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十五五”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民生与内需双驱动

2025-10-24 14:03:09 5阅读

10月23日,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公报将房地产相关表述置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明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这一措辞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发生深刻转变,预示着“十五五”期间,房地产将更多与民生保障、内需拉动、质量提升紧密结合,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住房矛盾的变化,其角色正逐步回归“居住属性”和“民生本位”。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此次全会公告将房地产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框架下,与“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密切相关。他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仍存,尤其是人口优势仍是住房发展的根本支撑。未来住房潜力主要来自两类群体:尚未在城市扎根的年轻人、新市民和外来人口,以及存量住房更新换代带来的需求,如老旧小区改造等。

住房已回归大宗消费品属性,成为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住房消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不仅能拉动装饰、家具、家电等下游消费,还能促进投资,实现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公报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这在房地产语境中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新房去化难、二手房挂牌量高企等结构性问题,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单纯依靠政策刺激难以根本性企稳。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造品质的提升,更是全产业链、全产品体系的系统性升级。近年来推进的“好房子”建设仅是其中一环,但目前存在一定偏差。例如,高总价、大面积住宅仅能覆盖小众市场,并非高质量发展的全部。

真正的高质量应涵盖保障房、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和危房改造等多元领域,每一类都应建立相应的“好房子”标准。此外,除了“好产品”“好建造”,还应包括“好服务”“好维护”,实现从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管理层面,房地产行业也面临深刻变革。李宇嘉提出两大方向:一是推进“人—房—地—钱”联动机制,根据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匹配相应的住房供给与配套服务,再决定土地供应;二是强化需求分析,推动“先租后买、保障+市场”的路径。潜在需求不等于现实需求,应通过租赁、保障房等方式先行满足基本居住,再通过就业环境改善逐步转化为商品房消费,形成阶梯式住房体系。

住房的保障与民生属性在“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其背后是“投资于人”的战略逻辑。补齐住房的市政与公共服务短板,不仅是改善居住条件,更是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与“一老一小”扶持、生育教育等政策一脉相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房地产不再仅仅是经济的“压舱石”,更是民生的“保障网”、质量的“试金石”。如何在保障中发展、在提质中前行,将成为“十五五”期间房地产政策与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