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全面铺开,探寻高质量发展内生新动力

2025-10-29 19:07:18 6阅读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活力中国调研行”是2025年6月由中宣部组织的全国性主题采访活动,旨在展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成就。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同,以下是核心亮点与典型案例:

一、活动概况

时间范围:2025年6月16日启动,首批覆盖北京、广东、安徽三地。

核心主题: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参与媒体:50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如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深度参与。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1. 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

小米汽车工厂(北京):

全球领先的自动化工厂,每76秒下线一辆车,700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100%自动化。

自研Li-MOS智能制造系统实现全流程数据闭环管控,效率全球领先。

理想汽车(北京顺义):

焊装车间663台机器人支持4车型柔性生产,铝激光焊接技术减重60%。

开源汽车操作系统“星环OS”推动行业技术共享。

2.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人形机器人(深圳):

众擎机器人PM01实现灵活舞蹈与奔跑(瞬时速度12公里/时),24自由度精准控制。

奥比中光3D视觉模组全球市占率前三,服务超千家企业。

医疗与工业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可剥鹌鹑蛋(膜厚0.05毫米),应用于微创手术。

桥梁检测机器人替代高空人工作业,提升安全性与效率。

3. 商业航天突破

朱雀三号火箭(蓝箭航天):

实现垂直回收技术,落点精度达“米级”(类比百米高空投笔入筒),成本降低80%–90%。

卫星星座建设:

银河航天建成国内首个低轨宽带通信星座,助力偏远地区网络覆盖。

产业生态:

北京形成“南箭北星”格局,聚集全国70%民营火箭企业、46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

4.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

北京AI高地:

集聚全国超40%顶尖AI人才,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占全国50%。

智源研究院孵化20家AI企业,日均采集1.8万条机器人训练数据。

无人车场景落地:

北京快递驿站无人车配送效率提升30%–40%,AI巡检车实时上报城市治理问题。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全球首创,覆盖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

三、区域发展新动能

1. 北京:研发驱动型创新

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超6%,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破千家。

商业航天、脑机接口(如“北脑二号”意念控制机械臂)等领域领先。

2. 广东:产业集群化发展

低空经济:工业无人机占全国54%,开通航线超700条,市场规模超千亿。

机器人产业:智能机器人集群营收超900亿,东莞松山湖基地孵化140家硬科技企业。

政策支持:设立100亿人工智能基金,提供产业空间三年免租。

3. 安徽:科创新势力

聚焦量子科技、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具体案例待调研披露)。

四、政策与生态创新

金融支持:

北京设200亿AI基金,广东推50亿人工智能子基金群。

人才培育:

广东建设348个现代产业学院,覆盖60个新兴产业门类。

深圳龙岗首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署”,全球招募首席技术官。

场景开放:

无人车扩展至物流、巡检、普法等134个场景,推动技术商业化。

五、特色案例展示

“鸡蛋壳雕花”(广州数控):

精密机床在鸡蛋壳雕刻花纹不破,展现微米级控制技术。

“天空防护罩”(广东空天研究院):

无人机防御系统自动侦测并捕获“黑飞”目标,保障大型活动安全。

机器人足球赛(北京亦庄):

清华机器人足球队自主决策射门,跌倒后“鲤鱼打挺”自起,无人类干预。

总结

“活力中国调研行”以鲜活案例揭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 技术突破:从可回收火箭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 生态构建:政策、资本、人才协同,孵化小米、蓝箭航天等跨界标杆;

- 场景落地:机器人、无人车从实验室走进生活,重塑生产与消费模式。

活动印证了“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作用,展现了一个创新涌动、韧性十足的活力中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