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 天津市北辰区经济强区建设开创新局面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10月23日下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辰区专场。北辰区委书记倪斌、北辰区发改委主任高俊杰、北辰区城管委主任赵岩、北辰区教育局局长韩颜洁、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淼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倪斌指出,“十四五”时期,北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辰兴十干”的奋斗精神,扎实推进“十项行动”、“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牢牢扛起“经济大区”之责,2024年经济总量较“十三五”末增长14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万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8万元,经济强区、魅力北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回顾北辰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进”。
五年来,服务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协同发展的成果更加丰硕。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累计引进首都重大项目105个、总投资330亿元。一是承接载体全面起“势”。坚持“人产城”融合理念,高水平推进“双谷”建设,京津医药谷规划设计、基础配套、产业招商全面推进,“一轴两翼、双核引领、多点共生”格局加快形成。智能制造谷纳入全市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落地茵梦达、SMC二期、北斗伏羲全国研发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集聚各类企业超600家。二是产业协作乘“势”而上。聚焦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体系,17家企业纳入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本特勒成为小米汽车主要供应商。发挥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辐射作用,打造全市首家科技成果转化超市,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三是交通互联蓄“势”勃发。骨干路网四通八达,京滨城际北辰站直通北京市中心,地铁4号线北段竣工通车,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
五年来,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迈“进”,产业蝶变焕新的基础更加坚实。立足工业强区定位,聚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智能算力、低空经济、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打造“2+3”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突出“高端化”。引入北京大学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坚持“产学研医”一体化推进,肿瘤靶向药研发等成熟项目年内落地,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31家。依托北京大学“GeoSOT”核心技术,建成京津冀首个低空立体交通系统,围绕政务巡检、医疗配送、快递物流等领域开发“低空+”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创新运营示范区。二是突出“链群化”。坚持“龙头牵引+集群配套”双向发力,累计招引重点项目558个,内资到位额超700亿元。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链上企业超1500家,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5条百亿级产业链。天士力医药与华润三九实现强强联合,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研发—制造—包装—物流—销售”完整产业链条。江天大数据由“钢铁巨头”转型为“数字先锋”,投资120亿元建设京津算力产业园。三是突出“规模化”。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超300亿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5家,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
五年来,改革开放步伐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赢得发展主动。一方面,改革之路越走越宽。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完善党工委领导的“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北辰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列全国第22名。创新开展“三问三解”助企活动,深化企业全周期服务改革,“项目+团队”服务品牌向全国推广,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0%。另一方面,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达34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4家。弗兰德、乐金电子、采埃孚等一批外资龙头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其中弗兰德累计10次增资,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十四五”时期,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民生福祉保障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一是公共服务提质提效。高质量办好20项民心工程,光华外国语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幼儿园24所、学位1.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每千人口2.81张增至4.8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更新改造供热、供水、燃气管网718公里。二是文化事业有声有色。落实“四个以文”重要要求,打好“辰文”惠民、“辰蕴”传承、“辰融”联动、“辰景”业态、“辰兴”悦动五张牌,“天穆杯”小品展演、“北辰杯”环渤海青歌赛等文化品牌享誉全国,田氏船模、北辰民间绘画、马氏古彩戏法等非遗作品亮相上合组织峰会。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全国射箭巡回赛、全国青少年轮滑比赛等赛事,北辰健儿在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上摘得6金3银。三是基层治理出新出彩。创新“一核多圈、多委合一”工作体系,经验做法入选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蝉联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区发改委主任高俊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以来,北辰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创新驱动、靠实干突围,在载体能级跃升、产业体系重构、发展环境优化上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一是以新载体聚能,承接动能持续增强。全力推动“双谷”建设,京津医药谷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同步推进,华银康、普巨生物等百余家重点企业入驻,北京大学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将于年底前正式运营;智能制造谷纳入全市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合作平台,聚集专精特新、科技型和创新型等优质企业194家,茵梦达全球产线最全的电机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全区市场化引进中材节能区域总部、通用机床全国工程研究院、精雕数控机床等一批高质量央企民企项目,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以新产业破局,承接活力全面激发。立足资源禀赋建设“2+3”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研发在京、转化在辰”创新生态。智能算力领域,京津算力产业园加快建设,江天大数据PUE指标领跑行业,营收连续实现几何倍数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低空经济领域,建成低空空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完成209平方公里空域图和飞行管理系统搭建,拓展水域巡查、道路交通管理等14类68个政务巡检应用场景,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新样板;机器人领域,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机器人产业园,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促进中心,联合彼合彼方、昊野科技等机器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为本土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沃土”。
三是以新环境筑基,承接土壤更加丰厚。交通上,京滨城际北辰站、地铁四号线北辰段开通运营,京津塘高速九园路出入口加速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服务上,北京市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新校址启用,英才高中、弘博职校等教育资源落地,与北大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实现常态化医疗合作,16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让协同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百姓;品牌上,我们全力打造“魅力北辰 运动之城”,承办了轮滑、射箭、花毽等多场国家级、地区级赛事,在京津冀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