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声】由清宫侍卫到梨园班头——秦腔改革家李逸僧先生纪略
李逸僧(1878—1942),原名李翼生,秦腔改革家、音乐家及编导。因左臂跌伤,自称“短左袂僧”,陕西西安人。李逸僧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兄弟三人,他排行为二,故戏剧界称他为“李二老爷”。

《法门寺》中段林菊饰孙玉娇 王慧芳饰宋巧娇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光绪皇帝逃到西安。李翼生因“门第”关系,被荐入宫充当侍卫。这段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宫廷的腐败没落,内心不由地燃起了反抗的怒火。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追随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岁羽反清,因有功而受到器重。1914年北洋军阀陆建章督陕,因政见不同,李翼生愤然出走,远赴北京跟随京剧名小生姜妙香学戏。1916年,陆建章被逐出陕西,陈树藩改任陕西督军,李翼生二次被启用,出任省督军府副官主任。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遭人迫害。心灰意冷的他厌恶官场的争斗,毅然决定退出军政界,易名为“李逸僧”,从此专门从事戏曲研究和秦腔改革,并以票友的身份活跃在西安剧坛。
李逸僧酷爱中国戏曲艺术,他精通音乐,对京剧、秦腔都有较深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李逸僧与京剧票友李游鹤等人在西安组织了“广益娱乐社”、“和众票社”等京剧团体。他先后在《群英会》《黄鹤楼》中饰周瑜,《辕门射戟》中饰吕布;又与另一名票友封至模联袂演出了《法门寺》《浣花溪》(一生一旦)。李逸僧说他演出京剧、研究京剧的目的是要从中找到改革秦腔的灵感,并借鉴京剧表演的技巧,为秦腔起到示范作用。
为了实现他改革秦腔的夙愿,从民国20年到27年(1931-1938),出任三意社编导,对秦腔进行了诸多改革,成就卓然。经他精心改编的秦腔传统名剧有《苏武牧羊》《玉堂春》《娄昭君》《卧薪尝胆》《化墨珠》等,而这些剧目都成了秦腔经久不衰的名剧。
《苏武牧羊》故事最早见于《汉书·苏建传》,宋元时有戏文《苏武牧羊记》。现代最为有名的是京剧名家王瑶卿编写的《苏武牧羊》。李逸僧选取此剧,将其改编成秦腔。这一剧目的传统剧本主要是以苏武持节牧羊,不听李陵劝降,保持民族气节为中心情节。而李逸僧的改编本,则是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又将昭君出塞的故事有机地加入,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并将忠奸斗争的思想融入其中。尤其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李逸僧突破了秦腔音乐板式的固有模式,大胆地设计新腔,比如说,他创造了李陵唱前半句、苏武唱后半句的唱腔形式,为广大观众所称道。

《卧薪尝胆》中陈西秦饰勾践 张燕饰勾践夫人
李逸僧改编、整理的《娄昭君》尤其值得一提。此剧取材于北齐女政治家娄昭君的故事。娄昭君(501-562),北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鲜卑族,北魏司徒娄内干之女,追尊神武帝高欢的正室夫人。娄昭君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生于贵族人家,自幼“明悟”过人,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上,极有主见,为此,很多“强族”都遭受过她的白眼。娄昭君可谓是慧眼独具,她看到在城墙之上服劳役的将领高欢相貌奇伟,于是产生爱慕之情,二人终结美满姻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娄昭君自主选夫,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此后,娄昭君又拿出全部家资,让高欢结识天下英雄豪杰,并参与出谋策划,使高欢屡立战功,官居东魏丞相。剧本塑造了娄昭君这个美丽、聪慧的艺术形象,她不以门第找对象,为了自己的幸福敢于和父亲据理力争。戏中她父亲唱道:“那高欢家赤贫穷军下走,辱没我名家女世代公侯。”娄昭君却反驳唱道:“你的儿读诗书名节是尚,岂能够违父母自作主张。只恐怕适庸流福难长享,誓必嫁奇男子百代流芳。并非是趋下流桑间陌上,又不是忘廉耻钻穴逾墙;老爹爹休把那贫穷限量,穷人子也有那国士无双。”其父亲又企图用珍奇异宝作为嫁妆逼迫她就范,她却高唱:“老爹爹列珍宝将儿教训,你的儿识英雄不识黄金。望爹娘遂儿志保全万幸,儿愿学孟光女荆钗布裙。”此剧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该剧在结构上打破秦腔的传统板式结构,吸收了京剧“逍遥津”的优美韵律,创造出了一种“新腔”,经秦腔名角苏哲民、苏育民演出,此剧红极一时,成为三意社的看家戏。
值得一提的还有《卧薪尝胆》,经李逸僧的改编,它被誉为“点石成金”之作。《卧薪尝胆》主要是根据梅兰芳编演的京剧《西施》改编而成,和秦腔老观众所熟悉的《访西施》有很多不同。李逸僧大胆革新,给该剧增添了很多“新腔”,如姑苏台一段,为了揭露吴王夫差的荒淫无道,李逸僧对秦腔花音慢板进行了大量革新,使音乐风格与剧情更加和谐。
除了改编剧目,李逸僧还为三意社导演了很多名剧,如《十五贯》《蒋干盗书》等,很多戏经他编导都会重放异彩。

《苏武牧羊》中苏育民饰苏武
李逸僧不仅善于编导戏剧,更是识才、爱才,深得艺人敬重。他不仅与秦腔老一代艺人陈雨农、李云亭等切磋艺术、以诚相待,而且无私地提携秦腔后人。秦腔名旦何振中,从小就在李家受教育。后来,何振中置房成家,都得到了李逸僧的资助。蒲剧演员阎逢春在西安唱红,可不久嗓子却坏了。李逸僧一面安排阎住在自己家中,出钱请名教练给阎练嗓子;另一面亲自教阎练闪帽翅。又花费数百元,为其订做戏箱、行头。而阎逢春更是视李逸僧为“再生父母”。演员王秀兰,原是流落在西安的贫困女孩。李逸僧偶遇,认定其是当演员的料,便千方百计地说服其母让孩子学戏,经李逸僧亲自口授《玉堂春》《金玉奴》《水漫金山》等戏,王秀兰很快唱红了西安。
李逸僧德艺双馨,为秦腔事业奉献了他毕生精力,尤其是其为三意社编导戏剧、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1942年,李逸僧病逝于西安,享年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