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5A景区的游客 个性化体验成新宠(2)

2025-10-26 10:12:18 7阅读

以宁夏某“5A级景区、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为例,游客需耗费五六个小时换乘多种交通工具,游览路线沦为多个项目的机械叠加,各停靠点售卖的都是雷同的网红商品,难以感受到对本地独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还有网友表示,部分5A景区门票价格不菲,却只能体验“分支小溪流踩水”等基础项目,其余项目均需额外付费。如果受“来都来了”心态影响,最后可能发现“喜提”几百元的超额预算。

老君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鹏远表示,景区游客量整体持续下滑反映出游客正被更加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分流。近年来不少传统5A景区缺乏能够持续吸引热度或引发广泛讨论的项目。相反,各类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活动却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教授认为,传统5A景区的门票和“二消门槛”把很多游客“挡在”了门外。当前旅游消费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普及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他们能够充分获取旅游信息,并精准制定消费决策。因此,传统运营模式的5A景区客流量持续下滑,是未来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

杨涛指出,5A景区游客量的持续下滑并非短期市场波动,而是标志着中国大众旅游市场迈入新阶段的历史性“拐点”。新冠疫情作为催化剂加速了这一进程,但消费行为变化的底层逻辑早已悄然形成。这一“拐”点的到来实为经济发展水平、代际消费观念转变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5A景区数量快速增加,各类争议接踵而来:票价偏高、接待能力不足、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屡被提及。在不少5A景区,购买门票往往只是消费的起点,后续“套娃式收费”屡见不鲜。有游客反映,某知名山水类5A景区,门票加索道费用合计高达数百元,登顶后却仅能在拥挤的观景台匆匆拍照留念“到此一游”;部分古城类5A景区中,特色非遗商铺被千篇一律的“义乌小商品店”取代,高价难吃的“网红小吃”消磨着游客的耐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