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工程师谈“人造太阳”超骄傲 成都种出的未来能源(2)

2025-10-26 07:02:44 9阅读

郑雪回忆,从8000万℃到突破1亿℃最难。在观点不一和巨大压力下,团队在110天里迭代了600多次方案。最终在今年,“中国环流三号”实现了原子核温度1.2亿℃、电子温度1.6亿℃的“双亿度突破”,标志着中国聚变研究快速挺进燃烧实验阶段。

支撑这一成就的力量是“人”。郑雪说,她们的核心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6.6%。这支年轻队伍不仅深耕于“中国环流三号”,还参与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当中国团队的成果分享给国际同行时,对方惊叹:“猜到你们会很快,但没想到这么快!”

那一刻,郑雪特别骄傲。“我们不仅在成都‘烧’出了‘五个太阳’的温度,更为全世界的能源梦想添了把火。”她指出,“中国环流三号”的许多核心部件都烙印着“成都制造”的基因,东方电气、国光电气等本土企业与他们并肩攻克了无数工艺难题。可以说,这颗“成都种出的人造太阳”,骨子里流淌着整座城市的工业血液与科创精神。

对于为何要如此执着追逐遥远的“太阳”,郑雪表示,这不仅是一个装置,更是为未来探索一种全新的可能。回顾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从柴火到煤炭,从石油到核能。核聚变可能将带来又一次跨时代的革命。

下一步,郑雪团队还将在成都科学城建设新的研发基地,汇聚更多高校和企业,凝聚“成都力量”,共同奔赴“未来理想能源”的梦想。她也向青年一代发出邀请:“我们期待更多勇敢、智慧的年轻朋友,能够加入我们,在成都这片热土上,一起去追逐和点亮那个属于所有人的‘人造太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