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捐赠日军侵华照片有哪些意义 历史铁证的回归
一箱尘封近百年的照片从巴黎辗转回到中国,618张黑白影像记录了日军侵华时的累累罪行,也承载了一个法国家族跨世纪的隐痛。这些带着手写备注甚至血迹的照片直到今天才重见天日,背后隐藏着家族几代人的苦难。
2025年8月4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法国人马库斯将外祖父劳伦斯遗存的618张历史照片正式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这些照片大多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真实记录了日军侵华尤其是淞沪会战期间的暴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每一张照片背后都附有劳伦斯亲手写下的文字说明,有些照片上还留有血迹,为照片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佐证。
这些珍贵照片在捐赠前曾引发不少争议。2025年2月,部分自媒体质疑照片来源,甚至有人怀疑是伪造。面对质疑,马库斯通过社交媒体详细讲述了照片的来源和家族历史,并积极配合相关机构的鉴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审查和核实,最终确认照片为劳伦斯原件,未见任何造假痕迹。这一结果不仅洗清了对马库斯的质疑,也使这些照片成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重要证据。
马库斯坦言,这批照片背后隐藏着家族三代人的痛苦与沉默。他决定站出来,把这段被压抑的记忆公之于众,不是为了获取荣誉,而是希望通过真实的历史唤起更多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珍惜。
据了解,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于1935年移居上海法租界,作为一名外国人,他并没有选择保持沉默,而是决定记录下日军侵华的暴行。尽管这种举动让他冒着极大风险,劳伦斯依然坚持拍摄,多次险些被日军发现。在一次拍摄过程中,劳伦斯的两个年幼儿子被毒死,家中的中国保姆凯希琳也被日军残忍杀害。这段历史的创伤深深烙印在马库斯家族三代人的记忆中。
马库斯的舅舅目睹这一切后精神崩溃,多年未能恢复,常常在病中画出血红色的太阳旗。马库斯的母亲在年老时拒绝再触碰那些照片,认为它们过于沉重,看一眼就会让人发疯。马库斯自己也没有逃避这段家族的伤痛。他曾看过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中的内容让他痛苦万分,但他无法流泪。朋友告诉他,这不是因为他不想哭,而是因为家族的创伤已经让他无法再流下眼泪。
劳伦斯在生命的最后留下嘱托,等到中国强大时再把那些照片交回去。多年过去,马库斯终于决定履行外祖父的愿望,把照片捐给中国。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他早在2010年就开始筹划捐赠的事,但遭到阻力,甚至面临死亡威胁和纵火未遂事件。压力和危险没有让他退缩,他知道如果真相继续被埋藏,那就是对历史的不公,对受害者的不尊重。
2025年8月6日,马库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来到哈尔滨,并公开向中国人民道歉。他直面过往,承认家族在这段历史中长期沉默的事实。此行期间,他参观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虽然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面对展出的史料和罪证,依然感到沉重和痛苦。他在馆内留下了“和平与正义”的寄语,把对真相的坚持写进了这次行程。
马库斯的捐赠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交接,更承载了更多的意义。这份捐赠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触动了更多人的良知。对于那些试图否认日军侵华历史的人来说,这些铁证如山的照片是最有力的回应。这些照片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无数人命的消逝和历史的伤痕。马库斯家族的痛苦经历象征着那段被压抑、被掩盖的历史终于找到了说出真相的勇气。
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历史的伤痛虽然依旧存在,但它已经不再是中国前行道路上的绊脚石。中国人民不仅直面历史的屈辱,更是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坚定前行。马库斯的捐赠和他所付出的努力让历史得到了尊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被抹去,而和平的捍卫者们肩负着向世界传递真理的责任。我们将继续铭记这些历史,珍惜和平,为了更好的明天,永远铭记那些为历史发声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