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以下的羽绒服,能买吗?
钱江晚报
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绒服售价高达三、四千元。对此,记者采访了解了羽绒服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价格迷思:
300元能不能买到真羽绒?
“这说法不完全对,价格确实是重要参考,但不能简单以价格论真假,因为购买渠道和购买时间是关键。”在平湖经营羽绒服生意二十多年的张一剑告诉记者,羽绒价格波动剧烈,以今年为例,8月前一吨90白鸭绒约为35万元,近期已涨到48万元,每件衣服的原料成本就相差超过100元。“加上加工费、辅料成本等同时上涨,同一款羽绒服在不同季节价差可达一倍。”
羽绒服工厂负责人祝览月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坦言作为厂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大量当季滞销库存被迫低价清仓,尤其女装款式迭代极快,“很多做出来的衣服当季卖不掉,那么如果说他库存到第二年卖,厂家为了回笼资金,低于成本价抛售很常见”。

羽绒服生产 图源:受访者
“我们每一个商家后面都有一家企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羽绒服如此物美价廉,因为我们等于是源头。”张一剑则从产业带特性角度补充道,平湖商户因常年专攻羽绒服,多在淡季提前备货,此时原料和加工成本较低,因此即使在30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也能提供真羽绒产品。“就像我们会提前囤一些鹅绒,这样成本也会比较低。”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少主播和电商往往在销售旺季才临时入场抢购现货。面对火爆的市场需求,他们不仅常陷入“有钱没货”的窘境,还要承担因集中采购而水涨船高的原料与加工成本。
“整个市场一热起来,电商都来抢现货,原材料、加工费都在涨,有些人为了拿到货甚至不惜加价。”业内人士秦灿(化名)坦言,“这部分被推高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秦灿进一步分析,作为一手厂商,有时为清理库存可以接受微利甚至亏本出货;但作为销售端的卖家,则必须保证自身利润空间。“直播带货虽然打开了新的销路,但其运营模式本身也决定了它的成本结构更高。”
因此,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把握好购买时机尤为重要。“春夏季节购买反季羽绒服是最划算的,”张一剑建议,“这时候不仅能买到真正的羽绒服,还能捡漏一些清仓的羽绒服。”

反季采购 图源:受访者
“低价=劣质”的标签,也曾让平湖这个全国最大的羽绒服产业带倍感压力。
“外界说的‘飞丝绒’,在平湖本土生产的羽绒服中,其实已经几乎不存在了。”秦灿表示:“我们一年四季365天都在做羽绒服,品质是我们最注重的。”
近日,平湖联合七省(市)17家单位共同发布羽绒服质量分级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以绒子含量、蓬松度等五项关键指标,将产品划分为5A至A五个质量等级。与之配套的分级评价平台同步上线,实现“一件一编号”“一件赋双码”的精细化管理。
“保暖的核心是朵状的‘绒子’。”平湖·中国服装城运营总监陈杰解释道,“新标准直接告诉你朵绒有多少,更能体现真实保暖能力,让用碎绒丝充数的产品无所遁形。”
这一变革让原本依靠价格和手感猜测品质的消费体验成为历史。如今,消费者通过清晰的分级标识就能直观判断产品质量,这不仅是一份实用的“选购指南”,更是行业自我规范的“品质标尺”。
目前,平湖已有17家企业率先通过严格检测,成为首批获得3A以上评级的品质标杆。这些企业的产品均实现“一件一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权威检测报告,实现放心选购。
消费者指南:
如何挑选羽绒服?
那么,除了扫描“羽绒服质量分级”二维码进行核实,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还能通过哪些方法辨别真伪,挑选到高性价比的正品呢?
“首先,品牌和经营主体是消费者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陈杰表示,“如果是知名品牌,或者在直播平台中信誉度较高的经营主体,这些都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检验检测报告 图源:受访者
祝览月则指出,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中,从两三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的羽绒服,其充绒量、含绒量等关键指标基本都能达标,“相较于商场里的同类商品,线上渠道的产品确实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水洗标和吊牌是了解羽绒服品质的关键。张一剑特别强调要认准“绒子含量”:“一定要看水洗标上是否明确标注‘绒子含量’,而不是简单写‘白鸭绒’。”他解释说,“绒子含量”是保暖的核心,目前新国标用“绒子含量”取代了过去的“含绒量”。
除了绒子含量外,执行标准同样重要。“应选择标注‘GB/T 14272-2021’新国标的产品。如果标签信息模糊,只写'白鸭绒'等笼统表述,却缺少具体的绒子含量和执行标准号,就需要谨慎购买。”
此外,价格也是衡量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是秋季穿的薄款羽绒服,价格在200元左右是合理的,因为这类产品充绒量较少,做工和面料相对简单。”陈杰也提醒消费者,“如果是采用三防、五防等功能性面料的羽绒服,单是面料成本就要五六十元,这样的产品售价肯定要在三百五十元到四百元之间。”

羽绒 图源:受访者
在实体店选购时,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来初步判断羽绒服的品质。“用手触摸羽绒服表面,感受内部填充物。如果摸到过多过粗、过硬的毛梗,或者感觉填充物不均匀,可能意味着产品质量有问题。”张一剑建议可以用手捏紧羽绒服然后松开,观察回弹速度:“回弹越快,说明蓬松度越好。如果回弹很慢,且留下明显压痕,则说明填充物品质可能较差。”
新闻+
据新华社,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不同的羽绒原料在羽绒服总成本中的占比有较大区别。根据近期羽绒服生产企业的反馈,鹅绒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约一半,从35%至70%不等;鸭绒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约三到四成,从15%至65%不等。
而根据羽绒服工艺复杂程度、面辅材料的材质档次不同,羽绒原料的成本占比也有区别,大致可估算为30%至50%。比如,不同羽绒服的充绒量不一样,款式、大小、男款女款都有区别。轻薄羽绒服充绒量约50克至80克,普通羽绒服约100克至200克,厚款或者中长款充绒量在250克以上。
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对全国主要羽绒产区多家优质羽绒原料企业报价统计分析,以羽绒服国家标准90%绒子含量估算,近两年普通白鸭绒价格每千克约420元至550元、普通白鹅绒每千克约840元至1200元。这只是普通合格羽绒的价格,如果填充的羽绒品质更高,如高蓬松度的羽绒,价格会更高。
祝炜估算,一件羽绒服,假设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羽绒原料成本约63元至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一件羽绒服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如果充绒量更多,或者填充的是鹅绒,价格会更高。
那么,低于300元的羽绒服会是什么情况?祝炜分析,如果没有质量问题,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几年前的库存产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轻薄羽绒服、面辅材料基础款、儿童款;填充羽绒绒子含量为70%、80%以及灰鸭绒合格品(灰鸭绒价格比白鸭绒低一点)。
由于羽绒是内在填充材料,消费者很难直观辨别产品质量和真伪,不免给制假售假留下可乘之机。去年媒体曝光的劣质羽绒服“以丝代绒”造假乱象,就是打着“绒”的招牌卖“丝”的产品。一些非羽绒的保暖填充料,通过使用“羽绒棉”“科技绒”“生态羽绒”等名称,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羽绒,以抬高产品售价。
今年9月,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水禽丝及制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一标准旨在促进羽绒制品质量分级,将“绒丝”“羽丝”改称为“水禽丝”,因为“水禽丝”并非羽绒,避免给消费者造成混淆。同时,有助于规范“水禽丝”的生产加工,保护消费者权益。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羽绒羽毛局副主席姚小蔓表示,今年以来,协会聚焦羽绒质量问题,通过技术升级、打击鸭绒冒充鹅绒,追根溯源、创建与应用全球羽绒追溯系统,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商标侵权仿冒整治,从根源上治理羽绒家纺产品标签标识问题,为羽绒家纺产业规范发展强基固本。
此外,从羽绒服生产工艺的相关标准来看,我国羽绒服标准已与国外标准全面比肩,多项指标甚至要求更严。
近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国货潮品(羽绒服)国内外标准比较研究报告》。这一报告系统对比了我国与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羽绒服标准体系。
我国羽绒产品根据不同产品特性有不同的产品标准要求,分类更为详细,而国外少有产品标准,多为羽绒标签标准,只要相关指标不低于标签的标称值即可,且标称值不高。在体现羽绒“含金量”的绒子含量指标、耗氧量、清洁度、残脂率等重要指标上,我国标准均优于国外标准的指标要求。
来源:潮新闻记者 于瓅、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