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心理与新闻娱乐化

2025-10-23 18:06:26 5阅读

受众心理与新闻娱乐化——解析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源起于西方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日渐兴盛。新闻娱乐化风潮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使得各个媒体在一夜之间变得风情万种,凡是娱乐所需的诸如美色、金钱、戏剧性等要素一应俱全。受众心理与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对此,有人认为,“我国媒介娱乐化潮流既带有转型期媒介市场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又带有媒介发展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畸形产物特征”。①也有人认为,“新闻娱乐化在我国兴起是经济全球化在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2实际上,新闻传播活动是大众传媒从事的一项主要活动,当前出现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是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它只是体现了新闻传播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其形成和发展无论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渐渐走上了迎合受众心理需求的道路。以致越走越远。何为受众心理?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是指新闻信息和由此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嗳众的需求心理是指受众在选择新闻媒介与信息前的一种心理预期,即在进行选择时有一种期待的标准。那么,受众需求心理是怎样对新闻娱乐化起决定作用的呢?受众求新的好奇心理需求。“心理学反射原理证明,越是新鲜、奇特和富于刺激的东西,越能引起人们心理的愉快与兴奋,促成人的注意力集中、感知的兴奋和理解的自觉”。嘴有新意的东西最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是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心理所致。受众的求新心理,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新和新闻报道的手法新上。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一方面受众期待新的内容的信息,尤其是对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希望通过新闻媒介能够获知新近发生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希望新闻报道有新的形式。新闻和娱乐的合流所体现出来的在新闻制作上突出新闻的冲击力,恰好满足了受众在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如一些报纸和期刊加强标题和版面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大幅图片来体现报道内容,生动形象,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目光和注意力。广播电视新闻运用“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甚至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新闻评论边唱边播,还有运用声音、音响和厕面等富有感染性和戏剧性效果的表现形式也得到了受众的好评。受众求趣的娱乐心理需求。受众接触大众媒介,还有着强烈的求趣心理。求趣心理是指人们对于趣味性事物的心理指向。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对于有趣的事实,常常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受众的求趣心理及其满足,在于传播者认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需要传媒放下架子来贴近受众,但决不能一味迎合。因为娱乐化不等于低俗化,过分地迁就大众口味会造成一种媚俗的传媒形态,使大众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水平降低,这样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水平反过来又会影响传媒自身的良性发展。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受到损害的既是受众,也是传媒自身。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