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吼秦腔,2024年最后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

2025-10-29 06:02:10 7阅读

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

“老天爷呀,

你杀我吴汉,为哪般?为哪般?

啊啊啊啊啊——

想老娘、念贤妻,

肝肠裂断……”

2024年12月30日下午五时,随着这穿云裂石的一声声秦腔怒吼,西安大明宫畔,甘肃人安万率领的百人剧团在万达广场的义演到了最后一天,台下观者如堵,万人在寒风凛冽中齐唱这三秦大地流传千年的血脉之声。声浪如山呼海啸,宣泄出秦地百姓那股潜藏在血脉中的粗粝与豪情、对现实的不屈,也吼出了普通人向上的力量和要逆天改命的倔强精神。

安万,在这次西安演出前,已经是甘肃颇有名气的“西北秦腔王”。他和他的民间秦腔剧团,凭着一腔热爱,在西北各地演出时,就已将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吼成人山人海、激情澎湃的“演唱会”。

但在来西安前,安万却心怀忐忑。他们剧团身经百战,演出200多场,既见过万人大场面,也在偏远山村只给一两位留守老人唱过戏。安万担心这种露天搭棚的秦腔演出对于见惯了剧场演出的西安观众来说太过罕见,连演七天十余场大戏,经典曲目又是自己改编的《兴汉图》,虽然是免费的,但谁也拿不准现场究竟会发生什么状况。大家都在担心,一个甘肃西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和甘肃的,又被称为西路秦腔或西府秦腔)民间剧团,跑到秦腔大本营的大都市演出,会不会遭遇冷场?

点击观看视频

12月22号,安万剧团来万达广场布置戏棚时,广场上遛弯的本地人告诉安万,“我们这地方没人看戏,天太冷了,谁来看你们(民间剧团)?实在要看戏也是去西安大剧院,那里面有暖气,舒服。”安万听了这话,心里拔凉拔凉的。

24号正式开戏后,现场人山人海,数干观众早已等待多时。谁也没想到,本以为是农村大爷大妈爱凑个热闹的古老戏曲演出,在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竟然能掀起类似当红偶像演唱会般的热潮。

等到26号,演出现场观看人数迅速突破万人,不少观众五点来钟就自发拎着板凳来戏台前方占座。有一位老戏迷因为看戏太过投入,一直憋尿,还尿了裤子。

安万在27号跪谢观众的演出谢幕后,对西安的戏迷粉丝这样评价,“西安就是我心目中的戏窝子,西安的粉丝质量太高了,懂戏、会看戏、会评价。”

安万火了,从24日到31日,短短8天,他受到当地人们厚爱,场场爆满,同步直播也在快手上备受瞩目,累计直播与短视频观看量超1.4亿,并连续突破粉丝量大关:12月30号粉丝数破100万;1月1日粉丝数超过110万。秦腔也火了,快手数据显示,12月秦腔相关内容视频播放量同比去年12月上涨65%,对比今年六月上涨46%。

甘肃秦腔名家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安万剧团在西安演出的爆火,主要是因为秦腔在陕甘宁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秦腔源于生活,来自老百姓,以西北人独有的怒吼宣泄方式,演绎出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可陕西目前的秦腔线下大多数演出都是演的折子戏(全本戏曲中的一段戏,多是精彩片段),全本带妆演出实在太少了,想看全本,只能去剧院买票,对于秦腔,便有了门槛。不知从何时起,秦腔似乎成了都市文化人的雅乐,与普通老百姓的需求背道而驰。安万剧团这一百多号人,虽然没拿过戏曲界的大奖,却会演八十多个本子,且演得入戏、入情,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唱给老百姓听,让戏迷们能痛痛快快听一回秦腔。

此次安万剧团西安行还有一个幕后推手,那就是快手。24年8月,一直在搜寻非遗遗珠的快手发现,安万粉丝才30多万,直播间人气却异乎寻常地高,就尝试联系安万。但却被安万认为是骗子,直到在甘肃见上面,安万才相信自己被平台官方看到了。9月,为了让现场乌泱泱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台上演出,快手安排了两块电子大屏给剧团,接下来这两块大屏随着安万走遍了陕甘宁。更重要的是,快手建议并且身体力行地支持安万去西安,去秦腔起源的三秦大地唱上八天八夜,完成真正的“西北巡演”。

最终,安万和快手在西安收获了又一场万人大合唱,高潮部分,镜头从舞台调转向现场乌泱泱的合唱人群,直播间几十万人直呼“震撼”、“我也在家跟着唱”。

古老秦腔的命运,随着今年冬天安万现象级的爆火,进入新的转折点。

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名家

天生花脸

天生秦腔王

上天为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要把他脑袋夹一下。这是网络流行的反鸡汤语录。对出生于1977年甘肃会宁县老君坡镇的安万,却是真实存在的人生。周星驰自嘲自己“像一条狗”,而安万说他“前半生大部分时间,连一条狗都不如”。

点击观看视频

安万生下来,左脸就长了半脸血管瘤,被村里人认为“像个怪物”。在农村,这样一个孩子,成长中要承受多少冷眼和恶意,可想而知。安万的父亲在他出生没多久,就离家而去,母亲独自带他长大。

安万打小便被人歧视,上了小学,老师把他安排在角落,没人愿意和他同桌,他被同学叫做“烂脸”、“斜嘴”、“老天爷打了记号的坏怂”。学校让他不快乐,小安万经常假装上学,实际是跑到家附近的一条小河边,一躺就是一天,等到放学后再回家。他没有朋友,唯一的朋友是河边散步的一头驴。夏天,芦苇长满河边的时候,他会钻到芦苇丛里,风吹过来芦苇碰一碰他的脸,感觉很温暖,“别人谁敢摸我的脸”。

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就这么一直混到五年级,在一次村戏演出中,堂爷爷把年幼的安万拉上台,随便化了点妆让他试试,脸上的妆容遮盖住了他自己都讨厌的那张“鬼脸”,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唱词,却让安万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满足。

从此,安万开始了他学习秦腔的过程。那时候在农村,学秦腔这种传统戏曲的统一都叫“戏子”,仍被部分人视为“下九流”。戏班去庙会唱戏,就在靠山的地方搭个舞台,山边挖个深不过两米的窑洞,也没门窗,晚上在窑洞地上铺点从草垛里弄的麦草,一帮演员就睡里面。剧团唱得好的角儿睡麦草铺得厚实的里面,像安万这种刚学秦腔的,就睡窑洞口,刮风下雨给人堵窑门。

这样的学徒生涯,有人觉得太苦,熬不过就走了。安万一熬就是六七年。那时候没手机没网络,甚至大多数时候连剧本都没有,全靠老艺人口传心授,安万一有机会便在心里默记动作和唱腔,一有时间就拼命练习。秦腔就像他的救命稻草,一旦抓住,死也不会放手。

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名家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

油彩重妆,让安万有了自信(摄影:荣战奎)

因为,孤独且极度自卑的安万,在脸谱下、戏服里、舞台上重新找到了价值和自信。秦腔的花脸不仅遮盖了他的缺陷,更给了他一条活下去的出路,“要是没有秦腔,我连讨饭都讨不到钱,人家看我长这样,只想远远躲着我,怎么可能还来给我钱?!”

童年的屈辱经历让安万苦练技艺,老天也算没有完全废弃他,给了他得天独厚的嗓音。渐渐地,脸部特征成为他的特有标识,安万逐渐崭露头角。

甘肃秦腔名家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二十岁出头的安万已经成长为可以担当主角的演员,但苦于没有机会。一次偶然,《三下阴》中演包公的演员临时缺场,安万自告奋勇顶替,没想到开口第一声,就由于嗓音过于响亮把音响烧了,立即赢得满堂彩。之后他不借助麦克风,纯靠自身嗓音唱完了整场戏。至此一鸣惊人,凭借独特的“满口腔”唱腔承包了所有《三下阴》的包公戏。

2000年左右,港台电影流行、国际大片涌入、卡拉OK兴起,娱乐方式不断变化。秦腔演出逐渐式微,剧团纷纷倒闭,大量戏曲演员被迫改行。安万也是其中之一,他改行去挖煤下矿井。但他仍舍不得秦腔,后来开始在兰州的茶楼和小戏园中表演。这种最接地气的表演,也让他在戏迷中积累了更多名气。

甘肃秦腔名家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兴汉图》中唱词“顿地捶胸把天怨”,安万觉得写的是自己的心声

唱戏生涯刚出现一点转机,厄运又如影随形。左脸的血管瘤也在慢慢滋生,一粒粒开始长得如豌豆大,慢慢长成大豆大小,逐渐连成一大片。安万是个狠人,嫌医院看病费钱,他自己用剪刀给自己动手术,嘴里衔根棍子,“咔嚓”剪一个,就用烟灰糊上创口。十多年前前后后一共剪过六十多个瘤子。可越剪长得越大,实在剪不过来,脸上的瘤子大到连花脸的妆容都盖不住,根本没法唱戏,安万又改去敲鼓。

2014年,有位戏迷被安万对秦腔的执着打动,借给他五万块让他去把手术做了,好能继续登台。结果安万转手就把这五万块给他带的剧团演员发了欠薪。

但剧团的顶梁柱演员不能登台,剧团也因缺少收益解散。安万再次陷入低谷。

直到2016 年,安万开始尝试在快手上直播唱秦腔,在直播间逐渐积累了一票戏迷粉丝,这也为他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甘肃秦腔名家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

安万快手账户的页面

不仅如此,一位直播间的粉丝提出安万脸上的瘤有治愈的机会,得到确认后,粉丝为安万众筹了一笔款用于他的面部血管瘤切除手术。

2017年,安万第一次到西安,怀揣着快手粉丝给他筹的善款,满怀希望:血管瘤能手术去掉,还能重返舞台。安万的手术足足做了24个小时,由于植皮的原因,还不能打麻药,安万躺在手术台上,不仅绑着束缚带,还得另有六个人牢牢摁住他。手术过程中,安万因为剧痛,休克过三次。

安万后来回忆说,那是真疼啊,你现在看那些如果能喊出来的疼,那都不叫疼。

术后一称,割下来的血管瘤足足一斤多。医生让安万静养三到五年,可刚三个月,安万就要化妆登台。画完妆后,感觉镜子里的自己实在太漂亮了,安万哭得稀里哗啦。那一场演出是在甘肃会宁,安万使出全身解数,朝天凳、劈叉、虎跳飞,功夫还在!满堂彩!终于又能回到舞台了。

2024年12月31号,安万在西安演出圆满收官,在舞台上谢幕答谢粉丝时,安万说,第一次,他把血管瘤留在西安了;第二次,他要把安万这两个字留在西安。

甘肃秦腔名家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秦腔不死:

西北秦腔才是王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贾平凹笔下的这幅对联,生动描绘出秦腔在西北地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在当下,秦腔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受众困境。

秦腔被视为中国戏曲的鼻祖,被认为“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曾经,秦腔在西北大地上可谓家喻户晓,但随着时代的迅速变迁,秦腔的受众群体逐渐萎缩。年轻一代生长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流行音乐、电影、短视频等新兴娱乐形式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秦腔对于他们来说显得过于古老和遥远。

对于中老年群体,对秦腔有着深厚的情感。即使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秦腔依然能带给他们熟悉的感觉和心灵的慰藉。尤其是留守老人而言,秦腔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情感吸引力。那激昂高亢的唱腔、质朴粗犷的表演风格,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血脉之中。

点击观看视频

安万自己也深知秦腔的基本盘正是这一中老年群体,他在传唱度极高的《兴汉图·潼关》唱段中,加入“老天爷”这句常见的西北通用口头禅,也是要让“基本盘”产生情绪共鸣。在西北农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在无奈无助之时,常常会仰天感叹“老天爷”。这句唱词唱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让他们在秦腔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与宣泄的出口。更进一步,安万也认为,当今天的年轻人老了之后,听到或唱起《潼关》这一句“老天爷”,同样能体会到父辈当年的心情。

除了让秦腔戏词更加贴近“基本盘”的情绪之外,针对年轻人市场,安万也做了很多改造。

在唱腔设计上,安万巧妙融合现代音乐元素,让秦腔的旋律更加丰富多样,富有现代感。他请来知名曲作者陈百甫为秦腔作曲,比如在《兴汉图》中专门设计了“苏显赶架曲词”,气势磅礴,充满力量,类似摇滚风格的节奏,让人耳目一新。

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

在服化道方面,安万剧团不吝付出(摄影:董二达)

在服化道方面,安万也毫不吝惜地一掷万金。传统秦腔的服装虽然精美,但在色彩和款式上相对单一。安万引入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在保留秦腔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入时尚元素,使服装更加绚丽多彩,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道具方面也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加逼真和富有创意,为表演增添了更多视觉亮点。安万说:“我搞这么大阵仗,就是要带动年轻人听秦腔!”

这种创新和亲民的演出风格让安万剧团在创立不到半年就扩展到了100多人,也在快手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跟拍他。

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

甘肃秦腔名家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

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

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甘肃秦腔名家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甘肃秦腔名家_甘肃秦腔剧团西安演出_安万秦腔王快手爆火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