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大促“双十一”越跑越早

2025-10-26 02:05:38 7阅读

记者 汪蕾

时间进入10月下旬,年度消费大促“双十一”的号角就已吹响。

随着10月15日晚8时,淘宝天猫“双十一”预售启动,这场步入第17个年头的消费“大战”全面进入白热化。此前,早在10月7日,快手率先开始预售;10月9日,京东、抖音同日开锣。

“抢跑”背后,各大平台不约而同打出简单牌,官方立减、一件直降取代了往年烦琐的跨店满减,一场旨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双十一”消费大促正悄然进行。

流量焦虑下的“持久战”

自2009年由淘宝首创至今,“双十一”从一枝独秀,到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群雄并起;从单纯的低价囤货,到直播电商、内容种草等多元化场景;消费者从初期的狂欢冲动,到逐渐理性与追求性价比。其发展历程不仅是电商行业的缩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日益成熟与市场生态的持续向好。

这场本属于11月的狂欢,启动时间逐年提前,促销周期不断拉长,“这一安排借助假期消费热度,形成消费惯性的有效承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在流量红利消退的背景下,拉长战线旨在提前锁定消费者的注意力与钱包份额,同时缓解集中促销带来的运营压力。

然而,漫长的周期也考验消费者的耐心。在市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徐女士说:“感觉电商平台在不停地‘造节’,过完‘618’,过国庆中秋双节,现在‘双十一’又来了,战线拉得太长,反而有点提不起劲。”

这种消费疲劳感折射出平台在存量市场中争夺有限流量的困境。近年来,电商平台通过抓节日、造节日等多种方式举行电商促销活动,如阿里今年就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大促活动——天猫超级88。但是,过于频繁的促销也会让消费者形成“优惠疲惫”,效果并不尽如预期。

规则“减法”和体验“加法”

随着“双十一”的超前启动,有网友调侃:“最早不如最有诚意。”面对消费者的计算疲惫,今年各大平台不约而同地推行“减法”。

“往年凑单满减像做数学题,今年直接显示‘双十一’价,一目了然,省心不少。”正在京东App上浏览家电的金华市民王先生对这种变化表示欢迎。

规则的简化是提升体验的第一步。比如淘宝平台将核心玩法聚焦为“官方立减”,消费者无需凑单,购买单件商品即可享受直接减免。天猫取消沿用13年的跨店满减,推行官方立减15%起直降模式,可叠加VIP券、品类券及国补,价保期限延长至35天。

而京东则率先取消预售环节,直接现货开卖,主打官方直降方式,在京东价基础上优惠立减5%~20%,部分商品甚至低至1折。京东的官方直降要求单品让利比例不低于15%,商家可自主加大优惠力度,且该玩法可叠加东券、京券、国家补贴等多重优惠。

“即需即买”重塑消费习惯

当线上流量增长放缓,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即时零售,以其“分钟级”的配送速度,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这一趋势在金华同样表现明显。

“晚上做饭发现生抽用完了,以前可能会将就一下或者跑出去买,现在直接在淘宝闪购或美团等平台下单,半小时就送到了,价格和大促差不多。”家住金华江南某小区的李女士分享了最近的购物经历。这种“即需即买即得”的体验正在重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据悉,今年“双十一”将有数千家品牌入驻“淘宝闪购”,用户在品牌旗舰店下单时,可直接选择常规快递或即时配送。平台负责人表示,这种融合模式很可能带动平台流量和效率快速上涨。而京东、美团等平台也在即时零售领域加码布局,将其视为大促期间的核心战场。

此外,出海成为平台为国内商户打开的又一扇增量之门。今年“双十一”各大平台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试图在海外创造第二个“双十一”。淘宝首次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十一”,并沿用了“新用户1元秒杀”和“游戏赚金币”等国内电商的成熟玩法;拼多多旗下Temu等也在海外提前预热,统一设置八折与八五折两档优惠,与美国传统大促“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直接对标竞争。这意味着,“双十一”正从一个中国独有的购物节,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消费盛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