怎么熟悉,可她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一直在练速度和耐力,平常400米训练限时1分15秒,她能连着跑四趟,有时候五趟都没问题。
梁艳右腿力量不太好,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每次训练课结束后,她都会自己再加练单腿起跳,一练就上百次。在球场上呢,她老是不停地扑腾翻滚,既不叫疼,也不嫌累。每次攻防练习的时候,梁艳总是最后一个才离开场地。
和梁艳一起练排球的姑娘,看到这个皮肤黝黑的梁艳练球时那股拼命的狠劲,不禁夸赞道:“咱们的‘黑娃’出汗比谁都多呀!”
梁艳15岁的时候,就加入了成都女排。到了17岁呢,她就在四川省队成为主力队员了。
1979年的时候,18岁的梁艳被金牌教练袁伟民给看中了,然后就被选进了国家女排。从这以后,梁艳就进入国家队了,成了连接老一代和新一代的国家女排运动员。
梁艳弹跳特别好,扣球时成功率挺高的,而且很有力量,可在拦网的时候老是失败。为了把球技提高上去,梁艳就下苦功夫练习,没过多久就成了优秀的副攻手,朝着冠军的方向出发了。
【“五连冠”功臣】
梁艳在入选国家队的同一年,就拿到了第2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
过了2年,到了1981年的时候,中国女排参加了两个大赛,一个是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另一个是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
梁艳也登场了。第一次面临这么重大的比赛,梁艳一点都不害怕,刚一上场就表现得特别出彩,赢得满堂喝彩。她跟队友一块儿拼命努力,一下子就把金牌拿到手了。梁艳也就这样出了名,被大家叫做“古巴队的克星”。
1982年的时候,第九届世界锦标赛是在秘鲁举办的。
在中国跟苏联对阵的时候,梁艳跳得特别高,落下来也很稳。她和郎平、郑美珠在球网前面灵活地交叉换位,这让苏联的“炮手”切尔尼柯娃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快攻然后重重扣球,就梁艳一个人,拦网拿到了7分,发球得了2分,反攻扣球得了3分,加起来一共12分,这相当于整个队伍主动进攻得分总数的三分之一呢。这一场仗打完,梁艳又变成“前苏联队的克星”了。
在中国和美国的比赛里,中国女排0:3输给美国队后,副攻手二号梁艳替换周晓兰上场了,这可是梁艳难得的担当大任的机会。
在中国和古巴队比赛的时候,梁艳跟队友配合得很紧密,在球网上就像筑起了一道“城墙”。这让被称为“黑色橡胶”、世界一流“重炮手”的佩雷斯老是碰壁。
梁艳在排球场上的二号和三号位置扣球,扣十次能中七次呢。这样一来,就把对方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也给队友郎平制造了进攻的机会。
在中国跟秘鲁的争夺赛里,梁艳发的勾手飘球就像安了导航仪似的,精准地落在对方四号的位置上。这么一来,对方的节奏就被打乱了,梁艳呢,还通过“背溜”、“时间差”这些,打出了很精彩的攻球。
梁艳技术很全面,弹跳轻快敏捷,手型很不错,拦网和跑动进攻都很擅长。她在逆境里也不会手软,失误了也不急躁,特别有大将的风范。世界排坛和舆论界都惊叹,梁艳是又一座“天安门城墙”呢!
让人钦佩的是,梁艳参加这次世界锦标赛的时候,身体正不舒服呢,可她还是上场比赛了。比赛前,梁艳又拉肚子,肩膀、脚和膝盖还都受伤了。但她咬牙忍着伤痛,靠着毅力一直拼搏。所以,在最后的决赛里,她和队友苦战一番,捧回了冠军金杯。
1984年的时候,梁艳跟着队友去参加奥运会比赛了。第一局中国队落后时,梁艳扣球、封球、发球不断得分,一下子就把士气提起来了,还打败了古巴队,给最后达成“三连冠”打了个好基础。
奥运会结束后,梁艳又参加了1985年举办的第四届女排世界杯比赛,还有1985年的第十届世界锦标赛。
梁艳又一次靠着高超的球技和潇洒的风范,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心,她为中国女排荣获“五连冠”建立了了不起的功劳。
1986年,梁艳满25岁之后,就告别了自己长达12年的排球运动员生涯,选择退役了。就在这一年,她还被评为“全国十佳”、“亚洲十佳”中的一员呢。她的名字永远留在那些金光闪闪的奖杯上了。
【进入新闻系】
梁艳退役后,选择去圆自己的大学梦,重新回到校园学习。
梁艳终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了。之后,她就和同学们一块儿住进了大学宿舍。从她宿舍的照片能看到,她床位右边墙上贴满了电影明星的彩色照片。同学们打趣说,梁艳对电影和电视剧还挺“有一套”的。
梁艳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训练和比赛上了,很少有机会去看电影和电视剧。不过,电影画报能让梁艳知道她想了解的所有东西,所以,哪个明星最近演了啥新电影、新角色,梁艳心里都特别清楚,她甚至能说出电影明星的出身、年龄、以前的工作单位还有个人经历。
记者问梁艳:“你喜欢哪些中国影星啊?”
梁艳很干脆地说:“刘晓庆、潘虹,还有王馥荔。刘晓庆和潘虹可是咱们四川老乡呢。我喜欢这几个演员,因为她们有自己的个性,演得很自然,让人感觉轻松,还朝气蓬勃的。”
梁艳对摄影和集邮也感兴趣。她有不少邮票,国内的、国外的都有,首日封也有不少呢,只是没工夫好好整理。在国家体委训练局办的邮展上,她还拿过集邮二等奖呢!
上了大学后,梁艳打算静下心来,把两年内该选修的课程都学好。梁艳希望毕业后还能做和体育相关的工作。
有记者以前问过她:“你上了新闻系,毕业之后会当记者吗?”
梁艳笑着,一脸开心地说:“我肯定不会去做职业记者的,我就喜欢体育相关的工作。比如说,以后开个体育用品商店,卖体育用品啊、服装之类的东西。”她对体育的感情可深了,这辈子啊,她忘不了体育,也离不开体育。
进了大学以后,总有成百上千封信跟着寄过来,好些球迷还动不动就上门来找,有的一上来就要签名留念,有的更直接,要交朋友呢。
梁艳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着重培养的人。为了让梁艳能静心学习,人大的领导立了规矩:“不许记者采访梁艳,不许球迷纠缠梁艳。”
梁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安心学习,像普通人似的,过安宁平静的生活。所以呢,在中国人民大学,梁艳是个很勤奋的学生。别人都下课走了,她还在教室学习呢,梁艳每次都学到很晚才回去。
【嫁球迷丈夫】
1987年夏,梁艳成婚了,她的丈夫叫牛艺,是北京人。那时,牛艺在空政文工团乐队上班,是个普通演奏员,是个热情又朝气蓬勃的小伙子。
牛艺自己说,他特别喜欢体育,是个“超级球迷”。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牛艺认识了梁艳。
梁艳爱体育,排球也喜欢,业余的时候还爱听音乐,这让两人有了共同话题。
有人对搞文艺的牛艺去找搞体育的梁艳这件事有议论,不过梁艳觉得这很正常。因为牛艺是自己的知音,他在体育方面,特别是球类项目上,算是个业余评论家,这对梁艳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另外呢,梁艳的兴趣爱好可多了,像读小说、听音乐、钓鱼这些,她没有不喜欢的,而且她还在一次钓鱼比赛里拿过二等奖呢。有时候啊,她还会到电视台或者影视界去“客串”一下。
所以呢,这两个人凑在一块儿的时候,就聊音乐啊,聊体育啊,还聊别的事儿……感觉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梁艳那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呢,学业又忙任务又重,她丈夫牛艺就对她特别照顾。牛艺每次都会买好饺子之类的食物,放在餐桌上等梁艳回来吃。可梁艳学习完回来的时候,饺子都凉透了。
这时候,梁艳总会特别愧疚地说:“害你等这么久了。”
四川体育界那些熟人和老朋友经常到北京去看梁艳,梁艳都会热情招待大家。好多来的人火车票或者飞机票都是梁艳掏钱买的,弄得在北京好像特别“神通广大”的梁艳忙得不行。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常有记者追着梁艳跑,就是为了猎奇才来的。所以呢,梁艳出门的时候总是得“化个妆”,她那副“茶色”的眼镜,是她走到哪儿都得带着的“亲密伙伴”。
记者采访梁艳的时候,她也是句句不离老本行,说的全是排球和体育相关的事儿。她讲,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两年,变化特别大,好多设想都实现不了。
梁艳是个“体育明星”,她也有平常人的烦恼。就像她从四川去中国女排,又到中国人民大学上学,可户口一直没迁到北京来。
她和牛艺结婚后,四川老家那边就有人传言说梁艳要离开四川,再也不想回去了。上了大学之后,有一阵子党费都没地方交……这么有名的排球名将,烦恼可真不少。
并且,常常有新闻记者撰写关于她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严重不符合事实,还古怪又可笑。
有人说梁艳是中国体育界的“万元户”,好多人都来向她借钱。还有人把梁艳比作“中国阿信”,这可让梁艳和她丈夫牛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她丈夫牛艺忍不住站出来说:“怎么能比作‘阿信’呢?中国和日本国情不一样,社会制度也不一样,再说日本的‘阿信’也不会打排球呀……”
梁艳和牛艺的小日子过得也挺幸福,他俩有个女儿,平凡又美满。
【下海去经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都兴起了“下海热”。大家纷纷凑钱去做生意,梁艳刚工作不久,也赶上了这趟“历史潮流”。
1995年,梁艳在《新体育》杂志社干了四年后,这人脑子活泛,一次偶然的机会就“下海”了。梁艳开了个“梁艳体育广告公司”,打这起就成“老板”了。
梁艳以前开玩笑说自己的公司“除了收入一般,其他都还满意”。平常传媒人物兼艺术家鲁光先生办画展,邀请梁艳的时候,梁艳很快就去了。
前几天我开画展,邀请梁艳来捧场,她马上就来了。鲁光觉得,梁艳一直是个乐天派,特别容易满足。
其实呢,梁艳所在的公司,在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做过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代理。
1997年的时候,梁艳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创办了“成都梁艳广告有限公司”。到了2003年,钱江晚报报道了梁艳的生活状况。那时梁艳已经在北京亚运村的一个小区安家了。听说梁艳喜欢上了钓鱼,平常她会叫上好友邓若曾(原女排教练)一起去钓鱼。
邓若曾特别爱钓鱼,在中国女排做教练那阵儿,她教会好多队员钓鱼呢,梁艳就是其中一个。邓若曾头一回见梁艳的时候,看她扎着俩小辫儿,安安静静的,头发和皮肤都挺黑,还不爱吭声。
所以呢,教练邓若曾心里就有了个疑问,感觉梁艳不像是个运动员。哪知道啊,梁艳之后敢冲敢拼的,这让邓若曾觉得这姑娘不简单呢。
梁艳出门钓鱼的时候,会坐一辆白色本田小轿车,那是她的专车,还有专职司机呢。后来,梁艳的生意越做越大,她也越来越忙,整天国内国外到处坐飞机。这么一来,梁艳就把自己钓鱼这个爱好暂时放下了。她甚至连续三年都没钓过鱼了。
2004年的时候,梁艳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叫君达广告公司。不过,对她来说,最难忘的还是在学校的日子。那时候她喜爱摄影,为了学摄影,她经常出去采访,还跑到北京的香山拍了好多照片呢,有一个学期去得最多,去了十几次。
2008年,中国新闻网有篇报道叫《老女排“脊梁”今何在:半数定居海外,或成商界精英》。这篇报道提到,梁艳以前是老女排的副攻手,现在已经成为商界的精英了。
这几年,梁艳慢慢削减了工作量,并且把重心放到了家庭上。梁艳讲:“我想多花点时间陪家人,我妈身体不太好,我这时候就停下来专心照顾老人,多尽点孝心。我女儿26岁了,正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呢,我特别为她自豪。”
梁艳的女儿叫梁悦,以前叫“牛悦”。牛艺觉得这名字叫着不顺口,就给女儿改成了“梁悦”。梁艳忙着打理公司,不怎么管女儿学习的事,牛艺就在家里把后方稳住。平常下班了,牛艺就接送女儿上学放学,还辅导女儿做功课。做饭的时候也总是抢着做,梁悦的爷爷奶奶要是身体不舒服了,牛艺也会赶紧送他们去医院。
梁悦18岁的时候考上了清华大学,到26岁还在清华读博士呢。博士读完,梁悦就留在北京工作了。
牛艺把女儿培养得这么出色,梁艳满心都是感恩之情。
【结语】
梁艳的家庭美满又幸福,爱情和事业都有收获,真让人特别羡慕。
不过,梁艳的排球之路可不是顺顺当当的,她以前流过太多的血和泪了。每次想起这些事,梁艳都特别有感触。
梁艳表示:“我经历了中国女排最辉煌的时期,我认为这段经历就像是人生的一个缩影。各种滋味,像酸甜苦辣,还有失败、挫折,在这个阶段都体验过了。所以如今不管做什么工作,起码在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方面,要比普通人强些。”
【】
郑轶,《党建文汇(下半月)》2014年第10期P8 - 9(1003 - 806X)中的排球女将的多彩人生。
吴兆祥主编的《体育百科大全13 排球运动》,2010年出版。
由吴兆祥主编的《奥林匹克运动》,2004年出版。
贾志敏,《与讲台同在》,出自《梦山书系》,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