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每晚用6瓶酒精冲洗自己的小腿,还一直嘀咕:是他们不懂……
晚上十点多,18岁女大学生田田(化名)坐在寝室床头,一次次用酒精冲洗着自己的小腿,哪怕她已连着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清洁工作,前前后后共用掉了6瓶酒精,却仍觉得脏。
“都这么晚了,能不能别洗了,大家还休息呢!”为这事,室友可没少和田田吵架。但无论老师和同学怎么做思想工作,田田依然陷在“牛角尖”里无法自拔,“因为书上说环境里存在大量细菌、病毒和灰尘,若不及时清洁,就有生病甚至患癌的风险。”
在被家长带着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三科(强迫症)主任、主任医师唐文新的诊室时,不服气的田田还反复和医生解释,“我是学护理的,是他们不懂……”
经相关检查,“元凶”这才浮出水面——强迫症。

图源:视觉中国
说起强迫症,大伙也许对其并不陌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种常见的难治性心理疾病在18岁以上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62%,青少年患病率约2.4%。
“75%的患者发病于30岁以前,而从近年接诊情况来看,该病患者正不断增长且变得愈发年轻化。”唐文新介绍,目前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高达60多种症状表现。患者脑海里就像装了一台停不下来的收音机,可简单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控制不住地反复出现某些念头,如十分钟没回信息,就怀疑老公是不是在外面做一些危险行为;二是重复做某些特定动作,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做什么事之前都得洗手。
田田的故事并非个例,15岁男孩丁丁(化名)也是因过度追求干净而就诊。
说起这事,丁丁妈妈也是一脸无奈,“不是心疼沐浴露,是担心这样洗孩子身体会出问题,可又不敢说太重的话,怕引起连锁反应。”
原来,不知从何时起,丁丁便觉得学校是一个“很脏”的地方。为此,他选择不喝学校饮水机里的水,不吃食堂饭;即使脸憋得通红,也不上学校里的厕所。丁丁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浴室开始洗澡,期间他一遍遍涂上沐浴露搓了又搓,每天少说得“鼓捣”一个多小时。
“今年国庆假期前,学校组织学农活动,整个年级要在营地待五天。”丁丁妈妈回忆,当天儿子回家后,他在浴室整整洗了近5个小时的澡,直到把柜子里的8瓶沐浴露都用完才肯出来。
明知这种行为和理念是不对的,可就像穿着一双脱不下来的红舞鞋,越想摆脱反而越焦虑。正因见过太多强迫症患者,唐文新是理解这种难以明说的复杂情感的,“每个人的成长轨迹、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及个性等都是截然不同的,继而可能由此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奇怪行为。”
例如有的患者特别讲究对称,左手不慎被烫伤了,便想方设法让右手也烫一下,这样就能达到所谓的“平衡”状态。有事事追求完美的姑娘,生活中买件衣服得折腾大半个月,去实体店挑,总认为自己看中的这件是别人穿过的,网上买吧,又得对比材质价格,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心仪的,但凡收货后发现衣服上有一根线头或者某个角落有一点色差,又得退货从头开始。

唐文新印象最深的,是位销售公司的高管,该男子酷爱研究硬木板的结构与材质。“男子一坐下就开始进行深入探讨,你说木质桌子的密度和木质椅子的密度哪一个更大……”
强迫症的治疗是棘手且漫长的,因为多数患者的发病时间持久,这种长年累月的行为已在大脑中根深蒂固,要改变需多方共同努力。
“强迫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其中暴露与反应阻止是强迫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唐文新解释,就是患者越怕什么,就越要做什么。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让患者接纳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毕竟把洗一次澡从2~3个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心理医生提醒,若出现自己控制不了的重复动作行为,且因此胡思乱想、反复纠结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请尽早就诊,这可能是强迫症的蛛丝马迹。
来源:潮新闻记者 蒋升 通讯员 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